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啊,我窮盡一生,都在愛你
編者按:
龍應台在《目送》里寫到,「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自上大學起到如今已經離開家鄉多年,每次看到這段話心裡都會顫一下,一年又一年過去,幾乎每次回家,都能感覺到父母在變老,家鄉在變化,過去,故鄉是一種地理情懷;如今,故鄉更多的像一個靈魂的寄存處。
好像自從高中畢業就沒在家過過中秋了,家鄉的中秋節總是十分熱鬧,也講究團圓,今年國慶連著中秋,正好可以感受久違的中秋節氛圍,趁此佳節,也把你關於家鄉的記憶分享給小編吧。
故鄉在有人最終於故鄉中得到安寧,有人終身尋找始終唱著遊子吟。
十段關於故鄉的話1/10 王朔 《動物兇猛》
我羨慕那些來自鄉村的人,
在他們的記憶里總有一個回味無窮的故鄉,
儘管這故鄉其實可能是個貧困凋敝毫無詩意的僻壤,
但只要他們樂意,
便可以盡情地遐想自己丟失殆盡的某些東西
仍可靠地寄存在那個一無所知的故鄉,
從而自我原宥和自我慰藉。
2/10 蔡崇達 《皮囊》
我知道那種舒服,
我認識這裡的每塊石頭,
這裡的每塊石頭也認識我;
我知道這裡的每個角落,
怎麼被歲月堆積成現在的光影,
這裡的每個角落也知道我,
如何被時間滋長出這樣的模樣。
3/10 史鐵生 《記憶與印象》
對於故鄉,
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
人的故鄉,
並不止於一塊特定的土地,
而是一種遼闊無比的心情,
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
這心情一經喚起,
就是你已經回到了故鄉。
4/10 沈從文
離開了家中的親人,
向什麼地方去,
到那地方去又做些什麼,
將來有些什麼希望,
我一點兒也不知道。
我還只是十四歲稍多點一個孩子,
這份年齡似乎還不許可我注意到與家中人分離的痛苦,
我又那麼歡喜看一切新奇東西,
聽一切新奇聲響,
且那麼渴慕自由,
所以初初離開本鄉時,
深覺得無量快樂。
5/10 赫爾曼·鮑辛格爾
有鄉愁的人,
通常都不會思念多彩的傳統民族服裝,
也不會思念故鄉通俗樂或者類似的組裝產品,
而是思念特定的人,
思念親友,思念鄉音,
家鄉菜,街角小酒館,
自然風光中的漫遊。
簡而言之:
思念那些熟悉的日常生活,
在一個特定背景和環境中代代相傳的生活。
6/10 莫尼卡·馬龍
我生在柏林。
柏林處處有「我」。
在柏林,只要願意,
我每天都可以無數次地遇見我自己,
不同年齡的,
快樂的或是悲傷的,
獨自一人或是有人相伴,
處於熱戀中或是被人離棄的。
我到處隨便晃悠,
等待著偶然路過的「我」。
如果有人問我最喜歡柏林什麼地方,
我肯定會說:舍恩豪斯大道,
一個夏天的清早,大約四點鐘,
斯塔加德大街和米拉大街之間的那一段。
可是,有人會聽懂這些嗎?
7/10 吳念真
年輕的時候會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因為那時候村子很窮,
整個礦脈沒有了,
每個人都想去外面工作。
我在台北住了將近四十年,
但我對台北那地方沒有感情。
因為我的故鄉不在那裡,
而且那些人不是我所熟悉的充滿愛與關懷的人。
但要再回去故鄉生活已經不可能,
因為那已經變成了廢墟。
可當我在最痛苦,
最疲憊的時候,
常常會開車回去那邊看一看。
有時候,我會對自己說:
一個從這個山坳出去的小孩子到現在起碼還沒餓死嘛。
那樣,自己會覺得比較安慰。
8/10 西比勒·貝爾格
懷念的一切都發生在我還有故鄉,
但不知道自己有故鄉的歲月。
人出生的地方就像一個家,
人無法選擇出生在什麼家庭,
惟一能做的就是找個機會離家出走,
去愛上別的地方,
人可以永遠去尋覓多年前那份感覺,
但再也找不到了。
或許只有在童年,故鄉才不失其魅力。
9/10 賴內·馬利亞·里爾克
您知道嗎?
倘若我假裝已在其他什麼地方找到了家園和故鄉,
那就是不忠誠。
我不能有小屋,
不能安居,
我要做的就是漫遊的等待。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10/10 赫爾姆特·史蒂凡·米勒提希
故鄉對我來說
不是由一個古老的年譜
或者
立在沒有河水流過的橋邊的
一座聖約翰雕像組成。
故鄉對我來說是
在一個我熟悉的圈子裡
實現我自己的可能性。
(轉發自新浪讀書頭條號)
(運城網信備案號I20011)
三隻眼傳媒
※小小說:三十年戒煙記/沈仙萬
※你站在陰影里,卻說太陽對你不公平
※致三川藝考美術生: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如果你在,我在葡萄園裡陪你老/鄢雲飛
※配樂詩朗誦:美麗中國/高紅燕
TAG:三隻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