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古琴大師們,原來是這樣上課的
古琴大師課講義原稿
長門怨
演奏者:查阜西
據譜:王賓魯《梅庵琴譜》
定弦:正調
段數:六段
3
解題:這是為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所作的曲。陳阿嬌是漢文帝的外孫女,為漢武妻。漢武帝另外愛上了衛子夫,把陳後退居在長門宮。她「愁悶悲思」,聽說司馬相如的文章寫得好,送他百兩黃金,請他寫一篇解愁的文字,司馬相如就寫了那篇有名的《長門賦》。漢武帝讀到這篇賦,傷感起來,又和陳皇后要好起來。後來的人就用這篇賦的內容,作了《長門怨》這一曲。(據唐《樂府古題要解》)
結構:「······其音如泣訴;既幽揚而慷慨,復欷噓而惆悵,是女子被壓迫的呼聲。起首用『索鈴』(指法)寫環佩玎當緩步而出;第二段是且行且訴(全曲多表示女子步行之聲);第三段作同樣表示,尤為顯著,而低徊曲訴,有不得伸訴之若;第四段即轉入商聲長號,極盡悲哀之能事;第五段中,且有頓足長嘆之聲;第六段則又有萬不得已時,無可奈何聊作寬慰之狀而告終結。」(據原譜訂本後記)
胡笳十八拍
演奏者:吳景略
據譜:五知齋
定弦:黃鐘調(就正調緊五弦半律慢一弦一律成1356123)
段數:十八段
4
解題:蔡文姬是蔡邕之女,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漢末大亂,文姬為胡騎所虜,入番為王后十二年,生二子,王甚重之。春月登胡車,文姬感胡笳之音,作詩兩首言志,原文是:「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嚶嚶······」(後人稱為《悲憤詩》)。後,魏武(曹操)因與邕有舊,命大將軍贖文姬歸漢,二子留胡中。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蘆葉為吹笳奏哀怨之音。後,唐董庭蘭善為「沈家聲」、「祝家聲」,以琴寫胡笳聲,為大小《胡笳》(原文見《神奇秘譜》)。其他各譜解題均同,但曲名不一。南宋朱熹把北宋傳抄的《胡笳十八拍》騷體詞「我生之初尚無為·····」看作是蔡文姬本人所作,明代晚期彈琴家開始把大小《胡笳》兩曲改編為《胡笳》或《胡笳十八拍》(可另據別本),並有了帶著「我生之初·····」旁詞傳譜。最近郭沫若先生根據他的考證,認為不但《胡笳》詞是文姬所作,《胡笳》曲也是文姬作的。
結構:吳景略先生是用《五知齋琴譜》的傳本彈奏的。《五知齋琴譜》是1722年刊出的,譜本與徐常遇在1686年刊出的《澄鑒堂琴譜》同源,是廣陵琴派名譜之一。但《五知齋》更有深入的加工。明代各譜的分段標題是根據唐劉商的另一篇,胡笳詞:第一拍「紅顏隨虜」,第二拍「萬里重陰」,第三拍「空悲弱質」(一作命厄奇窮),第四拍「歸夢去來」,第五拍「草坐水宿」,第六拍「正南看北斗」,第七拍「競夕無雲」,第八拍「星河寥落」,第九拍「刺血寫書」,第十拍「怨胡天」,第十一拍「水凍草枯」,第十二拍「遠使問姓名」,第十三拍「童稚牽衣」,第十四拍「飄零隔生死」,第十五拍「心意相尤」,第十六拍「平沙四顧」,第十七拍「白雲起」,第十八拍「田園半蕪」。但各譜樂句一般較少,與劉商詞的七言八句並不相侔。
《五知齋琴譜》以寫得仔細著稱,《胡笳十八拍》是其中最突出之一。據原譜自註:它在第二段開始才註明「起」,說明它是把第一段作為敘曲處理的。它要求把第一段末句彈得靈活,使第三段開始能緊接承應,故能「妙自入神」。從第四段到第七段,要求靈活而又抒情,在譜上每段的速度都有注釋外,還加註了十多個有關速度和強弱的旁註,這四段共作了兩次緊慢。第八至第十段也是用一慢一緊加一段由緊到慢的方法取得「極盡精微」的。十一段泛音作收音結束之後,以便十二段起變換想念祖國的抑鬱情感(韻入銜悲思漢,備寂寥抑鬱之狀)。十五段以緊密的節拍寫別子時的悲哀,十六段用緊慢交錯的音調寫歸途上的矛盾心情。十七段用入慢收束節奏寫回祖國追憶過去,思念胡兒的複雜情感。十八段要求「摹神」,正式收結,作怨氣長留之勢。真能盡樂器之能事。
廣陵散
演奏者:管平湖
據譜:神奇秘譜
定弦:慢商調5512356
段數:四十五段
5
解題、結構參看音樂出版社的音樂研究所叢刊《廣陵散》
(編者按:根據查阜西先生提示,以下題解、結構內容,由編者整理自音樂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編《廣陵散》一書中王世襄《廣陵散說明》,及《人民音樂》1956年04期刊登的王世襄《古琴名曲廣陵散》。)
解題:從此曲每段的標目來看,描寫的是戰國時(公元四世紀)聶政為父報仇刺死韓王的故事。情節是這樣的:聶政的父親為韓王煉劍,誤了期限,慘遭韓王殺害。聶政為了報父仇,歷盡艱苦,入山學琴,十年功夫,學成絕技。韓王聽說國內出現了卓越的琴家,召他入宮演奏,但不知他就是要為父親報仇的聶政。正在聽琴之際,聶政從琴中抽出刀來,刺殺了韓王。聶政怕連累他的母親,自毀容貌而死。韓國不知誰刺死了國王,千金懸賞,求刺客姓名。聶政的母親,為使兒子揚名,前去認屍,並死在聶政的身旁。這個故事見於漢蔡邕著的《琴操》,即所謂《聶政刺韓王曲》。修建時代約與蔡邕同時的武梁祠石室,也曾取這個故事作為石室畫象的題材。
《晉書》本傳說嵇康的《廣陵散》是從一個自稱是古人那裡學來的。《靈異志》《異苑》《廣博物志》等書把這個傳說神怪化了,活靈活現地編造出古鬼教嵇康彈琴的故事。關於嵇康傳《廣陵散》的傳說,《琴書》稱嵇康曾與神誓約,《廣陵散》不可以被人聽見,但後來被袁孝尼偷聽了去,故嵇康終遭殺身之禍,而《廣陵散》之所以得傳,完全由於孝尼偷聽的緣故。《幽明錄》說梁國賀思令彈《廣陵散》是嵇康的鬼教的。《晉書》本傳稱嵇康臨刑時還要彈琴,並說「《廣陵散》將要絕了!」《竹林七賢傳》及《魏氏春秋》都有類似的記載。戴明揚《廣陵散考》曾將晉代以後直至清朝見於記載的《廣陵散》彈奏者列成名單,約有三十人之多(按此統計尚並不完全),證明此曲在嵇康死後並未失傳。
結構:唐代張老根據李良鋪(約8世紀初葉時人)所傳的《廣陵散》寫成的譜,只有二十三拍(即段),等傳呂渭(734-800)便增為三十六拍。宋景祐時(約1035)的《琴書》敘述了四十一拍的《廣陵散》。朱權《神奇秘譜》引《琴書》(可能與上書是同一部書)講到袁孝尼竊聽嵇康彈《廣陵散》,得三十三拍,又續成八拍,共四十一拍。此外尚有序引,總述在四十一拍以上。南宋時的樓鑰,幼年從盧子嘉學的《廣陵散》是四十四段的譜,後來與三十六拍的《石函譜》對比之後,他也認為「後序」八拍是後人所續的。元代耶律楚材所彈的《廣陵散》也是四十四拍。朱權《神奇秘譜》所刊印的《廣陵散》則為四十五段。
根據管平湖先生從發掘彈奏所得到的理解,認為《神奇秘譜》本的《廣陵散》,從「大序」第一段「井裡」起,樂句的氣勢很像一曲的開始,假如說這一曲當初曾從這裡起頭,是不足詫異的。以樂曲的結尾來說,「正聲」的終了和「亂聲」的終了,也都有結束的意趣。「後序」八段的曲情,據管先生的體會,很象是在聶政刺韓王的故事全部描述終了之後,以第三者的口氣來感嘆這件可泣可歌的正義英勇的事迹。
北宋《琴書》「止息序」稱:「其怨恨凄感,即如幽冥鬼神之聲,言語清泠,及其拂郁慷慨,又亦隱隱轟轟,風雨亭亭,紛披燦爛,戈矛縱橫。粗略言之,不能盡其美也。」說這個曲子表達幽怨的地方,曲調是非常凄清清脆的,而激昂慷慨的地方,又有雷霆風雨,戈矛殺伐的氣勢。音樂的優美,不是簡單的幾句話所能說得完的。
曾彈《廣陵散》五十年並「激烈至流涕」的樓鑰,認為韓愈《聽穎師彈琴詩》,「前十句形容曲盡,必為《廣陵散》而作,他曲不足以當此」。穎師所彈之曲是否為《廣陵散》固已不可考,但我們借用這幾句來作為樓鑰對《廣陵散》的體會,想他是不會反對的。這詩是: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皇。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耶律楚材在他的長詩中描寫《廣陵散》的一節是:
古譜成巨軸,無慮聲千百,
大意分五節,四十有四拍。
品弦欲終調,六弦一時劃,
初訝似破竹,不止如裂帛。
《亡身》志慷慨,《別姊》情慘戚,
《衝冠》氣何壯?《投劍》聲如擲。
《呼幽》達穹蒼,《長虹》如玉立。
將彈《發怒》篇,《寒風》自瑟瑟。
瓊珠落玉器,雹墜漁人笠,
別鶴唳蒼松,哀猿啼怪栢。
數聲如怨訴,寒泉古澗沚,
幾折變軒昂,奔流禹門急。
大弦忽一「捻」,應弦如破的。
雲煙速變滅,風雷恣呼吸。
數作「撥刺」聲,指邊攆霹靂,
一鼓息萬動,再弄鬼神泣。
可見他對《廣陵散》曲調的豐富變化,幽怨凄清與激昂慷慨的兩種情調的對比也是倍加讚歎的。
以現在所聽到管平湖先生根據《神奇秘譜》本彈奏的《廣陵散》來說,以上所錄引的幾段描寫文字,基本上是符合的。曲中許多用泛音彈的部分,音韻清脆幽情,所謂「言語清泠」、「浮雲柳絮無根蒂」、「瓊珠落玉器」可能就是這些地方。
查阜西
1895年-1976年。古琴演奏家、音樂理論家和音樂教育家。江西修水人。十三歲學彈古琴,後在長沙、蘇州、上海等地從事琴學活動,三十年代初在上海發起組織「今虞琴社」,半個世紀以來在琴界影響甚廣。建國後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器樂系系主任,北京古琴研究會會長等職。發起組織「北京古琴研究會」,開展古琴音樂的學術探討和演奏實踐。他演奏的琴曲深沉、細膩,演唱的琴歌古樸、典雅。曾編纂《存見古琴曲譜緝覽》,主編《琴曲集成》等巨著。
查阜西先生的《中國古代音樂名作講稿·古琴部分》,選擇了十二首廣為流傳的古琴名作,從曲意、結構、傳承、鑒賞等方面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這堂大師親授的,關於「如何聽懂古琴曲」的課程,可謂一把開啟古琴殿堂奧妙之門的鑰匙。課程中引用的琴曲範本,都是上世紀各琴派名家的代表作,與講稿相得益彰,同為彌足珍貴的琴學資料。
藝術欣賞
郭關簡介: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斫琴、裝置等領域;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道文化與中秋節
※中秋節賞《中秋帖》
※中秋節才發現郭關這些畫里都有月亮
※董小宛、柳如是長這樣,明清書畫中的女性形象
※碎紙堆中《苕溪詩》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