腸鏡檢查,做還是不做?
感謝同語軒授權轉載
去年這個時候,一位好友匆忙回國去陪侍她住院手術的父親。之前曾經見過她的父親,六十多歲,身材高大健朗,完全沒有生病的樣子。後來有過幾次血便,經檢查確診為大腸癌,幸好還算早期。父母跟這位叔叔年紀相仿,我強烈建議他們去做腸鏡篩查。然而,最終不了了之。原因很多,他們認為沒有任何癥狀,據說做腸鏡很難受,當地沒有無痛腸鏡等等。
當父母年事漸高,他們的健康大概是兒女們最牽掛的事情。於是,這個未做的腸鏡變成了我的一樁心事。
這一期我們先看看大腸癌的概況以及腸鏡檢查到底什麼樣,要不要做?
特別感謝洛杉磯消化科專家甄理達醫生審閱。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
在美國,大腸癌是高發癌症之一,也是二號癌症殺手。在中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腸癌的發病率也迎頭趕上。
每個人的風險不同,平均來講,大約每二十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人可能會患大腸癌。如果直系親屬中有人患直腸癌,風險會增加兩到三倍。
90% 的大腸癌見於50歲以上的人群。近年,年輕人的發病率有所增長。
大腸癌早期癥狀既不明顯也不典型,非常容易被漏診。早期癥狀包括便血,黑便,排便習慣改變(突然便秘或腹瀉,次數增多,排便不盡等),大便性狀改變(變細變形等),腹脹腹痛,不明原因的貧血或體重減輕等等。
大腸癌的危險因素包括肥胖,吸煙,過度飲酒,過多攝入紅肉及加工肉製品,缺乏體力活動,家族史,遺傳因素及其它腸道疾病等。
大腸癌的預防包括控制體重,戒煙,調整飲食結構,減少肉食,多攝入高纖維食物,堅持規律的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情等等。
那麼,大腸癌是如何發生的?
引起大腸癌的準確原因目前還不清楚,但是絕大多數大腸癌最早只是一個小小的息肉,一般不會引起任何癥狀。息肉是一種瘤狀的組織增生,有很多種,有的不會發展為癌症(可以統稱為良性息肉),有的可以發展成癌症(可以統稱為癌前息肉)。
從癌前息肉開始,經歷一些基因突變,發展為不典型增生,再發展到癌症往往需要數年乃至十年的時間。有家族史的病人發展會快一些。從早期癌症發展到晚期又需要一段時間,其進展速度往往取決於癌症的惡性度。
在50歲以上的人群里,大約15%的女性和25%的男性都有這種癌前息肉。篩查的目的就是發現這些癌前病變和比較小的早期癌症,及時干預。
雖然大腸癌仍然是高發癌症之一,但是大腸癌也是可以預防的癌症之一。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果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大腸癌的治癒效果很好。
過去二,三十年,美國大腸癌發病率一直呈下降趨勢,至少部分得益於各種篩查手段的推廣。從2000到2010年,在美國50歲到75歲的人群中,腸鏡篩查率從19%上升到55%,同期,大腸癌發病率下降了30%。
在中國,大腸癌也已經成了高發癌症, 而且大多數發現時就已經是中晚期。更可怕的是,中國大腸癌年輕化趨勢很明顯。「中國人腸癌的平均發病年齡是48.3歲,比美國人腸癌的平均發病年齡(69.8歲)整整年輕了20歲。」 所以,早發現早治療尤其重要。
美國癌症協會和FDA推薦的大腸癌篩查方法有好幾種。腸鏡大概是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腸鏡不僅可以直接檢查腸道,同時還可以去除可疑的病變。
腸鏡檢查是什麼樣呢?
準備工作: 檢查前一天,病人只吃流質食物而且要喝醫生開的瀉藥來清洗腸道。這些準備很重要,清洗乾淨了,檢查的時候醫生才可以看得很清楚,才能發現那些細小的病變。
腸鏡檢查:簡單講,腸鏡是一根細細的,柔軟靈活的,帶光的管子,末端有個小鏡頭。醫生把它放進病人的腸道來檢查有沒有息肉或者其它異常變化。如果有,腸鏡前端一個小小的裝置會把病變組織切下來。整個檢查過程一般不會超過半個小時。切下來的組織要送病理醫生做顯微鏡檢查。雖然做腸鏡的醫生根據病變的形態會有一個大致的判斷,但是這些病變是良性還是惡性,最終要靠病理醫生來確診。
對腸鏡檢查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是:做腸鏡很痛苦嗎?
美國基本上全是「無痛腸鏡」。 做之前,通常是消化科內鏡醫生給病人用一些鎮靜藥物,必要時請麻醉科醫生做麻醉。所以,99%的病人都可以輕鬆地完成腸鏡檢查。絕大多數病人要麼昏昏欲睡要麼一覺醒來根本不記得做過這樣檢查。
國內很多地方還沒有無痛腸鏡,大概胃鏡也是同樣的狀況。沒有麻藥的情況下,腸鏡很疼嗎?一般人還是會有絞痛感的,程度因人而異。據做過的人描述,輕者如同腹瀉,重者翻江倒海。總之是很不愉快的體驗。但是鎮靜後就會減輕許多或者完全沒有疼痛。
一直不明白,大陸醫院為什麼不推廣無痛腸鏡?技術顯然不是問題,是理念和人文關懷的因素?行醫是要減少或者免除病人的痛苦,不僅是疾病帶來的痛苦,也包括診療帶來的痛苦。
常見問題之二: 做腸鏡有風險嗎?
在美國只有受過專門培訓的醫生才可以做腸鏡檢查。雖然腸鏡是外科醫生髮明的,但如今,多數情況下是消化內科醫生在做。任何操作都不可能絕對沒有風險,但是腸鏡相對來講是很安全的。引起腸穿孔的可能性小於千分之一,出血的可能性小於1%。
所以,腸鏡檢查是有效的可行的大腸癌篩查方法。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平均風險人群,50歲開始,每十年做一次。 如果風險高於平均,建議更早開始篩查,具體情況跟醫生探討。
除了腸鏡,美國癌症協會還推薦一些其它的篩查方法,列舉幾個:
CT腸造影(CT Colonography):CT影像檢查,每五年做一次。
病人同樣需要清理腸道,但不需要鎮靜劑或者麻醉。受解析度所限,很小的病變可能看不出來。如果發現異常仍需要做腸鏡。
直腸鏡(Flexible Sigmoidoscopy):類似腸鏡,但是只檢查直腸和部分結腸。 每五年做一次。病人需要簡單的清理腸道,大部分時候不需要鎮靜劑或者麻醉。
糞便潛血檢查( Guaiac-based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gFOBT) 和糞便免疫化學檢查(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FIT): 都是基於糞便中血液的檢查。病人無需清理腸道或者麻醉,按程序留取糞便送去檢查即可。每年檢查一次,如果檢查結果陽性,需要做腸鏡。
2014年,FDA批准了一個新的無創檢查,糞便DNA檢查(Stool DNA test):檢測糞便中的有可能跟癌前病變或癌症有關的DNA變化,同時也可以檢測便血。每一到三年做一次。如果檢查結果陽性,需要做腸鏡。
相機藥片(Camera Pill)是另一個新東西,病人仍然需要清理腸道,然後像吃藥一樣吞食一個微型相機。這個相機會沿途拍照。整個過程大約十個小時。如果發現異常需要其它手段來進一步檢查。目前只有不能做腸鏡的病人可以考慮這個選擇,並不是美國癌症協會推薦的檢查手段。
結束語
大腸癌是高發癌症之一但也是可以預防的癌症。除了控制體重,戒煙,調整飲食結構,堅持規律運動,保持良好心情之外,早期篩查對適齡人群至關重要。篩查方法不止一種,腸鏡檢查最為直接有效。開始篩查的時間,具體篩查的方法因人而異,建議跟自己的醫生商討。
作者簡介:
張曉彤醫生 Gloria Zhang, MD, MPH.
Cleveland Clinic
※「不是每個人都如我一般幸運。」墨爾本醫鬧事件頻發,亞裔醫生勇敢發聲!曾被捅14刀,奇蹟生還!
※陳醫生的留美札記(2)
※5個月寶寶患「先天性膽道閉鎖」,父母放棄治療竟還說這樣的話!
※懷孕後肚子大小和什麼有關?
※喝豆漿能治羊水過少?那椰汁行嗎?
TAG:大醫精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