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曉!三位科學家因發現生物晝夜節律機制榮獲2017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揭曉!三位科學家因發現生物晝夜節律機制榮獲2017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北京時間10月2日17:30,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揭曉!

3位美國科學家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 以及 Michael W. Young因發現生物晝夜節律機制榮獲殊榮。

關於生物晝夜節律

獲獎者介紹:

近10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得主回顧

2016年,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

201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只給了日本東京工業大學Yoshinori Ohsumi一個人,獎勵他在細胞自噬研究中的貢獻。他闡明了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Ohsumi是首批撰寫酵母中自噬信號通路相關蛋白名單的研究人員之一。大隅教授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曾獲得京都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及日本人第2座威利獎。

2015年,威廉·C·坎貝爾(William C. Campbell)、屠呦呦和大村智(Satoshi ōmura)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獲獎!獲獎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另外兩名獲獎科學家為愛爾蘭的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獲獎理由是"有關蛔蟲寄生蟲感染新療法的發現"。這兩項發現為人類提供了強有力的新武器,從而使得人類能夠與這些每年感染億萬人的疾病作鬥爭。其為人類改善健康、減輕病痛所帶來的功德不可估量。

2014年,愛德華·莫澤(Edvard I. Moser))和梅-布里特·莫澤(May-Britt Moser)、約翰·奧基夫(John O Keefe)

2014年,來自挪威的科學家愛德華·莫澤(Edvard I. Moser))和梅-布里特·莫澤(May-Britt Moser),以及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約翰·奧基夫(John O Keefe)夫婦共三位科學家,因發現組成大腦定位系統(GPS)的特殊細胞的研究成果獲得該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解決了哲學家和科學家幾個世紀之久的問題--人類大腦究竟是如何構建一個所處空間的地圖,以及在一個複雜的環境中人類大腦如何導航並尋找路徑。

2013年,詹姆斯·羅斯曼(James E. Rothman),蘭迪·謝克曼(Randy W. Schekman)和托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

2013年,耶魯大學細胞生物學系系主任、生物醫學教授詹姆斯·羅斯曼(James E. Rothman),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細胞生物學家蘭迪·謝克曼(Randy W. Schekman)和德國生物化學家托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因"發現細胞內的主要運輸系統--囊泡運輸的調節機制"獲得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說,三位獲獎者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細胞如何在準確的時間將其內部物質傳輸至準確的位置,揭示出細胞生理學的一個基本過程。

2012年,約翰·格登(John Gurdon) 、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

2012年,英國科學家約翰o格登(John Gurdon) 與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因在細胞核重新編程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獎認為,這兩位科學家發現了:成熟、分化的細胞可以被重新編程,變成未成熟的細胞,能夠發育成機體內所有種類的組織。他們的發現革新了我們對於細胞和有機體如何發育的理解。

2011年,拉爾夫·斯坦曼因(Ralph M. Steinman)和朱爾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布魯斯·博伊特勒(Bruce A. Beutler)

2011年,加拿大科學家拉爾夫·斯坦曼、法國科學家朱爾斯·霍夫曼、美國科學家布魯斯·博伊特勒因在免疫學領域取得傑出成就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中一半的獎金歸於拉爾夫·斯坦曼,獲獎理由是"發現樹枝狀細胞及其在獲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另一半獎金歸於朱爾斯·霍夫曼和布魯斯·博伊特勒,獲獎理由是"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發現"。這三位諾獎得主發現了免疫系統激活的關鍵原理,從而徹底革新了我們對免疫系統的認識。

2010年,羅伯特·愛德華(Robert G. Edwards)

2010年,英國生理學家,被稱為"試管嬰兒之父"的羅伯特·愛德華茲因為在"在試管受精技術方面的發展"獲得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愛德華茲創立的體外受精技術解決了一個重要的醫學難題,即通過體外受精治療多種不育症。他的貢獻使治療不育症成為可能,包括全球超過10%的夫婦在內的人類因此獲益匪淺。

2009年,卡羅爾·格雷德(CarolW.Greider)、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傑克·紹斯塔克(JackW.Szostak)

200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舊金山大學的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H.Blackburn)、美國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醫 學院的卡羅爾·格雷德(CarolW.Greider)、美國哈佛醫學院的傑克·紹斯塔克(JackW.Szostak)因發現端粒和端粒酶保護染色體的機理而獲此殊榮。該研究提高了人們對於細胞的理解的深度,對癌症和衰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助於未來新治療方法的發展。

2008年,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Fran?oise Barré-Sinoussi)和呂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哈拉爾德·楚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

2008年,三名歐洲科學家因為發現兩種引發人類致命疾病的病毒而榮獲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兩名法國科學家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和呂克·蒙塔尼上世紀80年代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使醫學界找到了確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辦法,延緩了這種病毒的傳播。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研究中發現導致宮頸癌的HPV(人乳頭狀瘤病毒),為宮頸癌疫苗今天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2007年,奧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和馬丁·埃文斯(Martin J. Evans)、馬里奧·卡佩基(Mario R. Capecchi)

2007年,來自英美兩國的奧利弗o史密斯(Oliver Smithies)和馬丁o埃文斯(Martin J. Evans)、馬里奧o卡佩基(Mario R. Capecchi)三位科學家,獲得該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發布的公報說,三位科學家"在涉及胚胎幹細胞和哺乳動物DNA重組方面有著一系列突破性發現",使深入研究單個基因在動物體內的功能並提供相關藥物試驗的動物模型成為可能,為"基因靶向"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壹生 app

編輯:靜好歲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