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保安為暈倒學生墊付多半月工資:捍衛有文化的年輕人

保安為暈倒學生墊付多半月工資:捍衛有文化的年輕人

保安網名叫「當代杜甫」,他希望自己能像杜甫一樣成就一番事業。而對於他來說,捍衛這些「有文化年輕人」就是他的成就感。

騎電動車追救護車 自掏工資卡支付檢查費2736.1元——

保安為暈倒學生墊付多半月工資

如果不是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一位老師在朋友圈中轉發付軍超的事迹,小江的母親到現在都不知道,是學校的一位保安「為兒子墊付的醫藥費」。

2736.1元,在北京這座城市,並非是一筆巨大的支出,但對於付軍超來說,是他多半個月的工資。他默默地為學生墊付檢查費,看到學生轉危為安後,又默默地離開。小江情況穩定後給付軍超寫了一封長長的感謝信,稱他為「守候天使」。

緊追救護車為學生墊付檢查費

時間倒退回9月16日,當天晚7點左右,付軍超接到同事呼叫,在教五樓有一個學生突然暈倒,原因不明。他馬上去了那間教室,一路狂奔中撥打了120電話。救護車一到,他與救護人員一同把這個學生從五樓抬到了救護車上。陪同的兩個學生也上了車,但付軍超不放心,他騎上電動車,跟在救護車的後面。

救護車剛在北京大學航天醫院停穩,付軍超也到了。暈倒的學生出現了嘔吐癥狀,並處於昏迷狀態,很有可能因異物堵塞呼吸道而窒息,醫生在急救時給這位學生打了防止嘔吐的針劑。但昏迷究竟由什麼病因引起,還需要做全面檢查才能知道。這位學生的檢查單上有「生化組合、凝血四項、全細胞分組(五分類)」等項目,總共要2736.1元錢。陪車來的兩個學生慌了,他們身上沒這麼多現金,醫院也不能用支付寶。

付軍超請示了園區主管安保的范明春,范明春決定帶錢過來。但檢查和搶救是刻不容緩的。付軍超摸出了自己的工資卡。

檢查順利進行,醫生及時控制住了學生的病情。付軍超看到這位學生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就默默地離開了。付軍超說,他著急趕回去的原因是當天晚上保安隊任務還沒布置。

同為人父 將心比心

2736.1元錢是付軍超多半個月的工資。「我一個月工資就4000多塊錢吧。」付軍超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那天刷卡時,他剛好發了工資,還沒來得及「上交」。

付軍超時常被隊友笑稱是「妻管嚴」,每個月只給自己留500塊錢的生活費。「你看我們在這兒的衣食住行基本上花不了什麼錢」,付軍超說,公司每個月給打500元飯補,他一天吃飯最多花15元,「不挑那種特別好的菜,一般的菜每份2塊錢,米飯1塊錢,每頓也就需要5塊錢。」付軍超說,他基本上每個月的飯補都花不完。衣服是公司發的保安制服,他也不怎麼抽煙喝酒,「那500塊錢零花,就是留著請個客什麼的。」

「要是在平時,銀行卡一下刷走小3000塊錢,我的心肯定會咯噔一下。」付軍超說,但是這次在醫院,面對躺在病床上昏迷的學生他沒想太多。

付軍超覺得,一個大學生就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同為人父,他能將心比心,他的兒子今年13歲,在老家讀初二,在他看來,這個孩子「比他兒子大不了幾歲」。

暈倒的學生小江之後轉危為安,他不善言辭,最後給付軍超寫了一封長長的感謝信,對付軍超的無私幫助致謝。小江在信里把付軍超比喻為「守候天使」。

捍衛有文化的年輕人

在付軍超看來,學生們的錢比他自己的工資重要,「他們還在上學,都不掙錢。」

工作第二年,付軍超被分到綜合樓執勤。當天晚上11點半,他去樓里巡查,發現有一間實驗室沒有鎖門,裡邊有20台台式電腦和20台筆記本電腦。

他輾轉聯繫到一個實驗室的學生,但那個學生稱有事在外,太晚了就不回實驗室了。付軍超擔心電腦丟失,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把鎖綜合樓大門的鏈子鎖鎖在實驗室門上,再把綜合樓一進門的值班室大門打開,結果他守了一晚上。那時是3月,乍暖還寒,付軍超一晚上沒怎麼合眼,被風吹得噴嚏不斷。實驗室的同學們知道了此事,專門為付軍超做了一面錦旗,寫著「忠於職守、盡心盡責」八個字,這也是保安隊獲得的第一面錦旗。

付軍超是2012年來到中國科學院大學,那一年也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招收本科生的第一年。付軍超從新聞中看到這所學校「本科生的課程是院士給上的」。雖然他覺得那樣的課程自己一定聽不懂,但他很尊重「有知識的人」。

付軍超的微信名叫「當代杜甫」,他希望自己能像杜甫一樣成就一番事業。而對於他來說,捍衛這些「有文化年輕人」就是他的成就感。

文/見習記者 劉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一家五口返鄉遇車禍小車倒扣河中 村民下水砸窗救人
拉斯維加斯發生美國史上最慘槍案 中國遊客躲賭場避險
重組國足!里皮備戰2019亞洲杯 重點考察U22精英
重組國足!里皮備戰2019亞洲杯 重點考察U22幾將
十一長假 北京女警官自製西單反扒「洗腦神曲」

TAG: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