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在親密關係里恰當的表達情緒

如何在親密關係里恰當的表達情緒

可能不止一次,你拿起手機想要在朋友圈或者微博上發些真心話,卻往往無疾而終。你多想在朋友圈寫下你此刻的感受或者只是毫無頭緒的莫名的情緒, 但你腦子裡浮現出朋友看到後的反應,又默默地刪掉打好的字。 又有太多時候,你感覺難過,卻哭不出來也找不到原因。當朋友關切的詢問你最近怎麼樣,你有太多的情緒湧上心頭,卻只能說出「我沒事」。你不知道怎麼用言語告訴朋友,是什麼使你煩躁。談論情緒只會讓你更加煩躁,讓你覺得坐立不安,而這些負面的情緒也會在無形之中影響著你與他人的交往(Kalokerions, Greenaway, Pedder, & Margetts, 2014)。

現代社會中,通訊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與此同時卻也疏遠了原本親密的人際關係。人們越來越不習慣在現實生活里談天說地,表達情緒,和分享感受。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情緒的表達不僅是雙方情感交流的初始,也是促進感情使雙方能夠進一步了解彼此的橋樑。很多人都覺得要表達自己的情緒很難,但在親密關係里這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我們都知道缺乏情緒表達的親密關係大多時候太脆弱。永遠說不出口的情緒,把原本親密的人推得漸行漸遠,而我們在走散之後還在追問「為什麼你什麼都不說」。「不說」使得你的家人,朋友,和戀人都無法知曉你內心的感受,更難以回應你的情緒,在恰當的時候給予你恰到好處的安慰。

那麼,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我們「愛你在心口難開」,以及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們順利在親密關係里表達情緒。

為什麼表達情緒這麼困難?

1.社會因素

情緒的表達本應該是人類的本能,在嬰幼兒階段,我們就學會了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餓了就哭,高興就笑,困了就睡,不想玩了就把玩具丟在一旁。而我們越長大越羞於開口,因為宣洩情緒讓我們覺得「羞恥」 (Feinstein, 2013)。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意識到,表達情緒是不成熟的表現,以及表達情緒是不應該的。 久而久之,我們學會了掩飾「不恰當的」情緒。

表達情緒跟所有的事情一樣,都需要付出代價。而在社交網路如此便捷的今天,代價好像更為沉重 (Webb, Stegall, Mirabile, ect., 2016)。以前的我們把情緒寫進日記本里,在某些時候拿出來與最要好的朋友分享。但是今天,我們發了一條微博或者朋友圈,我們的心情就自動被所有的人分享。可能有人關心,但是也不缺嘲笑看熱鬧的人。他們不一定是我們的男女朋友或者密友,但是熟人的態度也會影響到我們對自己的看法 。因為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以及可能有「被拒絕」的風險,我們選擇了不說以維持自己「成熟」的形象。

並且,如果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在微博和微信上廣泛流傳的都是所謂的「段子」。段子是幽默的,機靈的,不沉重的,而這些特徵往往都是與真情實感相悖的。抒發真情實感很容易會被人認為「矯情」和「無病呻吟」,而段子卻處處被人追捧。這樣的區別很容易讓我們誤認為只有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才能被大家所接受,才能得到認同。漸漸的我們也就會學著隱藏甚至忽略內心的情感 (Kelly & Watts, 2015)。

2. 家庭因素

情緒的表達在中國好像是一件尤其困難的事情。大家仔細回想一下, 是不是很多人從來沒有見過父母流淚,從來沒聽父母說過「我想你了」或者是「我們愛你」,甚至有時候連一句像樣的表揚也未曾有過,因為父母們認為這樣的舉動很「肉麻」。中國的父母更傾向於默默地奉獻,他們總是沉默的愛著我們,同時渴望孩子能體會到他們的心,能了解他們的愛。這樣的態度一代又一代的傳遞著,當我們渴望表達感情的時候,我們發現我們再也找不到恰當的辭彙,並且覺得異常的尷尬。

在以前的文章里我們也提到,「敢哭敢笑」的爸媽相較於沉默的父母,更能夠給孩子帶來更輕鬆的成長環境,親子關係也會更密切,並且在這樣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更自信也更善於與人交往。如果父母能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感情,比如跟離家在外上學的孩子說「我們很想你,你放假能不能早點回家。」或者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告訴孩子「別怕,想哭可以哭,爸爸媽媽都可以開導你。」長此以往,孩子慢慢的就不僅能夠學會正面的表達情緒,同時也促進了家庭關係。家裡一團和氣。

為什麼需要勇敢的表達情緒?

1.對他人的影響

之前說過,現代科技雖然拉近了人地理上的距離,但是卻使得彼此心靈的距離越來越遠。很多時候我們跟男/女朋友或者是好朋友一起出門,本應該是愉快的時光,可是大家總是坐下來就低下頭各自對著自己的手機屏幕,瀏覽微博點贊朋友圈,只有在看到什麼搞笑段子的時候會抬起頭來分享一番。這樣的生活,你是不是偶爾覺得「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哪怕身邊有朋友或者戀人的陪伴,依舊感受不到情感的共鳴與聯結,依舊心裡有話卻說不出口。卻不知只有當雙方都能了解彼此的感情,並且認可你的情緒,我們才會感覺到真正意義上的親密。

不表現情緒,雖然一定程度上規避了被人嘲笑的風險,但是也在自己和世界之間建起了一道高牆,讓別人失去了了解你的機會。別人會認為沒有機會而選擇離開或者不再嘗試了解我們。我們總會抱怨」你一點都不了解真實的我」,可是只有我們自己表達出來,別人才能拿到那張通往我們內心的船票不是么。

2. 對自己的影響

認真的表達自己的情緒,能夠很大程度上的幫助我們了解自我。表達情緒是一個私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求我們進行反覆的自我審視與梳理。許多人一生都在追問「我是誰」這個問題,而這個答案只有經過反覆的自我了解和審視才能得到。為了表達情緒,我們不自覺的進行自我審視。從而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對自己的了解 (Eurich, 2017)。準確的自我定位對我們將來的人生規劃或者是為人處世,都會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表達情緒,不僅是一個自我審視的過程,也可以是一個分享和發泄的過程。當我們有情緒需要宣洩,但卻得不到緩解只能反覆壓抑的時候,我們的情緒只會更糟糕。所謂「忍得了一時,忍不了一世」,情緒垃圾的堆積是有限的,一旦爆發可能會傷害到自己在意的人,並且也可能將自己捲入其中不能自拔。合理恰當的情緒宣洩與交流,是緩解心理壓力的好辦法,也是預防心理疾病的好選擇。

如果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個內斂且不善於表達的人,看到這裡可以嘗試著從現在開始改變。可以試著每天睡前自言自語的回顧一下今天一天的心情,可以給信任的朋友發條微信告訴TA你今天的感受。 也許你之前懼怕表達情緒,認為「認真我就輸了」,但請你從今天起,相信認真的你不會被世界虧待。大膽地去了解自己和表達自我吧!

References

Eurich, T. (2017). Insight: why we are notas self-aware as we think, and how seeing ourselves clearly helps us succeed at work and in like. New York: Crown Bussiness.

Feinstein, J. S. (2013). Lesion studies of human emotion and feeling.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23, 304-309. Retrieved from

https://search-proquest-com.proxy1.lib.uwo.ca/psycinfo/docview/1269434199/4E58C994966E4768PQ/15?accountid=15115

Kalokerinos, E. K., Greenaway, K. H., Pedder, D. J., & Margetts, E. A. (2014). Don』t grin when you win: the social costs of positive emotion expression in performance situations. Emotion, 14, 180-186. Retrieved from

https://search-proquest-com.proxy1.lib.uwo.ca/psycinfo/docview/1449320864/4E58C994966E4768PQ/4?accountid=15115

Kelly, R. & Watts, L. (2015). Characterising the inventive appropriation of emoji as relationally meaningful in mediated clos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Experiences of Technology Appropriation: Unanticipated Users, Usage, Circumstances, and Design.

Webb, L., Stegall, S., Mirabile, S., Zeman, J., Shields, A., & Perry-Parrish, C. (2016). The management and expression of pride: age and gender effects across adolescence. Journal of Adolescence, 52, 1-11. DOI: https://doi.org/10.1016/j.adolescence.2016.06.009

END

文字:小我鳥

圖片:來自於互聯網

美編:三爪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山心語 的精彩文章:

TAG:半山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