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人們對明朝的印象不好?

為什麼人們對明朝的印象不好?

明朝歷時277年,不僅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孕育了新舊交替,邁出中世紀向近現代轉型的步伐,具有鮮明的特點。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普遍認為明朝是個灰暗的朝代,其評價不僅遠遜秦漢唐宋,甚至不及元朝和清朝。其原因是什麼呢?

史料缺失和清朝定調

1、史料缺失。

清朝統治者在編纂《四庫全書》時,下令將有關「抵觸本朝之語」的書籍盡行銷毀,毀滅了與四庫所收書籍種類幾乎相等的三千餘種書籍,造成明史史料的大量缺失,許多重要的歷史環節難以復原。

2、貶抑、否定明朝觀點的興盛

最初,對明朝提出評價的是清初的明遺民。他們在痛定思痛之後,開始對明朝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總結,提出不少至今仍然具有參考價值的觀點。他們的總結,多著眼與明亡的教訓,負面評價多於正面評價,不管他們是否有意為之,明史自此就蒙上了一層灰暗的陰影。

清初大興文字獄,更進一步壓制了對明朝的正面評價,清朝統治者在組織明史的編纂工作時,始終貫穿著自己的正統地位,彰顯清優於明的原則。例如:康熙曾為論證「自古得天下莫如我朝」時,極力抬高其祖先的「業績」,貶低晚明的成就。乾隆在修纂《明通鑒綱目》、《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四庫全書》、《歷代職官表》和「續三通」時,極力推崇清朝的「功德」,把明朝的成績一筆抹殺。

近現代時政與明朝印象

1、近代西方達爾文主義的傳入

一些學者強調優勝劣汰,將包括明史在內的中國古代史全盤否定。後來,這種觀點雖然被拋棄,但學者們普遍還是認為明清兩朝要對中國近代的落後負責。

2、影射史學的興盛

20世紀上半期,一些進步的歷史學家曾利用歷史影射現實,借朱元璋和明史來影射抨擊蔣介石的黑暗統治。這種影射史學雖然在當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太過於強調實用性而忽略了科學性,對明代一些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評價缺乏客觀、公正的態度,給明史又蒙上了一層陰影。其中最著名的代表為吳晗的《朱元璋傳》和丁易的《明代特務政治》。

吳晗的《朱元璋傳》一書中,《恐怖政治》一章就佔到了全書的1/5,,對朱元璋在建國後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一筆帶過。丁易的《明代特務政治》一書,用明代「特務政治」來抨擊蔣介石的血腥統治,由於丁先生文筆極好,人們對明代廠衛的恐怖手段至今都印象深刻。

中國歷史停滯論

19世紀,歐洲完成了工業革命,在加緊對外擴張的同時,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西方中心論,繼而產生了中國歷史停滯論。

20世紀,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提出精神文化決定論,強調只有西方精神才能產生和發展近代資本主義,中國、印度不具備這種氣質。

二戰期間,日本法西斯學者極力鼓吹中國歷史停滯論,為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戰爭服務。

二戰後,歐美學者繼續將「停滯論」發展,提出「衝擊——反應論」和「東方專制主義」。70年代後,更進一步提出「明清高水平平衡陷阱論」、「有增長無發展論」、「過密型商品化論」、「明代倒退論」。80年代,西方學者又提出資本主義為歐洲獨有論、中國古代社會超穩定論、中國單純農業經濟論。

不管那種論點都認為明清阻礙的中國的發展,而清承明制,明代是中國發展停滯的罪魁禍首。

近年來明史研究回暖,人們開始反思明代的貢獻與成就,但總體而言,我們對明代的認知還不夠深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橫行一時的明朝西廠提督,對這位官員卻禮讓三分,背後有何玄妙?
此人本是明朝書生,為給偶像修墓將農民練成鐵軍,後世尊其為聖人
專家挖出一皇帝陵墓,一國激動地跑過來說:他是我們四萬人的祖先
朱元璋乾的這件事比屠殺開國功臣還過分 明朝開歷史倒車?
明朝有三件不為人知的趣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知道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