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紫泥高虛扁的前世今生

紫泥高虛扁的前世今生

紫砂中的扁壺最早見於明代時大彬製作的調砂「虛扁」其後名家均有製作。此類器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扁」。根據紫砂壺造型不外乎仿象生形,仿古青銅器,幾何抽象等方法。

扁壺最早出現於青銅時期,隴縣曾出土銅扁壺作酒器用。說明扁壺造型在中原文化中出現是在春秋戰國時代。春秋時期扁壺大致形態:扁體長方形高圈足,前有流,插子器的中腹為龍形,後為龍形。腹飾大紋鳥,圈足飾波曲紋,間飾似雲紋。

春秋之後,宋元明清歷代均有扁壺的製作,但是材質逐漸從金屬逐步的轉變為陶瓷器。到了明代,由於質地相近,紫砂的興起使一部分陶瓷的從業者轉變到了紫砂工藝裡面來。他們的轉變也同時使陶瓷的造型創作方法融合到了初生的紫砂文化中來。陳大彬最早創作虛扁,扁虛壺身低不會悶茶,重心在下擺放穩定,放倒後的壺身高度恰好和當時一本線裝書的高度差不多,也是放在書桌上泡茶品飲所用,所以取個名字叫「書扁」。虛扁壺又叫水扁壺、書扁壺。

虛扁它隨著歷史一路演變而來,從少數名族的皮具到漢族的青銅器-陶瓷,從馬背上的實用器皿到中原文人墨客們書桌上發閑遠憂思的雅玩。從盛水酒到注滿幽香的茶湯,皮具粗狂的美,通過紫砂轉變為含蓄、包容、典雅,顯示了漢文化的強大包容性。

這款紫泥高虛扁是我自己做的,它的原料用的是宜興紫砂泥,具備可塑性好、乾燥收縮率小的優點。最大的特點在於它不需要加配其他粘性或脊性原料就能單獨成陶,成品陶中有雙氣孔結構,具有良好的透氣性這也是紫砂壺能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的原因。紫砂泥成型後無需施釉,沖泡把玩的時間越長,就會發「黯然之光」,這也是其他瓷器無法比擬的。

高虛扁還是圓壺的代表,外觀珠圓玉潤、落落大方,極富情趣,它用簡單的線條裝飾壺肩、壺腰、壺蓋,精巧規範,裝配形式整體呈現出一個倒立的等腰三角形結構,以壺底中心為點,壺口為頂線可構成一個倒立的等腰三角形,給人以生動活潑之感。

高虛扁作為仿古壺,壺肩很寬,顯示出整體造型穩重大方,古樸端莊,為使其外觀勻稱,因而它的壺底就做的較大。它用圓扭配圓形壺蓋以壓蓋式的方式與壺口相接,同時在壺口和底部皆有碗口線,與寬厚的壺肩相照應,在整體的造型上起到了「貫氣」的效果,即壺蓋、壺頸和壺肩輪廓相貫通。壺嘴為一彎嘴,簡潔精巧,壺把採用端把正耳把式,斟茶省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談紫砂 的精彩文章:

小馬談紫砂——紫砂壺的款識
找一把自己實用的紫砂壺是不是很困難?
紫砂壺 柴火燒制的藝術
紫砂壺——壺裡乾坤一門藝術

TAG:小馬談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