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沒有《茶經》,只有陸羽

沒有《茶經》,只有陸羽

《陸文學自傳》是陸羽於29歲時為自己寫的小傳,可信度較高。他在自傳中寫道:「字鴻漸,不知何許人,有仲宣、孟陽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積公用《易經》為他取名,佔得「漸」卦,卦辭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於是就按卦詞給他定姓為「陸」,取名為「羽」,以「鴻漸」為字。這裡還有另一種說法,陸羽姓名的取得,據說是陸羽年長後以《易》自況,佔得《漸》卦,卦辭云:「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意思是鴻雁飛天,四方皆通途,兩羽翩翩,吉兆。按卦義,當時還沒有姓名的陸羽,自己定「陸」為姓,名「羽」,「鴻漸」為字。這二者雖然不同,但本質相同,即根據《易經》來確定其姓名。這個姓名的獲得,有一定的禪機,在今天看來,陸地,土地,大地之上,有茶樹,茶葉就像羽毛,大地飛翔,就有了茶的意境。

在廟裡漸漸地成長,黃卷青燈、鐘聲梵音,學文識字,習誦佛經、煮茶。奇怪的是,陸羽不願成為佛教徒。

在九歲時,智積禪師一次要他抄經念佛,陸羽問他:「出家人生無兄弟,死沒有後代。儒家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當和尚能稱有孝嗎?」他還公然說:「羽將授孔聖之文。」禪師聽他這麼說,頗為惱怒,就用繁重的工作來懲罰他,迫他悔悟。就這樣,陸羽被派去「掃寺地,潔僧廁,踐泥污牆,負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他在這種情況下,無紙學字,以竹在牛背上寫字,得張衡《南都賦》,不識其字,卻展卷念念有詞。積公知後,怕他浸染外典,又把他禁閉在寺中,還派年長者管束他,讓他打雜、修剪花枝。

陸羽雖然年紀小,但知道自己的來歷,試想一想,別人的孩子都在家裡和父母身邊成長,而自己卻在寺廟裡,雖然不能全部明白人生,但心裡還是有所思想。因為不喜歡寺院,他抱怨自己的處境,在12歲的時候,逃出龍蓋寺,在一個戲班子里學演戲,做了優伶。他其貌不揚,有口吃,但幽默而機智,演丑角有很好的效果,後來他還編寫了三卷笑話。

命運有天定的因素,而遇到貴人,就可以改變命運。唐天寶五年,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次州人聚飲中,看到陸羽在演戲中出眾的表演,與他聊了起來,欣賞其才華和抱負,當即贈以詩書,推薦他到隱居在火門山的鄒夫子那裡學習。在天寶十一年(752),禮部郎中崔國輔貶為竟陵司馬,按理說是在官場上人生的不幸,但他的失意恰好讓陸羽碰到並成為人生的美事。人的一生遇到什麼人,在什麼時候遇到,是善緣還是惡緣,似乎都有天意。是年,陸羽揖別鄒夫子下山,積極尋求結識對自己有利的人物,擴大自己的人脈。而在山上的時候,老師也會收集信息,對他進行幫助。崔國輔與他結識,常一起出遊,品茶鑒水,談詩論文,這是遇到了對自己有利的人物,這也是他生命里的貴人,這時候,陸羽20歲,與崔國輔在一起,長達三年。其實當初他被和尚撿到,和尚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貴人。幾個貴人的善緣因為陸羽的偉大造化也成為留芳千古的著名友情。有能力幫助能夠成就大氣候的人,在他們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那麼自己的恩德就會名留千古,成為佳話。

自己積極進取,加上命運中的貴人都不請自來,在逆境中長大的人就會順風順水。在崔國輔的大力幫助下,天寶十五年,為考察茶事,陸羽出遊巴山峽川。出發前,崔國輔以白驢、烏犁牛及文槐書函相贈與他。在路上,逢山駐馬採茶,遇泉下鞍品水,目光抱著山水,江河游回他的嘴裡,就像回家一樣,回到泉眼。一路上,他是山水的知音,山水在他的筆下行走,他把山水養在筆下。

次年,他旅居丹陽。唐上元元年(760),從棲霞山麓來到苕溪(浙江吳興),隱居在山間,寫《茶經》。寫書的時候,獨行野中,深入農家,採茶覓泉,評茶品水。

長興顧渚山是唐朝茶聖陸羽置茶園,撰寫《茶經》的主要場所。曾建有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貢茶院,出產的紫筍茶、金沙泉被列為唐代貢品。顧渚山也是中國茶文化的發祥地。

不少典籍中還記載了陸羽品茶鑒水的神奇傳說。唐張又新在《煎茶水記》中記述陸羽:

「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維揚(今江蘇揚州),逢陸處士鴻漸。李素熟陸名,有傾蓋之懂,因之趕郡,泊揚子驛。將食,李曰:陸君善於茶,蓋天下聞名矣,況揚於南零水又殊絕,今者二妙,千載一遇,何曠之乎!命軍士謹信者,執瓶操舟,深詣南零。陸利器以俟之。低水至,陸以杓揚其水曰;江則江矣,非南零者,似臨岸之水。使曰:榮槽舟深入,見者累百,敢虛紿乎。陸不言,既而傾諸盆,至半,陸遭止之,又以杓揚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駭伏罪曰:某自南零齊至岸,舟盪覆半,懼其渺,揭岸水增之,處士之鑒,神鑒也,其敢隱焉。李與賓從數十人皆大駭愕。李因問陸,既如是,所歷經處之水,優劣精可判矣。陸曰:楚水第一,晉水最下。李因命筆,口授而次第之。」

《新唐書·列傳》的《陸羽傳》中,也記有此事,不過在說到李季卿召見陸羽時,「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為禮,羽愧之,更著毀茶論」。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陸羽來到升州(今江蘇南京),寄居在棲霞寺,鑽研茶事。雖然他不當和尚,但他一生得到佛的關懷,佛對他的一生給予了無限的關愛。在路上,他還是得到寺廟的容納。實際上,茶又怎麼能夠與佛意分開呢!他在大地上的漫遊,在不同的地方,都會因時制宜地與寺院和和尚有聯繫。後來他寫出了《茶經》,寺院里都接納了這樣一本新奇的書籍,《茶經》來到寺院里,豐富了佛的心性與思想境界。後來,禪與茶,情景交融,這也算陸羽用另外一種形式對佛進行感恩。

有許多名茶首先為陸羽所發現。浙江長城(今長興縣)的顧渚紫筍茶,經陸羽評為上品,因為他在當時越來越有影響,就漸漸地成為了權威,這種茶後列為貢茶。義興郡(江蘇宜興)的陽羨茶,在陸羽的直接推舉下入貢。《義興縣重修茶舍記》載:「御史大夫李犧范實典是邦,山俗有獻佳茗者。會客嘗之,野人陸羽以為芬香甘辣,冠於他境,可以薦於上。棲筠從之,始進萬兩,此其濫觴也。」

在陸羽有了一定影響的時候,唐代宗曾詔拜羽為太子文學,又徒太常寺大祝,但他都未就職。人生有自己的性子,性格決定命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要喜歡的事情光明,如果喜歡的事情黑暗,那麼人生去追求它,人性就會十分邪惡。陸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當時來說不太入流,但做了一件大事。

《全唐詩》有陸羽的一首歌;

不羨黃金罍,

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

不羨暮入台;

千羨萬羨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來。

陸羽《茶經》,為唐和唐以前茶葉的系統總結;是躬身實踐,篤行不倦,取得茶葉第一手資料,遍稽群書,廣采博收茶家採制經驗智慧的結晶。《茶經》問世後,唐朝北方的小國,曾以千頭良馬作為稿費換取《茶經》的版權,這樣陸羽的日子便很好過了。就算他在寫出《茶經》之前,他也得到外面的不少資助,日子不成問題。此經為歷代人喜愛,他為茶業的開創之功,是為第一,做第一光明的事情,最為光明。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造的一套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在古代,像茶學、茶藝學問,只被認為是難入正統的雜學。陸羽對儒家學說悉心鑽研,但他又不被儒家學說所拘泥,而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把學術融於茶與生活中,從而創造了茶文化。

如今,陸羽成為茶界首屈一指的大人物,不管是文化行業還是銷售行業或多或少都與茶聖陸羽掛邊,但除了《茶經》,陸羽的身世似乎很少有人問津,我們似乎更在意《茶經》給我們帶來的「文化感」,卻忘了人本身所能活成的樣子。陸羽的一生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茶界奧運」 明年到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我不套路你,我也不賣紫砂壺

TAG:善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