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长平之战失败的最大原因并非赵括的纸上谈兵,而是因为这个

长平之战失败的最大原因并非赵括的纸上谈兵,而是因为这个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战途上,长平之战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战国中后期,赵国由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军事实力大大加强,成为唯一一个能够在军事上与秦国相抗衡的国家。但是长平之战可以说是战国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也是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歼灭战,赵国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元气大伤,再也无力阻挡秦国的统一步伐。

公元前260年,秦国因韩国上党郡守冯亭带领上党十七座城池归顺赵国,秦国派武安君白起为将开始攻打赵国,长平之战爆发。起初赵军统帅是廉颇,采取坚守不出的战略坚持了两年。而赵王却因为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以赵括代替廉颇为帅,结果赵括主动出击,为秦军白起所败,四十万赵军被俘虏,随后被白起坑杀,全军覆没。后人皆把长平之战战败的原因归咎于赵括的纸上谈兵,然而这真的是战败的最大原因吗?

诚然,赵括的统军能力是导致赵军战败的重要原因,但这绝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在初期,廉颇认为秦军远道而来,有辎重运输之忧,而赵国却有地利,于是以疲敌之计对待,以此来消耗秦军的士气,此计确实有效,赵国也因此坚守了两年。可是最大的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那就是赵国自己要坚持不了了。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最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奖励耕战,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加上秦国又占据了原本属于魏国的河东之地,这些都是产粮重地,使得秦国有源源不断的军粮保证。本以为秦国运输困难,却不想秦国竟动员百万人口疏通渠道,通过水路运粮,竟然比赵军粮食到得还要快。而反观赵国,四十万大军远在前线,赵国却没有足够的军粮保证。

当时赵国举国供养四十万大军整整两年多,早已消耗殆尽,加上赵军坚守不出,秦军开始不断骚扰粮道。当时赵王无奈之下派丞相蔺相如出使齐国,齐国却因为当年燕昭王时代乐毅所率领的五国伐齐而耿耿于怀,断然拒绝。楚国、魏国皆因畏惧秦国而不敢援助,秦昭襄王曾在燕国为质,秦国与燕国关系交好,使得赵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可以说,赵国长平之战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粮食。因为粮食不足,赵王急需换掉廉颇,以赵括为将,主动出击,以一种赌博式的战争来决定命运。若是粮食足够,断不会如此。秦军在前线有60多万大军依旧淡然处之,比赵国40余万大军整整多了二分之一,赵国却自己撑不住了。因此,战争拼的还是综合国力,只有经济基础打好了,方能取得胜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长平之战 的精彩文章:

中国保存最完好古战场,场景惊人的40万士兵尸骨埋于此
长平之战后,除了坑杀40万赵卒,白起再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长平之战中,秦国真的损失非常惨重吗?
长平之战,如果赵国赢了,是赵国一统江山,还是秦国再次崛起?
一场只有败将的战争:长平之战

TAG:长平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