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軍作戰勇猛異常,曾國藩百思不解,楊秀清一席話道破玄機!

太平軍作戰勇猛異常,曾國藩百思不解,楊秀清一席話道破玄機!

晚清七十年眾生相(十):打開黑箱

在19世紀40年代末,由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等人組織的「拜上帝教」在廣西的山村裡發軔。一開始,清廷對「拜上帝教」這一組織的認識不足,以為又是和白蓮教、天地會一樣的叛亂勢力,所以只是簡單的派兵鎮壓。

但落實到地方層面,廣西的各地方官又不願與其硬拼,只是以鄰為壑,以驅匪當剿匪,只要把教眾趕出自己的轄區,就萬事大吉。但他們沒想到這一趕之下,這股「流寇」勢力卻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短短兩年之間,便以燎原之勢在南方掀起滔天巨浪,還一度成為了大清帝國死生存亡的重大威脅。

從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來看,它一定與之前的農民起義有不同的地方。過去的農民起義,一旦失去根據地被打成流寇,則必定會因缺少補給而逐漸走向消亡。為何太平天國卻能夠把這個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如引發了雪崩一般,無人可當其鋒芒?

像太平天國這樣的農民運動,是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對清朝的統治者而言,甚至對太平天國內部底層的民眾而言,太平天國就像是一個「黑箱子」。大家都知道它運行的結果是如何,但卻不知道它的內部是如何操作的。對於大清一方而言,想要擊敗太平天國,必須弄清楚其運作機理。其中最主要的,是給出下面2個問題的解答:

一、太平天國運動為何能滾起雪球,越滾越大?

二、太平軍士兵為何在戰場上捨生忘死,勇無可當?

這兩個問題,也是湘軍主帥曾國藩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如果說清朝的八旗軍和綠營軍因為貪污腐化失去戰鬥力,打不過新興的太平軍尚且說得過去。

但曾國藩想不通的是,他一手組建起來的湘軍,也是當時新式的具有戰鬥力的軍隊,為何第一次面對太平軍時,雖然有人數優勢,卻仍被石達開打得落花流水,連曾國藩本人都差點羞愧投水自盡?

為了解答這兩個問題,需要介紹一位知名度不算太高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做張德堅,是當時湖北撫轅巡捕官。此人深知信息情報在戰爭中的作用,他花了數年時間,持續地收集與太平天國相關的一切情報,並整理成一部彙編,名《賊情彙纂》。

在《賊情彙纂》之中,記錄了從太平天國中脫離之人轉述,東王楊秀清所說的一番話,似能解答前述所記2個問題:

「(楊秀清)向所親密言曰:吾亦知新收兄弟心不服而怨恨,全在繩以苛法,劫以嚴令,驅策而挫折之,使之不遑有他志。如有相約變妖者(註:太平軍稱清廷為妖,此處變妖即反叛之意)殺之。雖各有異心,彼此疑懼,誰敢先出諸口?況人人心恨我而不能禍我,人人身體精神皆為我役使,是恨我者虛,助我者實也。妖之待人,人人惑之,未必妖營辦事之人能如我諸兄弟之儘力。是惑妖雖有實心,助妖並無實際,此妖之所以屢敗,我之所以屢勝也。」

楊秀清與親近之人說的這席話,基本上講清楚了太平天國草創以來,是如何發展壯大的。太平天國領導層主要是靠嚴刑苛法,以及人民間互相揭發的恐怖統治來維繫其政權的。

這種統治手段得以實施,是建立在太平天國全新的社會結構的基礎之上。在傳統農耕封建社會中,社會是以家庭為單位,由一個個家庭組成了國家。而太平天國每攻克一城,則把原有的社會結構完全打亂,將不同性別年齡的人群編入不同的「館」中。

太平天國把傳統社會中一個個小家庭變成了「男營」、「女館」,每個人日常都與陌生人一起生活,家人之間沒有溝通的機會,即便有反心,也不敢訴諸於口,況且還要考慮到禍及家人,因此人人自危,任由天國奴役驅使。

是以,每一個被太平軍攻克的城鎮,只要一人入伙,則全家遭殃,被生生「裹挾」進了這個越滾越大的雪球之中。天國中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東王的人質,只要身陷其中,便永遠不能逃離。

到了戰場之上,曾國藩的湘軍士兵想的是我上有老下有小,要保住性命照顧家人。而太平軍士兵想的卻是如果我作戰不勇猛,可能全家都要遭殃。所以湘軍儘管是經過訓練的職業化軍隊,但遇上一群不要命的對手,膽寒心怵,亦乃人之常情也。

誠然,東王楊秀清想出來的這套治國手法,在短時期內能激發全員的戰爭鬥志,是以一時間能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將家庭拆散,骨肉疏離的統治手段,是違反人性的。恐懼也許能一時間壓制住下屬的怨恨,可一旦情緒爆發,則如洪水決堤,一發不可收拾。後來太平天國發生「天京事變」,楊秀清被殺,數萬無辜將士慘遭屠戮,翼王石達開出走,導致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其根源亦在於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上書罵咸豐,險些釀成大禍,最後靠4個字保住性命
五台山和尚自稱關公轉世,單刀匹馬攻教堂,結果讓大清王爺很尷尬
奕訢死後謚號「恭忠親王」,他的一生到底向誰效忠?
慈禧年輕時,如何通過研讀一本寶鑒,掌握了馭人之術?
曾國藩立志做聖人,為何沉迷玄幻小說,看得晚上睡不著覺?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