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埋頭苦幹幾十年,獲得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字體載入方正字型檔

埋頭苦幹幾十年,獲得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字體載入方正字型檔

曾正國,字慶予。1960年1月生於湖南攸縣。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文化部僑聯文華閣書畫院副院長,北京市書法家協會青少年部副部長。曾正國,男,中共黨員,漢族,1960年1月出生於湖南省攸縣,1978年12月入伍,1983年6月轉業,曾任中國建設書協、中國建設美協副秘書長,現任中國文聯出版社藝術中心主任。曾正國為1998年全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第一名獲得者;第七屆、第八屆全國書法篆刻大展參展作者;電腦字型檔「曾體楷書」原創作者。

1996年1月任中國建設建設書協、中國建設美協副秘書長。

1996年9月獲「孺子牛杯」全國書法大賽優秀獎。

1997年10月獲北京書協第二屆臨帖展二等獎。

1997年12月加入北京市書法家協會。

1998年8月為中國佛教協會、中國收藏家協會向我國水災地區賑災義賣捐贈書法作品。1998年9月應中央辦公廳邀請為國家主席楊尚昆書寫輓聯。

1998年12月獲全國書法「蘭亭獎新人獎」第一名。

1999年6月獲北京市慶祝建國五十周年書法、美術、攝影展銀獎。

1999年8月參加中韓書法聯展,並隨北京書協代表團出席韓國漢城「第十五回國際蘭亭筆會」開幕式。

1999年9月任北京市書法家協會青少年部副部長。

曾正國,男,中共黨員,漢族,1960年1月出生於湖南省攸縣,1978年12月入伍,1983年6月轉業,曾任中國建設書協、中國建設美協副秘書長,現任中國文聯出版社藝術中心主任。

曾正國為1998年全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第一名獲得者;第七屆、第八屆全國書法篆刻大展參展作者;電腦字型檔「曾體楷書」原創作者。

曾正國學書有這樣的發悟:再新的藝術觀念也不能替代嚴格的技法訓練。而技法訓練是一個沉寂枯燥的行為過程,應有充分的心境努力使自己沉入歷代經典作品之中,去感悟體驗用筆技巧的微妙變化,去復現線條的當下時空。在既定的大方向的追求探索發悟中,不斷修正自己的坐標和位置,這是曾正國對筆墨當隨時代的詮釋,也是其成功之路的具體體現。曾正國書法則以文勝質,做到了文質相生,是堪稱君子的。甲申初秋,曾正國檢近作數十件,與不惑之年出版作品集,公開展示,旨在乞教。曾正國先生其行可嘉,其心當慰,其前途成就亦將不可限量。以曾正國在筆墨中透露給我們的消息,相信今後定會給書壇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更新更好的作品。

曾正國同時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文化部僑聯文華閣書畫院副院長;中央黨校中直分校第四十五期學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書協第四次、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78年,19歲的他幸運地應徵入伍來到了北京,由於寫得一手好字,部隊讓他當文書,文革結束,萬物復甦,書法開班,與戰友同步書法堂奧,他才知「書法」詞意。通過書法班的學習,大有長進,胃口漸大,隨拜李鐸與盧中南為師,得到兩位先生的悉心指教,正國的字可謂「日日新」。成就藝術需要毅力,需要積累。只有堅持不懈,才有成功希望。正國的毅力為一般人難以達到。從懂得「書法」詞意開始,一直堅持每日必寫楷書。其它書體雖有涉獵,從沒有佔過主要「位置」。

一本歐陽詢的《九成宮》,他反覆臨習十餘年,其文可倒背如流,其字點畫爛熟於胸。出帖也是書家必過之關,不然就成書奴,十年前就聽吾師伍純道教授說南寧某某先生,臨書惟妙惟肖,就是寫不成自己的作品。正國深諳此理,要出帖,必傍其它帖,加以融會貫通,然後才能成為自己風格。於是,朔唐楷而上,對各種魏碑挑選與己性情相合者認真研究臨習,如《張猛龍碑》、《張黑女墓誌》等,入帖形成風貌。十餘年來,他的楷書作品在全國大展中屢屢獲獎,特別是1998年獲全國書法「蘭亭獎新人獎」第一名,在眾多高手中拔得頭籌,得到了書法界和社會的認同。

這本冊子的八成為楷書,眾多楷書必尋求其變,否則一斑全貌,餘韻無存。吾觀其作,有風將陣馬,嘯嘯嘶鳴,端莊靜穆,神態自若。其點畫猶如他所書《孫過庭書譜》節選雲「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禿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去,或輕如蟬翼……」李鐸先生在《敘曾正國不惑集出版》中評價「其書法沉著穩重,樸拙渾厚,方筆斫切,偉茂軒昂。觀之動若崩崖截鐵,靜若卧鼎懸冰。個性突出,金石味濃,皇皇廟堂之氣,襲人眼目,撼人心魄,觀者無不嘖嘖稱讚」。楷書使轉是作者情性的表露,孫過庭《書譜》中總結為「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縱觀其楷書的使轉,斬釘截鐵,乾淨利落,折轉自然,書如其人。正國性情明達中透出剛毅,沉穩中蘊含豪放。其行、草書以真楷為基,用長鋒細線飄灑飛揚,清雅秀爽。隸書中常帶碑楷之態,轉折中楷筆相隨,飄逸中見鐵骨。是集書法造形準確、點畫豐富,其內容四分之一為自己所作,體現了作者文化含量和書法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反映出了正國紮實的書法基本功。

曾正國雖然不以水墨畫見長,幾幅國畫卻頗有品味,大斧劈的山水,猶如峻岭峽谷,棧道絕壁,千帆小舸游於「腸道」。《月上枝頭》的蒼涼,昏天枯樹,深愁滋味,不寫便知。此作題識為傳統的右款識,拙著《中國畫章法款識藝術》對此斗方的款識,用十餘例范,作了詳盡的分析,是作吻合其中,重心在右下部,左上部之月水墨與下部山石相對應,款識右上,留有左下,若無補一印封住外泄之氣,就象巨龍缺睛,沒有呼應,正國憑多年的修養,手到擒來不會失此。藝術形式的完美,可以審視作者的審美取向和文化品位的高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客七叔 的精彩文章:

啟功本以為是包辦婚姻,最後她竟成了他難得的知己!
趙本山徒弟宋小寶一副書法作品賣10多萬,真是厲害!
趙孟頫的書童書法都這麼厲害!
明白這幾個問題書法就是很簡單的事!

TAG:墨客七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