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陳樹森的行書、草書意境有師者尊
陳樹森,字世斌,生於 1942 年,河南省書協會員,中國硬筆書協會員,中原書畫研究院副研究員,著名書法家。
陳樹森性情有師者的敦厚,思維有智者的機睿。書跡亦性情,所以陳樹森性情與思想反映進書法創作中,致其作品深刻融進了敦厚機睿的特色,這種特色讓書法最見精神,極能實現依書抒懷的藝術創作高度。
敦厚何來?陳樹森長期從事教師工作,自有師者風範。他的行草書法大有造詣,根基卻立於唐楷之骨,從點畫與構字便可識其深厚的楷書根基,結體端正,中氣足盈,筆畫是骨銳筋韌,顏筆柳墨,直入紙背。陳樹森行草,在唐楷端正和美的構字基礎上,又專生出自家筆墨的獨特風尚。
先觀其行草《精氣神》《和為貴》兩幅作品,盡得墨色之妙。眾論書法,通常認為墨色對於書法品質的影響佔比較小,從而忽視墨色的辨析。但是陳樹森書法的墨色精華,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施用技法有氣勢有意蘊,綜構成其書法品質的重要元素。
有氣勢,是因為其墨色如虹,以濃沉為主,纖輕為輔,濃沉成骨力,得氣勢,纖輕成美律,得意韻。所以觀賞陳樹森的書法作品,其墨真如水,經歷著不同境地而生多色神韻。有如長江之水,滾滾而前,是順暢之美。有如錢溏潮湧,反向澎湃,是險雄之美。有如山澗細泉,叮咚而來,是潺潺之美。有如穿沙越漠,有隱行之美。當下書法創作的各種技法不斷出現,但如陳樹森這般精於墨色著施的書法家,並不多見。書法書法,書含多法,施墨行筆兩者不可偏廢其一,陳樹森能精得眾多書者忽視的「墨法」,從而確保了他的書法品質的有著獨具一格的完整性。施墨如舞最瀟洒,陳樹森這種墨色有機變的書法作品,在藝術品投資市場正承接著冉冉而起的投資和收藏價值。
觀陳樹森四屏草書作品《水調歌頭》,便可知其書法更有著不俗的行筆高技。草書行筆,看的是「跳躍飛縱」之美。筆行跳躍,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卻難,因為筆尖的跳躍,雖然是個簡單的動作,卻需要懸腕縱臂的體力,力不支,則筆不能躍,行筆絕對是獃滯鬱結多。二是需要心性飛揚,有依筆而書思的心性活力才行,心性不飛,則草書不得逸質。
一些著名的草書書法家,為什麼後期作品的品質比先前的品質有降落?是因體力減弱,心性滯懶的原因造成。陳樹森雖然早歷花甲,但書法的功力卻老當益壯,完全脫離了年紀越老草書越不放縱的藝術泥沼,成為執筆造草,越老越神的佳作範例。
從《水調歌頭》縱行四海,騰雲穿霧的行筆狀態,可見陳樹森的執筆之力相當充足,行筆心意非常活絡,以心驅筆,以力行筆功法,依然盡在掌握之中,每字每畫,沒有一絲滯節,從頭到尾,一氣呵成,果然還是大顯身手的氣度。
陳書森的《水調歌頭》,以輕盈快迅的轉折行筆風貌,塑造出的草書靈秀神逸,打破了「人老不書草」的藝術潛律,憑這一功成,陳樹森可得草書大家的盛譽。陳樹森的另一幅草書作品《業精於勤》也是這種爐火純青,品質高起的草書精品,懸於廳堂,完全是神筆逸墨,藝術感染力涌涌而生,讓人嘆服。
另外,陳樹森的書法作品,有非常獨特的「筆勢」美學原理,《惠風和暢》一幅,融入了魏碑的刻削筆勢,方筆為主,圓筆隱於其間,自魏碑以來漸行漸遠的「方圓」筆勢構謀,被陳樹森重新把握,以軟毫當斧鑿,重現了筆勢的方圓之美,這即是對古風的傳承,也是筆勢新創,所以《惠風和暢》既典雅又清奇,是同類題材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陳樹森的書法作品,參與國展,多次獲獎。比如楷書《師德》獲中國傳統中堂藝術家「豐碑獎」。另有楷書《出師表》入中國觀音閣碑林,草書《七絕·杜甫》在觀音閣陳列館陳列,標誌著其書功已得傳世之績。同時,陳樹森又是一位致力於發揚國粹的書法教育家,獲國際藝術啟蒙教育家稱號,其書法藝術教育專題研究成果《開闢第二課堂,培養書法新秀》獲河南省科技成果獎。
書法有為,教育有為,學高為師,教育為本,陳樹森的書法藝術成就因實踐和教育雙重功績而成豐碑一座。
※畫家張驚濤的山水畫,海派新風,觀賞價值很高
※畫家王建偉的山水畫得太動心了
※書法難免有爭議的,好不好,請站在辨析的角度看曾國華的書法吧
※臨貼入佳境 悟道得精髓——走近書法家張文玉
※書法家趙振江隸書、草書欣賞
TAG:藝術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