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7式反坦克槍榴彈,感覺和電視上的不太一樣
60年代初期,槍榴彈因為成本低廉、不佔編製、威力又比較大,一度成為非常流行的反坦克武器。在這股潮流影響下,1963年我國也開始著手研製反坦克槍榴彈,1964年完成了作戰使用性能和戰術技術指標論證,1965年初正式進入工程研製,到1967年,正式的成品拿出來了,型號定為「1967年式反坦克槍榴彈」,簡稱「67式槍榴彈」。
該彈是我國建國後自行研製的第一種反坦克槍榴彈,基本戰術目標是摧毀各種裝甲戰車、裝甲運兵車和輕型、中型坦克,也能打擊各種火力點和工事。基本諸元為:最大彈徑70毫米,全長412毫米,全重800克,初速42米/秒,直射距離50米,破甲威力170毫米/30°,發射方式使用空包彈發射。除了槍榴彈本身,隨彈配用的附件有專用槍口發射具和裝在槍托上的緩衝橡膠墊。
該彈主要由戰鬥部、引信和尾管三大部分組成,結構比較簡單、布局合理、精度和威力都比較理想。從設計細節上來看,該彈彈頭採用防滑帽設計,能防止跳彈故障,提高了著靶和發火穩定性;葯型罩採用變壁厚設計,加上弧型彈體設計和裝葯,提高了炸藥爆炸能量的利用率;尾管內徑為21.5毫米,發射時需要在步槍或者衝鋒槍槍口加上外徑為21.5毫米的專用發射具用空包彈發射。
正式定型後,該彈下放部分部隊試用。在試用過程中,部隊主要提出4點不滿的地方:一是後坐能量過大,經測量後坐能量高達135焦耳~190焦耳,大大超過了普通人能承受的極限。絕大多數士兵表示無法忍受發射時的巨大後坐力。其實,這是當時大威力槍榴彈的通病。二是射程太小,直射距離只有50米,射手必須冒著巨大的危險接近到離目標50米以內才能射擊,這在戰場上無異於自殺。而且由於射手離目標太近,發射後有被爆炸產生的碎片和氣浪殺傷的危險。三是附件太多,射手除了自己本來攜帶的武器和裝具外,還要額外攜帶專用發射具、空包彈、瞄準具和橡膠肩托,非常不方便。四是引信為槍-1式觸發引信,沒有保險、安全性較差。由於當時的條件下無法解決這些問題,67式槍榴彈在短暫試驗裝備後就匆匆撤裝,轉入技術儲備。
雖然如此,67式槍榴彈在許多細節上還是成功的,比如前面提到的變厚葯型罩結構、防滑帽設計等,都為以後的槍榴彈研製提供了經驗。
伸縮式槍榴彈
TAG:木關創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