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地會頭目,武藝高強,曾投太平天國,降清大放異彩,成民族英雄

天地會頭目,武藝高強,曾投太平天國,降清大放異彩,成民族英雄

晚清歷史中,廣西欽州人馮子材馮萃亭絕對稱得上世間罕有傳奇大英雄。

馮子材出生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家境貧寒,4歲喪母,10歲喪父,與祖母、兄長相依為命,孤苦伶仃,只上了兩個月的學便輟學了。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為了活命,馮子材小小年紀,就跟隨大人去做木工、捕魚摸蝦、護送牛幫,甚至效仿《說唐》里的混世魔王程咬金,跑黑道,販賣起了私鹽。

15歲那年,祖母撒手人寰,馮子材再無牽掛,放開在黑道上混,殺人放火,刀口上舐血,在以命相拼的街頭實戰中錘鍊出一身好武藝。

有了如此高超的武藝,有商人勸馮子材改邪歸正,並砸重金聘他做保鏢。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身為保鏢的馮子材在靈山縣境內被天地會凌十八部攔截劫道。

實際上,清朝時期,但凡武館鏢行,都和秘密結社的天地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拜金庸先生封刀大作《鹿鼎記》所賜,天地會成為了當代人最耳熟能詳的秘密會黨。

天地會是南明殘餘勢力留下的反清力量,相傳是台灣鄭家所扶植,從康熙朝算起,貫穿至清末。

天地會也稱「三合會」、「三點會」,下面分很多「堂口」。

所謂「紅蓮白藕青蓮葉,三教本源是一家」,無論是青幫、洪門,抑或是四川袍哥、陝西漢留等反清會黨,都是天地會的旁流分枝。

馮子材技驚天地會眾,被誠邀入會,在會中當上了一個頭目。

天地會成員數量龐大,單單兩廣地區就有大勝堂、得勝堂等三十幾支天地會義軍活動,兵員數十萬之多。

可惜,這個龐大的組織並沒有一個明確最高領袖以進行統一管理,紀律鬆散,行動低效,發動起來的起義多是隨起隨滅,鬧騰了近三百年,也沒能動搖清廷之根本。

咸豐元年(1851),廣東花縣人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聲勢浩大,迭克清軍,一躍而成反清主力。

兩廣天地會義軍在張釗、田芳、羅大綱等龍頭堂主的帶領下,盡數投入太平軍。

身為廣西博白縣天地會頭目的馮子材和堂主凌十八一起率眾投奔太平軍。

從博白到桂平有兩百多里路程,馮子材等人好不容易到了桂平,走入莽林無邊無際的紫荊山脈,迷失了方向,好不容易到達金田,而太平軍早已從金田突圍,他們與追剿太平軍的清軍狹路相逢。

一番圍堵混戰下,凌軍潰敗,大多數人被清軍主將向榮收編。

馮子材仗著武功高強、行動迅捷,殺出重圍,卻遇上了原天地會怡義堂堂主,江湖人稱「濟弱鋤強」的張嘉祥。

張嘉祥,字殿臣,廣東高要人,自幼闖蕩江湖,在廣西貴縣加入天地會,講義氣,有謀略,行事狠辣,是會黨中的靈魂人物。

張嘉祥曾創造過一首流傳極廣,極有鼓動力的反詩:

上等的人欠我錢,中等的人得覺眠,

下等的人跟我去,好過租牛耕瘦田!

就是這樣一個頗具領導力的人物,在天地會混跡多年後,看準了天地會不能成事,做了宋江,接受清廷的招安,改名張國梁,成為綠營驍將向榮的得力助手。

張國梁早聽說天地會馮子材雖然身材矮小,但打仗勇猛,善搏戰,因此親自挽留,深相接納。

在前輩大哥的勸說下,馮子材轉投清軍,跟隨張國梁,尾隨追擊太平軍,一路積功攀升至總兵。

張國梁取太平,收鎮江,克丹陽諸役,全賴馮子材之力。

馮子材曾在一日內領軍踏破太平軍營壘七十餘座,八旗綠營軍中人人佩服。

張國梁撫摩馮子材背,鼓勵說:「子勇,余愧弗如!」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張國梁肘戰死,余部3000人由馮子材統領,調歸曾國藩指揮。

曾國藩身為湘軍總帥,看不上綠營出身的馮子材,只安排他在鎮江坐冷板凳。

但在鎮江六年,馮子材卻大放異采,連續挫敗太平軍上百次進攻。

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天京陷落,馮子材得賞穿黃馬褂,封騎都尉世職。

頗值一提的是,平滅了太平天國後,馮子材又馬不停蹄地平定了十餘部天地會義軍,並招撫了後來威名遠揚的天地會黑旗軍龍頭劉永福。

《清稗類抄》還記:光緒四年(1878),馮子材應越南國王邀請,帶兵擊擒在越南作亂的清軍叛將李楊材,揚威異域。

但是,無論馮子材如何敢戰、善戰,但他的綠營身份,不可避免地遭到湘軍、淮軍的排擠。

光緒五年(1879年),李鴻章的淮軍全面掌握中國防務,淮軍大將張樹生接任原先為湘軍大佬劉坤一的兩廣總督之職,親淮人士徐延旭任廣西巡撫,兩人極力排擠廣西提督馮子材。

馮子材不堪羞辱,憤然辭職歸鄉,接其任者為淮軍黃桂蘭。

光緒九年(1883年)十二月,中法兩國因越南的保護權問題發生激烈爭執,兵戎相見,中法戰爭爆發。

以淮軍為主的清邊防軍全線潰退,徐延旭稱病避戰、黃桂蘭畏罪自殺、張樹生去職。

法軍乘勝北上,將戰火引到中國東南沿海。

國難當頭,清廷趕緊起用賦閑在家的老將馮子材,要他督辦高、廉、雷、瓊4府25州縣團練。

在家和兒孫放牛種田為樂的馮子材以大局為重,臨危受命,把團練總部設在自己家中,並將招募到的兵員改編成「萃軍」,取其大號「萃亭」之義。

隨著邊關頻頻告警,光緒十一年(1885年)初,馮子材奉命率10營「萃軍」從欽州開拔,奔赴抗法前線。

此行,馮子材將生死置之度外,帶兩個兒子帶在身邊,以便在為國捐軀時收屍。

二月初七日(1885年3月23日),法軍大舉出動,強攻鎮南關。

已是68歲的馮子材率領兩個兒子身先士卒,揮刀迎敵,縱橫衝殺,打得法軍鬼哭狼嚎,丟盔棄甲,退出關外。

馮子材乘勝出關追敵,連克文淵、驅驢、諒山、長慶府、觀音橋等處。

法軍落花流水,招架不住。

此戰,乃是清廷對陣列強唯一的完勝戰役,史稱「鎮南關大捷」。

法國茹費理內閣因此戰而倒台。

可惜,在淮軍首領李鴻章的堅持下,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馮子材從越南撤兵回國後,「奉旨」督辦欽廉一帶防務,並會辦廣西一帶防務,重點對付法國對西南邊疆的侵略。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戰爭爆發,馮子材率軍北援,駐節鎮江,以備調遣。甲午戰爭中,馮子材請纓北上,未獲批准。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中英片馬爭界交涉事起,馮子材奉命赴雲南提督任,爭回片馬,穩定了雲南局勢。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期間,維新派領袖康有為曾建議光緒皇帝調馮子材入京統帶京營。義和團運動爆發後,馮子材本人也上書請率數營入京勤王,但沒有獲得批准。

馮子材雖然年近八旬,但還能上陣殺敵,「奪發如少年」,依舊步履矯健,朱顏鶴髮,少壯者也不如。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兩廣總督岑春煊會辦廣西軍務,盛情邀請年已86歲的馮子材會辦廣西軍務兼顧廣東欽廉防務。

馮子材欣然領命,兼程赴任,於途中中暑,牽引舊傷,病逝於南寧行轅。

馮子材死後,家財止有一萬兩白銀,其終身不置妾,不解博弈,留一部《軍牘集要》傳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沙龍 的精彩文章:

晉惠帝智商低,但有四大理由,晉武帝傳帝位給他,換您也得這麼干
此女被民眾膜拜為神,帶數千少女抵禦外侮,被俘後成八國聯軍玩物
關羽全家被殺並無後裔?張飛子隨劉禪請降入魏,其後裔生活可好?
此人的姓名被用來給州縣命名,並沿用上千年,如今此州縣富得流油
此人以諸葛亮自詡,寫一妙聯,結交良友,名揚公卿,終得舒展抱負

TAG:歷史大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