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祛濕】濕氣從何來,艾灸後又去了何處?!

【祛濕】濕氣從何來,艾灸後又去了何處?!






   

點擊上方藍字或長按右邊二維碼加關注





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

 


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


 


所以濕邪不止損害健康,更是毀壞體型容顏的殺手。






一、濕氣重的表現








1

、舌苔膩,越厚越嚴重(色白或黃);


2

、大便不成形,粘馬桶;


3

、口粘,口渴了不想喝水;


4

、胸脘

兩胸之間的中間部位

脹滿;


5

、頭重、身體沉重,四肢浮腫無力;

6

、變胖:水液內停形成痰濕胖;


7

、面色油光,頭皮油膩;


8

、尿少渾濁,濕疹反覆發作;


9

、女性白帶增多,

婦科

炎發病率高。


 





以上只要符合2個以上,您就得祛濕了。








二、濕氣從何而來








1,內生之濕:


脾主運化水濕,脾胃功能差,食物消化不掉!只會堆積在體內生濕;




2,外來之濕:


長期居住在潮濕的環境里和不科學的生活習慣。




最易造成濕氣堆積的生活方式:


 


暴飲暴食加重脾胃負擔;


②吃各種生冷冰涼食物傷脾陽;


③整天吹冷氣阻止汗液排出;


④洗澡後不擦乾身體,不吹乾頭髮;


⑤氣溫過低,衣著過少。


 





濕氣進入我們身體的

5

個主要通道:





①肩頸部的「大椎穴」;


②前胸的

"

膻中穴

"


③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④腰部的「命門穴」;


⑤腳底的「湧泉穴」。




大椎穴:








膻中穴:









神闕穴:













三、有效祛濕,只需三招








 

(一)艾灸祛濕


 


脾屬土,當出現濕邪為患的疾病時,調理脾臟就是治根。另外腎臟主水,有「水臟」之稱,當腎臟功能異常,體內也會水濕泛濫,所以當務之急是先調脾去濕,再生髮腎陽治水。

 

以艾灸之熱「烤」乾濕氣

,

是能很好地祛濕的,一般不出

2

月就能見效。艾灸恰恰是最好的直接補充人體陽氣、提高脾腎功能的方法,


 


艾灸穴位:

湧泉、陰陵泉、承山、解溪、豐隆




湧泉穴:








陰陵泉:





豐隆穴:








艾灸祛濕一定要保證灸量,就是你用艾灸排出濕氣的量要遠大於你體內產生的濕氣和從外面進入體內濕氣之和。濕氣重的人,剛開始灸可能會有刺痛感,堅持灸下去,你會發現整個人都會脫胎換骨。


 


關於艾灸祛濕的作用,有個灸友的反饋就是最好的答案。


 


「不知從何時起,身體老是感覺全身乏力,頭昏腦漲,體重還莫名增長了快

20

斤,一度以為自己得了啥絕症,惶惶不可終日,不敢去醫院,更不知道看啥科。


 


偶然聽到某位同事抱怨自己濕氣重,嚷著要去艾灸之時,這才想著找到一位相熟的學中醫的老同學幫我瞧瞧, 他一看我舌頭,再問了一些具體癥狀,就說我寒濕重准沒錯,還好心給我開了一堆方子。我平時最怕中藥,那滋味,夢裡都能被嚇醒。老同學見狀,不禁大笑,說不吃藥艾灸也可以,但我得堅持灸。


 


就這樣從開始的以為艾灸是葯,到現在灸了快1年,已然自封為灸友中的「老司機。」其實在艾灸

2

個多月時,之前那些癥狀就得到了很大改善,後來越灸越舒服,就一發不可收拾,而且逐漸擺脫了「胖子」 的稱號,艾灸功不可沒。


 


(二)

泡腳方


 


再介紹一款千年祛濕泡腳方

——

溫膽湯,主治化痰祛濕

,

還有和胃利膽,痰濕之人可以一試。


 





組方:茯苓三十克、法半夏六克、陳皮九克、炙甘草六克、竹茹六克、枳實六克。


 


如果身體寒濕,舌苔雪白,就去掉竹茹。可以用這個方子熬水,

微信搜索zyk38142804

然後把葯汁兌入溫水中,用來泡腳,每天泡兩次,每次二十分鐘,孕婦忌用。


 


(三)

食補方


 


推薦山藥薏米芡實粥




 







用懷山藥粉、薏米粉和芡實粉混合煮,一般的比例是

 

山藥:芡實:薏米

 = 1 : 1 : 1

,加溫水調成糊狀,等鍋里的水開了把糊倒進去,用勺子攪

拌,再開鍋煮

10

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這個方子健脾,比紅豆薏米粥效果更好。








四、艾灸後濕氣都去了哪









體內濕重的人,用艾灸這個方法非常對口,灸後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臉色和皮膚,都開始一點點變得乾淨、通透,其實就是水濕的顏色下去了。還會出現排氣、打嗝變多,大小便增加,原來舌苔膩,舌邊有齒痕,也會慢慢消褪了。


 


這個水濕去哪兒了呢?一個就是通過排汗排出去了,艾灸後出汗排濁氣是一個好現象,尤其是

熱天

更要把握機會。


 


還有一個就是變廢為寶了。因為體內積液本不是廢物,因為身體機能出現問題,沒辦法完成參與身體循環才會變成濕邪。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昨日分享:





  • 【乳腺纖維瘤】12歲女孩左側A罩杯,右側卻瘋長到D罩杯,一檢查才發現事兒大了!



  • 秋季天涼易腹瀉拉肚子,讓艾火真陽給你注入一股暖流!



  • 老中醫說:別再耗損陽氣了!因為你耗不起!



  • 血淤在臉上是斑,淤在身上是病!艾灸活血化瘀,治病又祛斑!


更多疾病治療方法請關注公眾號點擊疾病查找,不定期更新



新手必讀、

排病反應

3000種疾病取穴

穴位查詢


視頻學習

獨穴炙法

艾灰、

配穴全集

取穴處方


艾炙保健、冬病夏治、三伏養生


 



?

 

男女科


腺肌症

月子病

閉經

月經不調

痛經、婦科病


巧克力囊腫

多囊卵巢

子宮肌瘤、

早衰

輸卵管


男不育、

白帶

、乳腺疾病、備孕

卵巢保養

宮寒


升下垂臉

祛痘

黃褐斑

美容

臀部排毒

不孕


卵巢囊腫

陽瘺

早泄、

前列腺、

毛囊炎


子宮內膜異位




?

 

其他疾病


失眠

鼻炎

感冒

風疹

落枕

關節炎

禽流感


痛風

祛濕

腰間盤突出

神經痛

強直性脊柱炎


牙痛

過敏、

腰腿疼痛

小兒艾炙

扁桃體

咳嗽


帶狀皰疹

老人艾炙

白髮變黑、

老花眼

富貴包


手麻

腫瘤

自汗

體虛

耳病

甲狀腺

高血壓


咽喉疾病

頸椎痛

胃下垂、胃寒、胃炎、結腸炎


胃潰瘍、脾胃虛寒、

腰疼

腺樣體肥大、

氣血不足


濕疹

舒肝解郁

退燒

癌症

白癜風、

靜脈曲張


盜汗

腦梗

撞傷

、、

腎陽虛

骨質增生

節氣炙


化痰

中風

糖尿病

高血脂

、、

三伏養生

腳氣


頸椎病

消炎

皮膚癢

咽炎、

陰虛

浮腫

偏癱


骨刺

心悸

水腫

高血糖、

尿失禁

鼻竇炎


防寒


 



艾炙療法


長蛇灸

核桃灸

、黃豆灸、

隔姜灸

威靈仙炙


隔物炙

火柴灸

督脈炙

隔蒜炙

蓖麻仁炙


葯捻炙

隔鹽炙

桑枝炙

桃枝炙

白芥子炙


鼠糞炙

燈火炙

葯錠炙

藥線炙

吳茱萸炙


敷藥炙

毛莨炙

斑蝥炙

甘遂炙

巴豆霜炙


蠟炙

隔附子餅炙

水炙

冷炙

旱蓮草炙






⊙版權聲明:文章及圖片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免責聲明:本平台偏方和中醫食療、經絡養生知識僅為分享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或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艾炙大全 的精彩文章:

【保健】入秋艾灸養生牢記:涼上、暖下、溫中央 三大法則
【保健】秋季艾灸居然出大汗,皆因經絡、細胞排濁水!
【美容】「脾」好,才能「皮」好

TAG:經絡艾炙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