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歷史可以明心智,那些歷史故事中蘊含的哲理:老僕說為政之道

讀歷史可以明心智,那些歷史故事中蘊含的哲理:老僕說為政之道

讀史可以明智。魏徵有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笑看史事,可以從中汲取到處理問題應該有的態度和方法,從而讓自己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能夠鎮定從容。

用《大學》中的一段話與讀者共勉歷史: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l歷史

歷史文化故事正文:

宋朝時,御史台衙門有個老僕役,他在御史台衙門呆了40年,雖然換了十幾任御史,但是,這個老僕一直都在此服役。這個人不僅性情剛直,而且還有一個怪異的舉動:每逢御史有過失,他就把挺棍(一種象徵性懲罰用具)立直。時間久了,衙門中就把挺棍作為驗證御史賢與不賢的標誌。這種說法在大臣們中間廣為流傳,從一任御史傳到下一任御史,大家都害怕看到他的挺棍立直。

後來范諷擔任御史中丞之職,他為官清廉,辦案鐵面無私,是個難得的清官。在他上任之前他也聽說御史台衙門這個老僕的故事,但是,他自認為各方面 還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能夠經受住各方面的考驗,老僕的挺棍應該不會在自己任上再立直了。

可是有一天,他忽然發現老僕的挺棍立直了,范諷感到很吃驚, 心想我沒辦什麼苟且之事啊,他怎麼把挺棍豎直了?於是,立刻叫來老僕,問: 「我並沒有犯什麼過錯啊,我一沒收受賄賂,二沒貪贓枉法,更沒有欺壓百姓, 你為什麼把挺棍立直了? 」

老僕人開始不肯說,只是低著頭。范諷等得心焦,繼續說:「人們都傳說,你碰到御史有過失,一定會立直挺棍以示提醒。我很佩服你的勇氣和膽量。今天你又立直挺棍,一定是我有什麼不得體的地方,雖然我自認為平時沒有辦過什麼對不起良心的事情,可是我相信你不會無緣無故就立直挺棍的,一定是我自己沒有注意,犯錯誤了,你就說吧,我不會怪罪你。

歷史

」老僕還是不肯說實話,只是支支吾吾地說:「大人的確是個清官,百姓們都誇您呢。」

范諷看老僕就是不願說,一時無計可施,坐立不安。老僕低著頭偷偷看范諷,還是不說話。范諷看他那樣子,乾脆為他深鞠一躬,恭敬地說:「我求您就告訴我吧。」

老僕見御史給自己行此大禮,連忙上前攙扶范諷,說:「大人,您折殺小人了。我說就是了。昨天我看到您接待客人,親自囑咐廚師做飯,一連叮囑了好幾遍。廚師剛要離開您又叫他回來,一再叮嚀。」

范諷說:「是啊,這有什麼不 對的嗎? 」

老僕接著說:「大人,我認為凡是指使下屬,只要交給他方法,然後要求他完成任務就成了。如果他不按您的方法做,完不成任務,自然有規定的懲罰,您何必又喋喋不休呢?假如讓您掌管天下,您能做到每一個人都去告訴他怎麼做嗎?我心裡不認同您這種做法,看您沒有干大事的風範,所以我就把挺棍立直了。」

范諷聽到這,感到很慚愧,要想成大事,就必須要學會把握宏觀的決策,不必事無巨細都由自己去叮囑,他大笑著向老僕表示感謝。

歷史文化哲理感悟:

范諷作為一個領導,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制定決策,具體執行應該放手讓手下人去做,而不能事事都由自己去做。這樣,既浪費精力,又往往會因小失大,影響整個工作進程。

在我們的工作中,交給別人做的事情,就不要千叮嚀萬囑咐,生怕別人做不好,這樣就會讓人感到無所適從,甚至讓人感到你不相信他的實力,以至於對你產生反感,進而影響彼此的合作,影響工作的進程。因此,我們在工作中一定要分清主次,各負其責,相信別人。只有這樣,我們的各項工作才能得到有序的開展,上下級關係才能更加融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