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賴育珍:一個社工的助人情懷

賴育珍:一個社工的助人情懷

——訪番禺廣愛南村鎮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 賴育珍

賴育珍,廣東韶關人,一個87年的女孩,看起來柔柔弱弱,說話如清風細雨,第一眼見她,完全想像不到她已是家庭服務中心的主任,從事社工工作5年多了。

從2010年社會工作專業畢業至今,5年來,她矢志不渝地堅守在社工這個崗位上,以社工的身份服務群眾、幫助群眾,在實現自我的價值的同時亦完成自我的提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她告訴記者,社會工作的理念是助人自助,即幫助服務對象解決一些問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培養服務對象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至於他們以後在遇到相關問題/困難時能夠獨自面對並解決。而社工們也是一直以這種理念服務大眾。

她印象中有一位中學生求助,說爸媽之間有矛盾,發生了家庭暴力行為。在了解情況後,她採取危機介入手法與家庭系統理論介入此事。經過多次與孩子父母溝通,她引導孩子父母儘可能多的將生活中的壓力、煩惱、怨恨進行表達,在表達過程中盡情釋放這些年來積壓在他們身上的負能量,以此緩和他們的情緒以降低暴力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同時,她與他們一起將家庭衝突一一羅列,引導他們找出相應的處理辦法,並鼓勵他們自己從多種處理方法中選擇一種較為合理的適合他們自己意願的方法進行解決。與此期間,她還藉助了司法所、派出所和社會上其他資源的力量對他們家庭進行幫助,孩子父母以及其他相關人員在感受到社會的關愛的情況下採取了比較理智的方式——司法程序解決家庭衝突。

知道孩子對父親有恨意,甚至想要報復父親時,社工一次次和他接觸,與他建立關係,讓他感受社工的誠心。漸漸的,他對社工敞開了心扉,在亦師亦友的關係下他轉變了態度,表示以後會好好學習,不再介入爸媽的矛盾之中,尊重他們對婚姻的處理和選擇,了解了家庭子系統的邊界問題。

「並非讓父親又回到了家裡,與他們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就是成功的個案,社工永遠不能做到完美,也不可能做到這個程度,但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引導他們理清思路和陪同他們一步步處理問題。」她最後道出了成為一名合格社工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陪伴」、「在一起」、「不離不棄」。

學生們的社工姐姐

提及為何會選擇社工這份職業時,她說,「社工很多時候是被選擇。在06年它是一個偏於冷門的專業,很多同學都不是自己報考,而是被調劑的。」她亦是如此。社會工作專業並非在的她志願中,但受幼時港劇《肥貓正傳》的影響,她對社工有一個模糊而美好的認知,被調劑到社會工作專業並非壞事,她不排斥,因此四年大學中她未想過換專業,儘管與她想像中的有所不同。

畢業後,她在東莞從事過三年的社會工作。東莞的模式與廣州不同,她在東莞是以崗位購買的模式進駐到一間學校為全校師生提供服務。

對於那個學校的老師、學生來說,他們是外人,不理解也不相信他們。她說,「最開始,現實似乎與我們格格不入,我們有為師生服務的心,卻無法走出去,別人也走不進來。」

但她想著既然學了這個專業,也從事了這方面的工作,便沒有在這裡放棄的道理,開始化被動為主動,打入學校內部,不管這是一個多麼艱難的過程。

為此,她屢次出入學校飯堂和老師交流;主動與心理老師、團委等部門合作,爭取機會;給學生開班會課,教他們如何溝通、團隊相處、異性相處的方式,讓他們認識自己;下課後,一個個走訪女生宿舍,和學生們聊天;在社工室增設桌游,開展敬老、探訪、環保等活動,吸引他們主動參與……

漸漸地,她取得了學生和老師的信任,學生們也親切地稱她為「姐姐」。有時候班主任或者心理老師無法介入的事情,會叫他們來幫忙。

駐校服務只有兩個社工一起工作,不僅缺少團隊的凝聚力,也沒有人能夠指導他們該做些什麼。在學校的三年多,她身邊同事因為家庭或工作原因換了一個又一個。她也曾考慮過是否要放棄這份工作,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因為她覺得「無論做什麼工作都需要沉下心來好好學習。第一年、第二年對我來說是一個逐步摸索的過程,我希望能夠在第三年多開展一些服務,能夠真正地幫到學生,也想要通過這些活動來證明自己在青少年服務過程中是有所成長的。我覺得在一個服務領域裡,也許你覺得你已經會了,但其實它還有很多你並不了解的東西。」

從做個案到一個班級的活動再到一個年級或幾個班級的服務,她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地突破和挑戰自己,了解到學校社工到底是什麼,該如何開展工作。三年後,她覺得自己需要有一個提升,便來到了廣州。在2014年2月份,廣愛承接南村鎮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後,她成為了這裡的中心主任。

提升自己 完善自我

起初她並非十分了解廣州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運營模式,這對她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歷程。她的工作和以前幾乎完全不同,她做的更多的是如何當好一個領導者,帶領好一個團隊,管理好一個家綜。這是一個學習和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完全沒有時間去思考還要不要繼續,還要不要堅持這份工作。一年時間很短,要學習的東西卻很多,每個時間段都有每個時間段的任務。」

「如果我要帶領一個好的團隊,我就需要和他們在一起。」無論是從計劃書開始還是服務的開展再到最後的成效,她始終都和他們在一起。一個家綜七個服務領域,在初始階段她覺得她需要一一跟進,她需要和同工們一起找到前進的方向,這個過程很累但很快樂,因為團隊源源不斷的給她輸送了力量,再到後來等大家慢慢上手工作,她也就慢慢學著放手讓同工自己去思考與服務。

「因為有同工、有機構、有督導,5年的社工生涯我都覺得自己很幸運。現在的她仍在不斷地學習與完善自我,去年十月份廣州市第五督導班招募時,她報了名,經歷投簡歷、做問卷、面試等環節,成功成為了其中一員。整個過程,她都努力學習著, 她期望著自己成長的同時也能讓同工和機構一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工觀察 的精彩文章:

李婷婷:「蝸牛」喚醒了迷茫的我
譚玉蓮:選擇社工,人生如虹
社工,你真的會做宣傳嗎?
社工之問:我們真的有春天嗎?
少年不可欺:社工介入青少年欺凌現象的服務反思

TAG:社工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