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年逢好夜,月滿人團圓

一年逢好夜,月滿人團圓

夏曆八月十五日,正是「三秋恰半」,故名中秋。宋朝時的中秋節有賞月、賞桂、觀潮、賞燈、吃月餅、飲酒賦詩等習俗。宋太宗時把中秋與新年、端午列為三大節日。

古時候,月餅其實是祭品。《周禮》中記載著「秋暮夕月」、「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也就是祭拜月神。宋朝時,每年中秋,皇帝都要舉行盛大的晚宴,在京六品以上官員都要出席。君臣同樂,賞月賦詩,祭祀月神。那時候,宮廷里流行中秋節的時候吃一種「宮餅」,民間把這種餅也俗稱為「小餅」或者「月團」。蘇東坡寫:「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可見北宋的文人已經吃「月餅」過中秋了,餅里還有酥油和糖作餡。不過,全民吃月餅過中秋,是要到明朝時候的事兒了。

「月餅」一詞最早應見於南宋時吳自牧的《夢梁錄》里。吳自牧是錢塘人,宋朝滅亡以後,他編寫了《夢梁錄》回憶南宋都城臨安的城市面貌及繁華盛景。《夢梁錄》里中秋節的部分讀來令今人神往:「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宴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而正如歐陽修《滄浪亭》詩云「清風明月本無價」,「陋寠巷貧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買賣,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曉不絕」。

中秋賞月的活動大約始於風雅的魏晉時期,最初是文人興起,到唐宋時已非常興盛,擴展到了民間。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里寫到了北宋京都中秋節賞月的盛況:「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是時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棗、栗、葡萄、弄色棖橘,皆新上市。」「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水滸傳》第三十回里,張都監攜宅眷在鴛鴦樓安排筵宴,慶賞中秋,邀武松一處飲酒,還叫心愛的養娘玉蘭唱個「中秋對月時景的曲兒」以助興,乃是東坡學士的「中秋水調歌」,武松在這樣的家宴上被設計陷害。《水滸傳》里寫到的中秋節驚心動魄,卻也從側面反映了宋朝時度中秋的隆重繁華。

宋人金盈之的《醉翁談錄》亦記載了許多宋代京城風情。其中寫到了中秋拜月的風俗:「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於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常娥,圓如皓月。」不過,在廣東潮汕各地,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中秋拜月多是女人和小孩做的事情。

與《夢梁錄》和《東京夢華錄》類似,南宋的文學家周密,也寫過一本叫做《武林舊事》的筆記小說。《武林舊事》聽起來很像《武林外史》或者《武林外傳》什麼的,不過這裡的「武林」指的不是江湖,而是舊時杭州的別稱,因武林山而得名,武林山就是現在靈隱寺的所在地。

《武林舊事》里記述了南宋時臨安的山水名勝、人文古迹、城郭宮殿、皇家園林,也有城市景觀、市肆商品、娛樂活動和世情風物。其中為我們所熟悉的一篇,就是初中時語文課本上學過的《觀潮》:「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江幹上下十餘裡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其實,在古代的浙江一帶,觀潮也是中秋時的一個重要風俗。《夢梁錄》中也有觀潮記載:「每歲八月內,潮怒勝於常時,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觀者;至十六、十八日傾城而出,車馬紛紛。十八日最為繁盛,二十日則稍稀矣。」

宋朝的中秋之夜,還有賞燈的習俗,與元宵節的大型燈會不同,中秋節主要是放水燈。《武林舊事》里記載:「此夕浙江放「一點紅」羊皮小水燈數十萬盞」,以期得到江神的保佑,小河燈「浮滿水面,爛如繁星」,令人嘆美。至於皇宮中,更有繁華盛景:「禁中是夕,有賞月延桂排當,如倚桂閣、秋暉堂、碧岑,皆臨時取旨,夜深天樂直徹人間。御街如絨線、蜜煎、香鋪,皆鋪設貨物,誇多競好,謂之歇眼。燈燭華燦,竟夕乃止。」簡直如仙界一般了。

與唐人不同,宋代文人的賞月有了更多的感傷。蘇軾《中秋月》詩云:「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辛棄疾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里感嘆:「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關於宋朝時文人過中秋節,還有一個小故事。有一年中秋,歐陽修與詩人王君玉備好酒席,叫來歌女,待賞明月。不巧趕上一場大雨,不得見月,但兩人仍賦詩自娛,雨夜不眠,歡度中秋,歐陽修寫下了《酬王君玉中秋席上待月值雨》作為紀念:「池上雖然無皓魄,樽前殊未減清歡」,此情此景,與王子猷雪夜訪戴「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魏晉名士風流,可謂有異曲同工之處。與此相似的,還有蘇軾的《水調歌頭》。這首詞里,我最喜歡的部分並非詞的正文,而是開頭十七個字的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其豪邁疏狂,長久以來令人心嚮往之。

時至今日,中秋節作為傳統節日的民俗意義已發生了許多變化,然而宋朝吳自牧的《夢梁錄》、周密的《武林舊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金盈之的《醉翁談錄》、明代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會》、劉侗的《帝京景物略》、張岱的《陶庵夢憶》等文言隨筆,仍然總能在寥寥數語間,就將忙碌到無暇團圓的今人,帶回那些「燈宵月夕,雪際花時,金翠耀目,羅琦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簫鼓喧空,幾家夜宴」的數百年前的中秋之夜

中秋詩詞欣賞

中秋月

唐·張祜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

絕域行應久,高城下更遲。

人間系情事,何處不相思。

西江月

宋·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翛然是玉京。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一作寄)元九

唐·白居易

銀台金闕夕沈沈,獨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宮東面煙波冷,浴殿西頭鐘漏深。

猶恐清光不同見,江陵卑濕足秋陰。

送李秀才歸荊溪

唐·韋莊

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

人言格調勝玄度,我愛篇章敵浪仙。

晚渡去時沖細雨,夜灘何處宿寒煙。

楚王宮去陽台近,莫倚風流滯少年。

永遇樂

宋·蘇軾

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坐別於景疏樓上。既而與余會於潤州。至楚州乃別。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與太守會於景疏樓上。作此詞以寄巨源。

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千里。別來三度,孤光又滿,冷落共誰同醉。捲珠簾,凄然顧影,共伊到明無寐。

今朝有客,來從淮上,能道使君深意。憑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華侵被。此時看,迴廊曉月,也應暗記。

中秋對月有懷

清·曹雪芹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本文選自知乎問答《宋朝時候的文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燕仰的回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是你理解錯了人生
成大事者,必心細氣柔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關於長城,你應該知道這些
張大千自嘆不如溥心畲!

TAG:曾國藩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