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您中秋節快樂!
義工、義商代表祝您合家團圓
GIF/164K
在此中秋佳節之際 義商企業繪道人原創中秋祝福動畫短片送給您:黑義聯義商委員會副會長、繪道人動漫創始人、執行董事王耀宇代表繪道人動漫全體同仁 祝您中秋快樂,佳節團圓!
在此中秋佳節之際 黑義聯素食活動現場短片送給您:黑義聯義商委員會秘書長、北京道盛科技公司潘平總經理攜素友代表義商同仁 祝您中秋快樂,佳節團圓
中秋月團圓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國人特有的節日。八月,秋高氣爽,丹桂飄香,八月十五的夜,玉露生涼,圓月明窗。天上的明月,與人間的團圓,共同譜寫了一曲中秋之樂,一年一度,奏響在中華大地上。中國象形文字是表意的,每個文字都講述著一個故事。今天,我們就從「中秋月團圓」幾個字說起,談談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
秋
在此中秋佳節之際 黑龍江義工聯盟核心發起人、創辦人張恆誠老師送給您:來自家鄉人簡單而又真誠的祝福!
黑龍江義工聯盟主席張恆誠老師代表全體(義家人)義工、義商同仁 祝您中秋快樂,佳節團圓,心有所想,萬事可誠!
中,甲骨文字形是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飄帶,旗杆正中豎立,本義為中間、中央。
在中國的農曆里,一年分四季,一季分孟仲季三個階段。農曆的八月,居於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居八月之中,故稱八月十五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半。
秋,甲骨文字形上半部分是蟋蟀之狀,蟲以鳴秋,藉以表達秋天的時間概念;下半部分是火的形狀,意味著禾穀成熟。這一個字形包含的意思,就是秋季、穀物成熟。
中秋節的來源,與豐收有關。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生活與時令密切相關,土地的豐歉對人們來說十分重要。「冬耕春種,夏耘秋獲」,時序到了秋天,就到了豐收的季節。氣候涼爽,而物質豐富,尤其令人愉悅。此時,人們分配享用各種食物,全心全意地準備新糧、時令瓜果,進行各種祭祀,以示慶賀,也感謝恩賜,祈求來年好收成。
月
月的甲骨文字形,就是一個月牙的形狀,本義就是指月亮。由此,根據月的陰晴圓缺變化,由朔到晦,就形成了一個周期,這就是一個月。朔是每個月的第一天即初一;晦,是每個月的最後一天。而每月十五為望,這一天是每個月中月亮最圓的一天。而八月十五的月亮較之其他幾月更圓、更亮。
月到中秋分外明。這種圓滿且光輝照人的月亮,自周秦之時便成為和太陽並列的祭祀對象。古時候的習慣,是春季二月十五祭祀太陽,秋季八月十五祭祀月亮,祭祀太陽在白天,祭祀月亮在晚上。《增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大約是較早的對於中秋禮儀的描述。每逢中秋,祭月、拜月、賞月就成為一項全民的歡慶活動。
在中國人的觀念里,月亮,是一個寄寓了幻想和詩情畫意的意象,是一個極具人文涵義的所在。中國人稱呼月亮,有許多別緻的「雅號」:月宮、蟾宮、嬋娟、玉輪……這些「雅號」,是人們對月亮的美好想像,也是對月亮的無限喜愛。而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等傳說故事,更是為月亮披上了一層迷人的外衣,給中秋佳節增添了無窮的韻味。
這樣的月亮,喚起了文人騷客的雅趣。賞月、觀月、玩月成為一種「時尚」,白居易在這一日招呼友人一起賞月:「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何如」(《華陽觀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劉禹錫夜半看雲開見月,於是「開城邀好客,置酒賞清秋」(《八月十五日夜半雲開然後玩月因書一時之景寄呈樂天》);王建更是痴,從八月十二就開始望月賞月,直至中秋當天,「仰頭五夜風中立,從未圓時直到圓」(《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五首》其五);司空圖更是表示,「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中秋》)。
即使不是在中秋,古人見月,也常有感懷。對故鄉的思念,有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對宇宙永恆、人生短暫的追問與慨嘆,有張若虛「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
可以說,他們讚美月亮,也描繪世情,感悟人生,也探索宇宙,深刻體現著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而八月十五的這一輪明月,更喚起了無數文人騷客人文與宇宙交感的美學意緒。
招友玩月的白居易,也想起了遠在江陵的好友,「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那位痴立五夜賞月的王建,對月懷人,起別離思聚之意,「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曹松看著月亮,想到的是月光的大公無私,「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中秋對月》);蘇軾則在這美好月色之中,感嘆人生的虛幻與短促,「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西江月·黃州中秋》)。
而由這中秋之月的圓滿,人們也聯想到人間的圓滿,在中國古人眼裡,中秋之月,就成了團圓的象徵。
團
圓
團,圜也。圓,圜全也。在這個意義上,團圓就是圓的意思。而團作為動詞,又有聚集、聚合一義,團圓也就有了團聚的意思。
以八月十五月的團圓,映照人間家人朋友的團圓,貫穿了整個中秋的各項節俗活動與物品。
如中秋又稱團圓節,中秋的時令食物月餅,也取自團圓。《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甚至是在這一天祭月的果餅,也必定要是圓的。
每逢佳節倍思親。與家人團圓是每個人、每個家庭內心的期待,而在中秋這樣的團圓節,恰逢中秋之月最圓最明,這種心理也就愈加突顯。若未能團圓,羈旅在外,就愈有思鄉懷人之意。蘇軾未能與弟弟團聚,面對這一輪明月,心潮起伏,就寫下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的千古絕唱,既是對月圓人圓的期望,又是對人生無奈的感慨。
中國人對於團圓的追求,是一種執念。團圓,不僅是中秋的主旨,更是中國人普遍的祝願。中國的文學作品大多瀰漫著大團圓的喜劇氛圍,無論過程幾多坎坷,也常常以大團圓的結局告終。
花好月圓,人們渴望團圓幸福美滿的生活,也願意為這樣的生活努力、奮鬥。這是中國民俗中極富民族特色和魅力的地方。在中秋之月的脈搏之下,承載著一個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與情感認同,氤氳著延綿千年的審美與哲思,沉澱了中國人對故鄉的依戀、對美好的嚮往、對幸福的追求。
值此中秋佳節之際
黑龍江義工聯盟
祝義路同行的義工夥伴們
闔家歡樂,幸福平安!
中秋節快樂!
歡迎關注,定期領取「心靈大紅包」
TAG:黑龍江義工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