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退位詔書頒布前,袁世凱為啥特別加進了這句荒謬的話?
112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比原定時間晚了2天。自1905年宣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革命黨「七年奮戰」,終成正果。這份退位詔書一共356個字,最後一句最言不由衷:「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哉!」明明是被逼退位,強行說成為了國家國民,十分樂意退位的樣子……
這份詔書顯然不是隆裕太后和溥儀小皇帝的手筆,據說起草者乃著名狀元張謇,太后和小皇帝只是簽個字罷了。而且,這份詔書中還有一句非常關鍵的話,是袁世凱授意加進去的,特別「違和」。不知道看過詔書的筒子們可否看出是
哪一句?
擬制退位詔書
不用去找全文,筆者已做了「雷鋒」,附詔書原文如下: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歸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仔細瞅瞅,是否看出哪句話顯得「突兀」?
袁世凱影視形象
答案是:「袁世凱前經資政院……協商統一頒發。」
為什麼說這句話「突兀」?
皇帝沒了總統上,這個總統本應由國民選舉產生,這裡卻用詔書的形式委任,此為一謬;清廷馬上退出歷史舞台了,哪有資格任命共和國的總統,此為二謬。
既然如此荒謬,袁世凱為什麼還要特別加上?
隆裕太后和小皇帝
南方革命派承諾,如果袁世凱逼清帝退位,就推舉他為總統。不過,袁世凱擔心南方食言(因為他自己經常食言),借著清帝退位詔書向全國宣布的機會,明確自己乃新的共和國首領地位。這樣一來,即使南方後悔,他爭當總統也有個有力的依據。
袁世凱生於官宦家庭,最大理想也就是做到曾國藩那樣位極人臣的位置。當有一天他發現有機會更進一步,激動和興奮是難免的,不再滿足於做曾國藩。慾望,如果來得突然和猛烈,有時候會讓人盲目。精明如袁世凱,也被周圍的人蒙蔽了,人生的巔峰時期下了一步稱帝的臭棋,導致身死名裂。
※清帝即將退位的消息傳來,這些革命黨為啥感到非常失望?
※50名將軍聯名通電籲請清帝退位,為啥唯獨不見袁世凱麾下這員大將
※《明史》:「(孫)傳庭死而明亡」,牛人:「我死,大清遂亡」
※袁世凱逼清帝退位,保衛愛新覺羅的滿人禁衛軍哪兒去了?
※此人是武昌起義後攻取南京的最大功臣,政府獎100萬分文不取
TAG:腦洞大開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