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遊記 盧浮宮
盧浮宮外景
巴黎遊記|盧浮宮
文|白明
盧浮宮來過近20次,但還是願意再來,不是為了看具體那件作品,而是置身於一種氛圍里,看看自己面對這多到讓審美疲勞的藏品是否會生出些不同的感受和認識。
我對自己也難解釋,作品一直嘗試著不同,嚮往著「新意」,而我常常光顧的卻是老到遠古的藝術,甚至覺出許多的遠古里有著極浪漫的「現代」,無論東方還是西方。
盧浮宮內景
盧浮宮裡沒有多少是自己沒看過的,只是用時多少的不同,甚至路徑也是熟悉的,為避開眾多的遊客,我還專喜逆向而行,並非是順時間和方便而往。
任何一次來,都是極羨慕盧浮宮的殿堂之富有。也感慨一個老館總能生出些新意的小展,設計出新的展廳,做些小的改變,好似仍在不斷的完善更新與生長的過程里。
盧浮宮外景
今天的盧浮宮人流量不大,比起人山人海的過往經歷,算得上是個VIP行程。早早在網上購好票,從排隊到入得展廳,應該沒超過5分鐘。由於來得次多,這次我是隨心意挑作品而觀。著名的盧浮宮三寶我反而是一帶而過,而有些以往注意得不多的反而讓我耗了時間。
比如古希臘雕塑里有一幾厘米大小的石雕就極寫意和「現代」,讓我很容易想到莫迪里阿尼的人物線條與平面的結構,想起雕塑家布朗庫西「沉睡的繆斯」頭像。
古希臘小雕像
盧浮宮為卡洛斯(Carlos de Beistegui)的捐贈作品專設一廳,裡面有哥雅的一幅著名作品,一高貴婦人黑裙白紗,表情平淡卻很有自我的站立著,畫面處理得極精彩極有氣質,與法國同時期的繪畫相比真是鮮活得自成體系。馬奈也深受其影響。
哥雅的貴婦人
另一幅未完成的肖像說是大衛所作一定會讓人駐足細觀吧,未完成的作品總是帶有輕鬆無礙的氣息,不拘小節的過程中顯出生動來。對應著大衛的巨幅史詩作品《拿破崙加冕》,此幅未完成小品很值得一看。
未完成的肖像
在古希臘專館的左側新辟出一個現代建築風格的展廳,用於展示伊斯蘭風格的藝術。其中幾塊大小不同的方形環狀琉璃讓我心動,自然到隨意的外形,體積很小,造型的量感卻很大,上面壓有如火漆般的模印。如果此物置於蓬皮杜,一定會讓人驚以為現代藝術大師的雕塑小稿。但這卻是兩河流域古代伊拉克的環形法碼。
伊斯蘭風格的方形環狀琉璃
3樓的法國19世紀繪畫長廊里,有著名的柯羅大量的風景與肖像作品,尤其是走廊內側的畫作容易被觀眾忽略,因為都是沖著柯羅的風景去的。但我以為柯羅的肖像人物更具特色,其中一幅少女的小幅肖像幾年前讓我一見傾心,印象深刻。其表情、神態、手勢毫無嬌柔做作,一雙眼睛坦蕩純凈得讓人心軟。氣質高雅又落落大方還微帶矜持,一幅畫里儘是信手拈來又妙到適度。今天再看,仍是喜歡。
柯羅的少女肖像
再往裡,有德拉克羅瓦的幾幅小畫。我每次來盧浮宮都會在他的大畫小畫前花上不少時間,我也從不掩飾對德拉克羅瓦的持久熱情,我甚至在幾年前還去他的博物館畫室外的內庭小院長椅上閑坐長時。
這裡有他為肖邦畫的肖像,真是大師為大師的傑作。越了解肖邦的音樂就越覺著德拉克羅瓦筆下的肖邦才是真實肖邦的樣子,敏感而充滿才華,憂鬱而憔悴,感情真摯強烈卻過耗心神。畫面似速寫,如焰火般划過的筆痕激情澎湃。
德拉克羅瓦筆下的肖邦
席里柯的《梅杜薩之筏》草圖小稿在我眼裡是難得的憾人心魄的「完整巨作」。
席里柯的《梅杜薩之筏》草圖
普呂東的一幅黑白油畫也是有趣,技巧與構圖都是典型的19世紀的樣式,但如此細膩、用心、精緻的小畫純用黑白兩色畫成,如劇場的宏偉演出被拍下了黑白照。這種無色的影象在今天又顯出了一些有意義的角度。
普呂東的一幅黑白油畫
最最神奇的是,一個看似未完成的畫布底色的藍裡布滿許多小圓球,畫得也是草率,加上白底中的文字,這就是曾引起轟動的賽通布利的《天花板》在盧浮宮的永久藏品。看著看著還真是覺出這天體的天真來。
賽通布利的《天花板》
儘是看「小畫小作」,換種方式也是游盧浮宮。
盧浮宮外景
TAG:白明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