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每周得有一天這麼吃,才能少得病更長壽
這世道,吃貨瘋狂!四條腿的除了桌子不吃,兩條腿的除了人不吃之外,剩下的都進了吃貨的嘴巴!大魚大肉等高脂高熱量飲食大量持續攝入,不但「每逢佳節胖三斤」者比比皆是,更可怕的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諸多慢性病,也由此而生。吃出來的病,有沒有辦法吃回去?
營養學專家湯慶婭教授,曾參與素食者人群調查,她發現:大部分素食者的健康狀況不比同齡人差,而且慢性病更少。因此,她建議:每周設個「素食日」,吃出健康。
一周一素,怎麼吃?
很多人印象中的素食,是白粥小菜,寡鹽少油。但實際上,素食不意味著寡淡無味。
其實,素食的食材也可以很多樣。蔬菜脆爽,菌菇甘潤,豆腐綿軟,海藻清新,水果香甜,足以烹制出層出不窮的佳肴。花樣素食,不僅可以滿足口舌之欲,更能維持營養平衡。
一周一素,無須抗拒蛋、奶。雞蛋含有維生素A、E、B2、B12以及微量元素鐵、鋅,牛奶含有豐富鈣元素,能很好地補充純素食營養素之不足。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正常人每天應吃1個雞蛋、300克牛奶及奶製品。素食者一天吃2個雞蛋、400~500毫升牛奶也無妨。
一天素食菜譜推薦
早餐:香菇白菜包1~2個,雞蛋1個,酸奶或牛奶約200毫升
午餐:五穀飯,蒜蓉菜心,雞蛋炒黑木耳,雪菜冬筍豆腐湯
點心:蘋果1個
晚餐:糙米飯,香乾炒芹菜,青豆玉米腰果丁,花生海帶燒蘿蔔
夜宵:酸奶,牛奶200毫升
特別提醒:部分素食館店家為了讓素食更可口,烹飪時用大量油、鹽、糖提味,以致素食之肥膩,不亞於葷菜。親自下廚製作清淡素菜,更健康,也更能感受到素食真味。
不吃肉容易餓? 沒力氣?
很多人覺得,吃素食,很容易便會餓,那是由於水果所含的果糖比較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如果素食者以水果為主食,吃完後不久就可能產生飢餓感。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素食者應攝入足夠量的主食。
中青年男性每餐至少攝入米面約3兩(150克),中青年女性需攝入1.5~2兩,才能滿足一天能量需求。
其次,膳食中攝入澱粉和膳食纖維含量高的地瓜、紅薯,以及脂肪量高的堅果,有助於延長食物在人體中的消化時間,增加飽腹感。
長期吃素更健康長壽
湯慶婭及其團隊曾進行一項針對300多名大城市素食者的調查。
他們發現,50歲以上素食者,其高血壓、糖尿病的患病率為25.9 %和 15.3 %。對比北京衛生局的數據,當地50歲以上中老年人中,高血壓發生率超過50%,糖尿病發生率接近兩成。由此可見,素食可明顯減少慢性病的發生。
但是,長期吃素,尤其是連蛋、奶都不吃的純素,我們並不建議。因為純素食者要達到營養平衡,無疑要花更多的心思,堅持每天精心搭配食譜。這並非人人都能做到。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里,也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提倡飲食的多樣性,不贊成純素食。
營養平衡這樣保證
我們知道,有部分人選擇長期素食,不僅是為了健康,更是出於環保信念或宗教信仰。那麼,他們在日常飲食中,如何避免營養素的缺失?
先來看看純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有哪些:主要是維生素A、D,鐵元素,鈣元素,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DHA。
因此,日常的飲食應注意以下五點:
多吃胡蘿蔔、西藍花、菠菜、油菜、南瓜、西紅柿等深色蔬菜。
胡蘿蔔素在深色蔬菜中含量較高,在人體內將轉化成維生素A。
多做戶外運動,多曬太陽。
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和運動鍛煉,有助於促進鈣的吸收和骨鈣的沉澱。
多吃含鐵豐富的素食
如菠菜、莧菜、黑木耳、紅棗、赤豆、紫菜等。烹飪前,可先用開水焯一焯,去除蔬菜中的部分草酸,提高鐵的吸收率。同時多食用檸檬、橙子等水果,增加維生素C可進一步促進鐵的吸收。
多吃豆類、豆製品。
這是優質蛋白質和鈣元素的重要來源。50克黃豆的蛋白質含量,相當於2兩瘦豬肉。
經常食用亞麻籽。
亞麻籽的DHA含量較高。DHA有助於大腦和視網膜的正常發育,延緩大腦衰老。不建議用亞麻籽油高溫炒菜或油炸面點,否則DHA的結構容易被破壞。
如果日常素食無法做得太豐盛,素食者還可以每天服用複合維生素、礦物質片,或適量食用鐵強化醬油等強化食品。
小貼士:這些人不宜長期吃素
未成年人、有懷孕打算的女性、孕婦、哺乳期女性。這些人群對營養素的需求量比較高,吃素容易發生營養不良。
老年人和肝腎功能不好的人。肝腎是參與蛋白質代謝的重要器官。若素食中無法提供足夠的優質蛋白質,會增加腎臟負擔。老年人的肝腎功能多處於衰退階段,飲食中優質蛋白質的比例需佔總蛋白質攝入的30%~50%,高於年輕人。
※這種雞蛋不要吃,會損害生育能力!教你3招識別壞雞蛋
※飲食上做錯這3件事,難怪血糖降不下來!家有糖尿病人的都該看看
※深色蔬菜更營養?紅綠黃白哪種顏色最好?一文解開蔬菜顏色的秘密
※你的鞋底竟比馬桶還臟!看完還敢進門不換鞋嗎?
※剩菜重新加熱就沒事?注意!這種毒素煮沸也殺不死
TAG:家庭醫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