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稱號最古怪的一位君主,帝不像帝,王不像王,諸侯不像諸侯

史上稱號最古怪的一位君主,帝不像帝,王不像王,諸侯不像諸侯

傷心楚漢之項羽篇:奈若何(28)

主筆:江湖閑樂生

公元前206年一月,項羽佯尊懷王為義帝,又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將其遷徙到南楚地區的郴縣(今湖南郴州)。

秦漢時候的湖南,還是一片蠻荒之地。項羽這麼做,與其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還不如說是把「天子」給變相的發配邊疆了。

郴州義帝陵:義帝徒郴 壁 畫

接下來,就該給自己上尊號了。

項羽與范增商量,西周之尊莫若王,東周之尊莫若霸,合稱霸王,則可用其名虛尊天子而下制諸侯也。

於是在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專制主約而宰割天下,先自立為西楚霸王,管轄梁(泛指戰國時的魏境)、楚之地最富庶的九個郡,建都彭城。

按照古人的說法,西周天子乃是王業,東周霸主乃是霸業,秦始皇乃是帝業,項羽自立為霸王,便是選擇了王業與霸業的結合物,一個四不像的怪東西。

另外再解釋一下,古有三楚之稱,即江陵為南楚,吳越為東楚,彭城為西楚。項羽定都彭城,故稱西楚霸王。彭城地近中原,為天下南北之脊,處關外之形勝必爭之地,更兼水陸交通便利,物產豐饒,『稻麥一熟可資數歲』,足可供戰守之資。項羽放棄關中,而選這裡做都城,其實是很有深意的。欲成帝業,必據關中天府以扼天下之亢,而欲成霸業,則必須佔住彭城這個南北通衢之地,以就近控制山東諸侯。

至於西楚所轄之九郡,歷史上有很多說法,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東海(今江蘇連雲港、揚州一帶)、泗水(今江蘇徐州及安徽宿州一帶)、薛郡(今山東濟寧一帶)、東郡(今河南濮陽一帶)、陳郡(今河南周口、上蔡一帶)、鄣郡(今安徽蕪湖一帶)、碭郡、南陽、會稽等九郡,基本上囊括了整個黃淮平原,國土大致占天下四分之一。(秦共三十六郡。)如此之軍事經濟實力,足夠制約天下諸侯了。

封完自己,再來就是要想想怎麼安置劉邦這個二號人物了。

這是一件麻煩事兒。論實力,論功勞,劉邦都均只在項羽之下,分的地盤太少,劉邦會有意見;太多,諸將會有意見,項羽自己也不捨得。

分在哪裡,也是個問題。關中這個重要地方肯定不能給他,劉邦收買人心,早與秦人親的跟什麼一樣,封他在這裡,豈不是養虎為患?

要麼把劉邦放在身邊,把他的發家之地碭郡封給他?這倒是個好辦法,但項羽依舊不捨得,這樣劉邦的封國不就成了西楚的國中之國了么?再說碭郡太小,也實在給不出手,再搭上一個陳郡還差不多,但這樣又太便宜劉邦了,還是不行!

事情難辦了,損約則違人,固信則自違,為之奈何?

關鍵時刻,范增給項羽出了個主意:不如把巴、蜀及漢中三郡封給劉邦吧,這裡名義上也屬於關中之地,而且地方偏遠,道路難行,不會對項羽造成什麼威脅。

項羽一想,這方法不錯,這樣至少在表面上沒有違背楚懷王當初的約定,而且巴蜀與漢中占關中三大糧倉(渭河、巴蜀、漢中)之二,路雖難走,地盤卻夠大,吃穿也不愁,多好,我項羽對劉邦也可算是仁至義盡了。

於是,項羽封劉邦為漢王,轄巴、蜀、漢中三郡,管四十一縣,建都於南鄭(今陝西漢中市)。

唉,本以為項羽糊塗,沒想到號稱善謀的范增也沒比他強多少,劉邦軍中多為山東之人,滅秦之後,他們也是很想衣錦還鄉的,可如今卻被項羽發配到那遠離家鄉的漢中,他們能不日夜思歸么?對中國人而言,世上最折磨人之物,便是思鄉,思鄉到了極點,不想造反也要造反了,更何況劉邦本來就志在天下,一遇風雲豈能不化為龍?依我看,項羽還不如把碭郡與陳郡分給劉邦,這樣就近還好控制些。當然,歷史不能假設,我們在這兒瞎想,都是事後諸葛亮,一點用沒有。

再下來,就是關中之地該怎麼辦了。這個項羽早有打算,就封給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個秦國降將吧,以秦治秦,既可防秦人作亂,又可防備劉邦之漢軍東進,此真一舉兩得之妙計也。

於是,項羽將關中秦地一分為三:

秦將章邯,棄暗投明,滅秦有功,封為雍王,建都於廢丘(今陝西興平),管上秦三十八具,轄咸陽以西的地區,大致包括秦的內史西部、隴西郡和北地郡。

秦將司馬欣,多年前曾對項梁有恩,封為塞王,建都於櫟陽(今陝西臨潼),管下秦一十八具,轄咸陽以東的地區,大致擁有秦的內史東部。

秦將董翳,勸章邯投降有功,封為翟王,建都於高奴(今陝西延安北),管中秦三十具,轄有秦的上郡。

秦地三分,從此,關中又稱三秦之地。

幾個大難題解決後,剩下的地就好分了。

項羽的頭號大將英布,戰功赫赫,封為九江王,建都於六縣(今安徽六安),統治楚國南部的九江郡四十五縣。

楚將吳芮,英布的岳父,率領百越各部落協同諸侯作戰,又從入關,頗有戰功,封為衡山王,建都於邾縣(今湖北黃岡北),大致領有楚國南部的衡山郡地區。

義帝的柱國共敖,率軍擊南郡有功,封為臨江王,建都於江陵(今湖北黃岡),大致統治楚國南部的南郡等地。

由於項羽本人統有以前魏國大部分精華地區,乃將魏王魏豹改封為西魏王,建都於平陽(今山西臨汾),管轄河東、太原、上黨三郡。

趙將司馬卯,平定河內有功,封為殷王,建都於朝歌(今河南淇縣),管轄黃河北部的河內郡三十二縣。

趙將申陽,本為趙相張耳的心腹大將,因平定河南有功,封為河南王,建都於洛陽,領有三川郡二十縣。

趙王歇,沒有隨項羽入關,功勞算小,但因為他是趙國王室之後,故將其遷徙於代地,仍號為趙王,統治趙國的北部地區(代郡、雁門郡、雲中郡)。

趙相張耳,聲望高且富於智謀,又隨項羽入關,提供不少佳策,故封為常山王,將趙都信都(邯鄲城已為章邯所毀)改名為襄國(今河北邢台),作為常山國的首都,統治趙國的東部地區(邯鄲郡、巨鹿郡、恆山郡)。

韓王成,沒有隨項羽入關,功勞算小,故仍稱韓王,但不能去到他的封地潁川郡去,實際上項羽變相吞併了韓國。(張良氣死了)

燕將臧荼,隨從楚軍解除巨鹿之圍,功勞頗大,封為燕王,建都於薊(今北京),統治原燕國的西部地區(漁陽郡、上谷郡、廣陽郡)。

原燕王韓廣,沒有隨項羽入關,功勞算小,故將其遷徙於遼東,改稱遼東王,建都於無終(今天津薊縣),統治原燕國的東部地區(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但韓廣不願東遷就國,臧荼只好把他給砍了。

齊將田都,當年主動叛齊救趙,隨同聯軍入關,功勞頗大,封為齊王,建都於臨淄,統治齊國的中部地區(臨淄郡和琅玡郡)。

齊將田安,齊國王族嫡系後人,巨鹿之戰前攻擊濟北數城,並引軍投降項羽,故封為濟北王,建都於都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統治原齊國的北部地區(濟北郡)。

齊王田市,原本就是田榮的傀儡,存在感極差,意思一下封他個膠東王吧,以即墨(今山東平度東)為首都,統治齊國的東部地區(膠東郡)。

齊國被分成了三塊,卻沒有齊地首席軍事強人田榮的份兒,因為他先不助項梁攻秦,後不助項羽救趙,之前還與宋義打的火熱,項羽最討厭這個人了,所以什麼爵位沒有,哪兒涼快哪去。

另外還有個趙國大將軍陳餘,本與張耳為刎頸之交,後因救援巨鹿問題關係破裂,故棄將印離去,隱居在南皮,未曾從聯軍入關,故啥爵位沒有,也一邊兒涼快去。

然而,在入關趙軍將領中有不少是陳餘舊部,他們同情老上司,因而遊說項羽道:「張耳、陳餘,一體有功於趙,今耳為王,餘不可以不封。」項羽乃將陳餘隱居所在地南皮(今天河北滄州一帶)附近的三個縣封給他去養老。

另外,衡山王吳芮手下大將梅鋗,也曾率領一支獨立的部隊建立軍功,故封為十萬戶侯,轄地在嶺南一帶。

至此,蛋糕分配完畢。

貌似很公平,其實不然。

此次分封,項羽乘百戰百勝之威,而執諸侯之柄,手襲天下以王豪傑而宰制之,看起來豪情萬丈,風光無限,實際上暗藏了很多不得已的苦衷,莫為人知。

事實上,分配秦亡之後的大蛋糕,並維持分完後的新秩序,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問題是:如何將分配蛋糕盡量做到公平,這太難了。諸侯諸王與隨同項羽入關的諸侯諸將,在面對誅滅暴秦的大原則問題上,可因仰仗項羽的威勢而團結在他身邊,但當大家共同的敵人暴秦已滅,內部的利益糾纏以及私人恩怨就會不失時機的浮上水面。即「人民內部矛盾」轉化為了「爭奪利益的矛盾」,在這樣的敏感問題上,項羽即便做的再公平,恐也無法滿足某些人的胃口。因為在那個私利膨脹的亂世,諸侯們的野心是無窮的,跟這些手握重兵的軍閥與地方豪強們講公平,無異對牛彈琴。

基本來說,在處理公平這個問題上,項羽最終選擇了「戰功」作為分配原則,這實際上是在照顧那些手握重兵的實權派,而傷害了原諸侯諸王的既得利益,如此勢必引起原諸侯諸王的抵觸情緒,造成剛太平下來的天下再次陷入混亂,但項羽卻不得不這麼做,他這叫兩害相權取其輕,得罪實力較弱的諸侯諸王,總比得罪手握重兵立有戰功的諸侯諸將要好的多。

由此可見,項羽雖然實施的是西周的封建制,但他所面對的問題明顯比八百年前的周公旦要複雜的多,周公旦可以依照嚴密的宗法制度和血濃於水的宗族情誼來分封天下,項羽卻只能靠自己的武力來懾服封在各地的驕王悍將,其中的難度,可向而知。

事實上,如何處理異姓王,這是漢代、清代等強勢王朝都很難解決的問題。作為政治經驗匱乏的項羽,處理起來就更加捉襟見肘了。黑格爾曾說:「在世界史中凡是開創新世界的新英雄們的情況一般都是悲劇性的。」項羽毀滅了一個舊時代,開創了一個新秩序,便註定要為那更完備的漢代新秩序去做一個悲劇的墊腳石,同時也註定他與虞姬「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理想終將只是一個夢想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漢 的精彩文章:

從一介布衣到漢朝開國皇帝的傳奇
漢武帝感風寒,竟被襁褓中的嬰兒治好,嬰兒的名字目前十分火熱
漢武帝的遠見,開闢絲綢之路

TAG: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