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造詣可追書聖王羲之的幾人之一——柳公權

書法造詣可追書聖王羲之的幾人之一——柳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漢族,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歷仕憲、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年八十八,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在唐代元和以後書藝聲譽之高,或世無第二人。當時公卿大臣家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權親筆所書的碑文,人們會認為是不孝行為。而且柳公權聲譽遠播海外,外夷入貢,皆別署貨員,曰:"此購柳書。"文宗曾稱讚其書法說:"鍾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過啊!"

他最初學習王羲之的書法,廣泛瀏覽近世各家筆跡,形成自己遒勁、嫵媚的書風,自成一家,稱"柳體"。柳體以創造一種新的書體美,征服了當代,也贏得了後代,"一字百金,非虛語也"。五代時楊凝式卓然雄立,對唐代顏、柳之書學多有繼承並發揚。蘇軾說:"自顏、柳沒,筆法衰微。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文採風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傑,有二王、顏、柳之風。此真可謂書之豪傑,不為時世所汩設者。"《邵氏見聞錄》亦云:"凝式自顏、柳入二王之妙,楷法精絕。"這是唐以後學柳書而能自出機杼的一位承前啟後的卓越書家。再如僧人應之,俗姓王,閩人,《南唐書》稱其習柳氏筆法,以善書冠江左。這說明五代十國雖干戈紛擾,書學轉入低潮,但唐之流風遺澤猶存,學顏學柳一脈未斷。

《蘭亭詩》卷,傳唐柳公權書,絹本,行書,縱26.5cm,橫365.3cm。

《蘭亭詩》卷釋文

本幅無款印。

卷前引首清乾隆皇帝行書題「筆諫遺型」,題籤「蘭亭八柱第四」,題記一段。又有瘦金體題籤「唐柳公權書群賢詩」。

卷後有宋邢天寵、楊希甫、習之、蔡襄(後添)、李處益、孫大年、王易、黃伯思(偽)、宋適,金王萬慶,明王世貞(兩段)、莫是龍、文嘉、張鳳翼,清王鴻緒等題跋和觀款。

鑒藏印有宋「御書」、「雙龍」、「宣和」、「政和」、「內府圖書」、「奉華寶藏」、「內府書印」、「睿思東閣」(以上均偽),以及宋「紹興」,元「喬簣成氏」、「柯九思」(均墨印),明王世貞,清高士奇、王鴻緒、乾隆內府諸印。

此書傳是柳公權所書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人在浙江紹興蘭亭集會時與會者所賦的37首詩及詩序。

詩後的題跋有的是真跡,有的是偽作。明以後的題跋都是原有的,明以前的題跋除蔡襄、黃伯思外都是真跡,但全是後配,與本卷無關。

本卷筆法僵硬粗糙,且多枯鋒,但較自然率易。卷後之宋代黃伯思尾題(偽)中雲「傳柳書」,細觀之,個別字的用筆明顯不是出自柳書,如:孫統四言詩中的「希」字、庾友四言詩中的「則」字、王渙之四言詩中的「足」字等末筆寫的非常丑怪,字的結體亦多不沉穩,較浮躁,與柳氏所書王獻之《送梨帖》後之題跋墨跡對比不但筆法不類,連結體也無絲毫相同之處。從詩文看,頗有不通處,如:把孫綽四言詩「懷彼伐木」誤書為「懷彼代水」,把謝安四言詩「伊昔夫子」誤書為「伊昔先子」。「伐木」是《詩經》中語,「夫子」是指孔丘,說明書寫者是一位文墨不夠精通之人。無論從藝術特徵還是藝術水平來分析,該卷決非柳公權之筆。

此卷也並非晚至宋代的抄本。從所錄37首詩中可看出,個別用字不避宋諱,如謝安詩中「契慈玄執,寄教林丘」的「玄」字、王肅之詩中「嘉會欣時游,豁朗暢心神」的「朗」字等都沒有避北宋始祖皇帝趙玄朗之諱。從書法的主體風格看,推測應寫於唐代,與杜牧墨跡《張好好詩卷》大略相近,並且是信筆直書,不是臨仿得來。作為唐抄古本,此卷與敦煌遺書中《文選·陸機短歌行等殘卷》(伯2554)、《玉台新詠卷第二殘卷》(伯2503)有同樣的文學價值,不獨書法耳。

宋《寶章待訪錄》,明《東圖玄覽》、《清河書畫舫》、《清河見聞表》,清《珊瑚網書憑》、 《式古堂書畫匯考》、《大觀錄》、《石渠寶笈·續編》、《石渠隨筆》著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心於誠 的精彩文章:

高古玉作偽的幾個顯著特點,了解這幾點可以少吃不少虧
單色釉瓷器:美到極致是自然的經典詮釋
失落於大英博物館的那些珍貴文物——高古玉篇
古玩收藏九階段,你在哪個位置?大收藏家都是在第九階段
堪稱全才卻以書法傳世的大家趙孟頫——書法篇

TAG:養心於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