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的神箭手 劉備錯過沒能收服後來成為東吳名將

三國時的神箭手 劉備錯過沒能收服後來成為東吳名將

說起三國時候的神射手大家多半會想起兩個人,一個是呂布還有一個是黃忠。呂布轅門射戟成為一段神話,黃忠善射之名眾人皆知。其實在三國時期還有一個人也堪稱神射,他的神射之厲害甚至不比前兩人差,他就是東吳的太史慈。對於太史慈這個人物,爭論不多,他於歷史舞台出現時間亦不長,故而容易被人淡忘。

太史慈原為劉繇部下,據史料記載太史慈「猿臂善射,弦不虛發」。他曾跟隨孫策討伐麻、保二屯的叛軍,有個叛匪在軍營里叫罵,手托著樓台的橫樑。「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其妙如此。

早在黃巾軍進犯都昌時,太史慈奉母命為救北海相孔融,請纓突圍向劉備請救兵。太史慈和劉備素不相識,但劉備依然答應了他的請求馬上叫來關羽、張飛,帶領三千精兵,往北海郡進發。雖然如此但是劉備對太史慈並不太感冒故而就這樣錯過了一員猛將。

後來北海之圍解決之後,太史慈深深感到孔融非真正的「明主」,無論孔融此時有多認識到太史慈的為人,都無法挽回他那已冷的心。在得知東萊名士劉繇此時已在江南為官時,又單騎下江南投奔,這才有了以後結識孫策的故事。

當時孫策來攻打劉繇,劉繇下屬給他出謀劃策,讓太史慈阻擋吳國的進攻,但劉繇卻看不起太史慈,不肯命他為將出證孫策。然,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太史慈仍然碰上了孫策一群人,太史慈不畏懼孫策,與孫策大戰三百回合,終於兩人打成平手,在之後的幾次戰役中,兩人皆有交鋒,孫策愛惜人才,幾次三番的招降於太史慈,最終太史慈被感動,棄劉繇而投奔孫策而去,成為三國時期吳國的又一員猛將,吳國得其相助,可謂是如虎添翼。自此東吳又多了一位名將。

之後太史慈跟隨孫策討伐麻保賊,有一賊於屯裡城樓上毀罵孫策軍,並以手挽著樓棼(城樓上的柱子),太史慈便引弓射之,箭矢更然貫穿手腕,更反牢牢釘在樓棼上,圍外萬人無不稱善。曹操聞其威名,向太史慈寄了一封書信,以篋封之,內無多物,而放了少量當歸,寓意太史慈應當向其投誠,可見太史慈有多厲害。

孫權繼承江東大業後,太史慈再度被委以重任,孫權為了防止劉磐的勢力擴大,便派出太史慈長期對抗劉磐,太史慈幸不辱命,一直能夠有力防守劉磐的進攻,然在太史慈四十一歲時去世,太史慈死前感慨:「大丈夫生於世上,應當帶著三尺長劍,以升於天子階堂。如今所志未從,奈何卻要死啊!,太史慈死後,劉磐的勢力便得以擴張。

或許是覺得太史慈死得有點窩囊,後來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便給他換了個死法,在合肥之戰中太史慈和張遼對戰,但不敵於張遼,被張遼用月牙戟重創,最終重傷回營後,經過軍醫儘力搶救後無效,不治而亡。似乎也是滿足了壯志未酬身先死了吧。

在太史慈死後,孫權感恩於太史慈在世期間的戰功無數,為其舉辦了風光的葬禮,將他葬在了北固山上。

可悲的是太史慈直到自己的臨終仍沒有完成自己征戰戰場的志願,想必這也是這位名將最終的遺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漲知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強的特種兵之一由此人率領人數極少戰鬥力極強
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究竟是怎麼樣的?有人說他和周總理很像
這個人是荀令君的侄子多謀神算運籌帷幄還輔佐曹操統一北方
如果當年西班牙真的侵略明朝 中國會戰敗嘛?
渾身是膽的趙雲忠心護主為什麼在劉備陣營地位不高?

TAG:漲知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