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中自有「白銀」屋——從明朝小說中的白銀計價談白銀貨幣化

書中自有「白銀」屋——從明朝小說中的白銀計價談白銀貨幣化

文│王紀潔

銀行博物館館藏銀錠

中國使用白銀的歷史非常悠久,但是大多情況下用於財政賦稅、大額支付或皇帝對大臣的賞賜。明代中期以後,中國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加速了手工業和商業的興盛,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日益擴大和頻繁,貨幣經濟也迅速發展繁榮,白銀才在中國的貨幣流通領域體現出基本的貨幣職能。此時期,貴金屬白銀成為流通中的主要貨幣,這是明代中後期貨幣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標誌。白銀成為主幣,既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又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明朝是小說發展空前繁榮的一個時期,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很大,在文學史上,取得了與唐詩、宋詞、元曲相提並論的地位。在明人小說、戲曲、話本中,人們在日常生活和交易中使用的多種多樣的貨幣是, 如有白銀、銅錢、紙幣,但仔細考察, 白銀的出鏡率則明顯地居於主導地位。我們可以見到不少商品用白銀表示價格,即以銀計價,一律把貨幣稱作「銀子」、「紋銀」等。

《金瓶梅》

《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白話世情章回體小說。成書約在明朝隆慶至萬曆年間,作者為蘭陵笑笑生署名。

我們在《金瓶梅》中最常看到的貨幣,正是白銀,當時貨幣交換主要是用白銀,白銀的使用已經在社會上廣泛流通,銀兩交換總額高達18萬兩。如,西門慶在鹽市上賄賂鈔關的官吏錢老爹,請他在過稅時「青目一二」,一批萬兩銀子的貨物競只納三十兩五錢關稅。在小說中的第十二回,西門慶包占妓女李桂姐,就取了一錠五十兩的大銀子到院中使用。

《水滸傳》

《水滸傳》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名著,通過對文本的解讀和對古代小說發展歷史的認識,《水滸傳》成書年代應在嘉靖初年。

銀在《水滸傳》的世界裡是一種流通的貨幣,人們隨身攜帶,常常用於小額的生活消費。在《水滸傳》,絕少有使用紙幣的文字描述,甚至用銅錢也非常少見,市場交易不論款額大小,幾乎專用白銀,比如吃飯、喝酒常用碎銀子付賬。在《水滸傳》第二回寫到,「魯達只把這十五兩銀子與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兩個將去做盤纏,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來發付你兩個起身,看那個店主人敢留你!』金老並女兒拜謝去了」。據統計,《水滸傳》中宋江仗義疏財,給各路英雄好漢相送銀子的描寫有十七處之多。

《鳴鳳記》,明代戲曲作品,大約寫於隆慶年間(1567~1572)傳為王世貞所作,或說是王的門人所作,劇本描寫楊繼盛等人與權臣嚴嵩的鬥爭,直接以時事入劇,具有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

在第四章「嚴嵩慶壽」一章中, 「門上牛班頭。又各送銀一百兩。求他為先容之地。」「『這個戲子嗎,一百兩還嫌少哩?」

《初刻拍案驚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小說集,正式成書於1627年(明天啟七年)。

該書卷八《烏將軍一飯必酬陳大郎三人重會》「住在家一月有餘,又與人商量道:『揚州布好賣。松江置買了布到揚州就帶些銀子氽了米豆回來,甚是有利。楊氏又湊了幾百兩銀子與他。到松江買了百來筒布,獨自買了一隻滿風梢的船,身邊又帶了幾百兩氽米豆的銀子,合了一個夥計,擇日起行。」

「陳大郎情知不關他事,只得放了手,忍氣吞聲跑回曾家。就在崇明縣進了狀詞;又到蘇州府進了狀詞,批發本縣捕衙緝訪。又各處粉牆上貼了招子, 許出賞銀二十兩。」

《醒世恆言》是白話短篇筆記集, 明末馮夢龍纂輯,始刊於1627年(明天啟七年)。其題材或來自民間事實,或來自史傳和唐、宋故事。

該書第三十五卷《徐老僕義憤成家》描述道,「次日,徐言即喚個匠人,把房子兩下夾斷,教顏氏另自開個門戶出入。顏氏一面整頓家中事體,自不必說;一面將簪釵衣飾,悄悄教阿寄去變賣,共湊了十二兩銀子。」

《二刻拍案驚奇》為擬話本小說集,明末凌濛初編著。於1632年(崇楨五年)成書刊行,與作者前著《初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

該書卷三十七《疊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顯靈》描述與美人作伴、賺得金銀盆滿的那個叫程宰的故事更是說明銀兩的使用:

程宰因為做生意賠本而流落到遼東地區,沒辦法只好在別處作賬房先生, 身邊只有逐月積下的十兩工資用來維持生計。他人很聰明,後來他這些積攢下來的銀子作本,只做了三筆生意,就賺得四千多兩銀子。第一筆買賣是用十兩銀子購進黃柏、人黃各一千多斤,這批物品原本不被市人看好,可不久因疫癘盛行,黃柏、人黃竟然身價大增,賣得五百多兩銀子,他竟賺取5000%的利潤。第二筆買賣是用這五百兩銀子買進許多彩緞,因為彩緞遭雨淋生了一些斑點, 因寧王造反,沒想到不到一個月,當初一兩銀子一匹彩緞竟然賣到三兩一匹, 程宰連本帶利獲取一千五百兩銀子,利潤率也有200%。第三筆買賣是用一千兩銀子購進六千匹白布,不久當朝天子駕崩,這些白布全部售出,而且每匹「賣得七八錢銀子」,利潤率高達500%。

五十兩銀錠

明代一般把五十兩重的銀錠稱為「元寶」,如《金瓶梅》第十四回,描述李萍轉移財產時寫到,「搬出六十大錠元寶,共計三千兩,叫西門慶收取人情,上下使用」,這裡提到的就是五十兩重的銀錠。

圓形小銀錠

小的銀錠則稱為銀錁、小錁、錁兒等,零碎的銀子稱為碎銀,如《醒世恆言》卷一六提到「錁兒」,每個錁兒重10兩。《三刻拍案驚奇》第二十七回提到,重「二三兩小錁兒」。《金瓶梅》第五十六回提到「三五錢一塊的零碎紋銀」。白銀在古代是屬於金屬稱量貨幣, 因為銀子質地較軟,可以進行剪鑿,再用專門的戥子(即秤)來稱量。《金瓶梅》中就有多處鑿取、稱量銀子的場景,如小說第五十回就有妓院老鴇「在燈下拿黃桿大戥子稱銀子」的描寫。

戥子

通過簡單梳理,我們可以想見,當時大部分物品都可以用白銀來計價,銀兩使用非常廣泛,已經形成了以白銀為主的流通制度,白銀的廣泛使用反過來又促進了民間商業資本的繁榮和積聚。

明代的白銀貨幣化對中國貨幣經濟影響深遠,它促使市場交易活動異常活躍,促進了這一時期商品經濟的繁榮、商幫的形成和市鎮的興起。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進入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三十五年前國慶日,定活兩便「復活」了!——金融老海報「畫外音」之十一
斑駁西牆刻寫下的歷史豐碑——四行倉庫vs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從此與工資袋說「拜拜」——上世紀80年代末銀行代發工資業務創辦紀實
一枚可能改寫歷史的紅色「鋼鏰」——最早硬幣誕生糾葛
銀行總董亦會「舞刀弄槍」——李平書與上海光復

TAG:上海市銀行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