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十五月亮十七圓,品味歷代名家筆下的《賞月圖》!

十五月亮十七圓,品味歷代名家筆下的《賞月圖》!

宋馬遠 《對月圖》立軸絹本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是日中秋,月兒明,人團圓。

漁公子在此祝您事事圓滿,喜過佳節!

在中秋節,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 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祭拜月神,賞月慶秋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賞月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讓我們一起欣賞眾多名家筆下的賞月圖吧!

舉杯玩月,幽茫空曠

《舉杯玩月》是一張根據李白的詩來創作的詩意畫,簡潔的構圖,充滿幽茫空曠的空氣感,引發觀者產生一種浪漫感性的情緒。 過去這幅畫被認為是南宋宮廷畫家馬遠的傑作,但是經過數百年之後,才揭開了作者真實的身份。

鍾禮 《舉杯玩月》立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畫的左下角,發現一組簽名和印章。他是明代的一位宮廷畫家鍾禮。

明 唐寅 《嫦娥執桂圖》 紙本設色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唐寅 (1470一1523)中國明代畫家,文學家。字子畏、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

唐寅擅山水、人物、花鳥。他的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洒脫隨意,格調秀逸。

古代拜月,盛裝莊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五代《浣月》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幅《浣月》,女子對月祈福,自唐代以降,即已蔚為流行,此作或與古代的拜月風尚攸關。

明月倚天,皎潔瑩燦。曲欄庭院,虯松蒼鬱,梧桐欣茂,蕉葉挺翠。奇石上,蟠螭瀉水,激湯池中月影。尚有芙蓉、蜀葵、雛菊等競吐芬芳,滿園秋意撩人。盛裝婦人為其所惑,探手如欲撈之。旁有侍女三人,或臨案焚香,或捧物,或荷琴,神情莊嚴靜穆。

畫無作者款印,舊簽題標為《五代人浣月圖》。若由仕女身著半袖裙襦,及焚香侍女腰間系縛的長柄紈扇來判斷,此幅原稿的時代,雖符合十世紀規制,但樹石畫法,筆致誇張,已呈顯宋末元初特質,推測應出自南宋宮廷畫師所摹。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南宋 馬遠《松月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沈周《十四月夜圖》卷局部 波士頓美術館藏

眼覺少故人,乘夜誰我嗔

在這幅圖卷的後面,有兩首沈周自己做的詩,其中一首為:

少年漫見中秋月,視與常時不分別。

老年珍重不易看,每把深杯戀佳節。

老人能得幾中秋,信是流光不可留。

古今換人不換月,舊月新人風馬牛。

壺中有酒且為樂,杯巡到手莫推卻。

月圓還似故人圓,故人散去如月落。

眼中漸覺少故人,乘月夜遊誰我嗔。

高歌太白問月句,自詫白髮欺青春。

青春白髮因不及,豪卷酒波連月吸。

老夫老及六十年,更問中秋賒四十。

明 沈周《十四月夜圖》全捲圖(請將手機打橫欣賞):

第二首詩是: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清《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之八月中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吟詩賞月

這幅《月曼清游圖》是在西洋畫家的傳導下,清宮畫家受到科學觀察方法的影響,供奉於雍正、乾隆朝的陳枚(公元一六九七──一七四五年),受益良多!

此冊以每月的氣候變化為背景,描繪了宮女們隨其女主人在庭院內外的游賞活動,主僕之間的關係頗為親近,主不驕橫,仆不卑微,主僕之形大體相近,破除了前人的造型桎梏。

清 陳枚《月曼清游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中秋之夜,貴婦們聚集高台,吟詩賞月的情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的精彩文章:

中國快要失傳的「敬詞」,你知道多少?
花鳥畫口訣,找出規律自有法
陳樹人:讚美自然誰似我,頌揚勞動更何人
這100種經典符號,讓外國人驚嘆,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這些書法的奧妙,一定不能讓它「走寶」!

TAG: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