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曉春:當社工遇見美工

張曉春:當社工遇見美工

文/深圳市鵬星社會工作服務社 張曉春

——我是一名社會工作者,你呢?

——我是一個美工。

——聽說美工最近很搶手,工資待遇也越來越好。

——還行吧。我沒聽過社工,社工是做什麼的?

——你沒聽過社工?社工是……

每當身邊的人問我社工是做什麼的,我總是支支吾吾、斷斷續續、含糊其辭,說到自己都沒有底氣。為什麼向人解釋社工這麼困難,甚至都不敢大聲講?因為自己拿著卑微的工資?因為整個行業都不被人知道或重視?還是因為你本來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我曾經問過兩位即將在社區結束實習的北大研究生實習的感受,同樣的實習條件,他們對本次實習的感受竟全然不同。其中,本科學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談得更多的是在社區服務過程中的感受和意義、他人對自己的影響、自己對社會工作專業的改觀以及社區服務的個人見解,著重考慮社區、考慮他人的感受;另一位半路出家轉讀社工研究生的學生談得更多的則是自己心中的壓抑、學校的強迫、社區服務短板、實習過程中與人相處的衝突等,訴說自己的思想及世界,偏重個人的感受。他們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知道「此時此刻他需要我的幫助,我要去幫他」,很主動積極;後者卻在想「我還有自己的事情,不想去幫助他,但環境壓力強迫我去幫他」,被動而糾結。對於這兩種想法和做法,孰是孰非,我們無需去考究,但是,前者不論是在工作的質與量,還是與人相處,都更容易被接受和認可。

社會工作很注重感受,而感知的神奇在於它的互通性,愛與惡,無論一方想怎麼隱藏,另一方都感受到,只是有時候不願揭穿。社工待人,一定是真誠、友好且能做到同理的。社工選擇平等、尊重、接納、傾聽對待任何人,選擇以生命影響生命的使命。當有人感受到你具備這些特質時,你離這行就近了。

和許多社工一樣,在被調劑社工專業之前,我並沒聽說過這個專業,但七年過去,我從未因為讀了社工專業而後悔、抱怨。我喜歡不斷學習進步的行業情懷,喜歡積極向上的團隊氛圍,更喜歡自由創新和平等互助的團隊氣息。這些年,我認識了許多依舊在行業中打拚、堅持的同工,也看到了社工那些事兒。最近,社工界知名人士關關在內地做培訓時因病逝世,消息頓時刷爆了朋友圈,有同事這樣評價他:「他對我影響很大,我一看到他就知道社工應該是這樣!」雖然我個人沒有接觸過關關,只是有所耳聞,但我知道,行業內需要出現這樣的社工代表,中國內地社工人需要有一個的精神支撐,他是一位老社工,他讓人感受到社工的魅力,憑這點就值得作為新社工的大家敬仰。

最近,南山區社協組織參觀了廣州兩個家宗,自己作為南山區的社區中心代表做了簡短的分享。在過程中,家宗的社工、社工服務都讓我印象深刻,有個強烈的感受湧向心頭——「沒有任何一個職業,像社工一樣,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依舊那麼盡心儘力,想盡辦法幫助這個社會、幫助他人,把助人自助當做第一要務努力去實踐的!」不管雪中送炭也好,錦上添花也罷,都是努力為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做社工久了,見到一些做事、做人的方法,有時候甚至難免隨波逐流,但是社工的理念和追求讓我們不忘初心。很多人離開了社工行業,選擇了自己的道路,即使我也選擇不再做社工,社工的思想和理念也會融貫在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刻進我的生命里。社工尊重每個人自己的選擇,我們不無端評判人和物,也不會試著說服別人同意自己,我們選擇傾聽別人的心聲,因為我們知道,你眼中的世界可能和他的相似,但是他眼中的世界和我完全不一樣!做社工是一種選擇,做好社工是一種修為,當你到達境界,就會自內而外透露出一種特定的社工氣質,讓人感覺親切、舒服。

社會工作,不同的人去做,方法和感覺都可能不一樣。社工相對其他行業來說依然是新事物,它的成長離不開特殊的人和特定的事。社工是什麼——這需要社工人自己慢慢向世人道來。

社工不清高,但更不卑微。社工是整合社會各界力量來努力建設每個人心裡美好世界的行動者,也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實踐者。如果此刻我告訴你,我眼中的社工,是社會的工程師,社會哪裡有問題,哪裡就有社工的身影。就像美工,你摸索色彩與想像的脈絡,我架構現實和夢想的橋樑;你譜寫人與物的美好畫面,我歌唱心與心的溫暖明天;你勾勒世界美麗的輪廓,我描繪社會和諧的藍圖。回答某些問題,像學習書寫,當不自信時,就害怕在人前落筆,當胸有成竹時,就開始享受這個過程。別試圖給人一個圓滿的答案,也許別人只在意你落筆的態度。

解釋什麼是社工,堅定自己的語氣,拿出你對這份工作的熱愛,讓對方感知到就夠了。社工和美工、與義工有什麼不一樣,當我來到你身邊的時候,你就會感知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工觀察 的精彩文章:

一位社工學生關於社會工作的一點思考
陳肖飛:有時候,個案就從搭訕開始
賴育珍:一個社工的助人情懷
李婷婷:「蝸牛」喚醒了迷茫的我
譚玉蓮:選擇社工,人生如虹

TAG:社工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