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青春電影:那些被放大的殘酷與甜蜜

青春電影:那些被放大的殘酷與甜蜜

GIF/164K

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月光男孩》意外地在國內沒有收穫同樣的好口碑,人們評價它為「政治正確的種族題材片」,或是「劇情平庸的同志片」。但如果能以單純的目光,把這部電影看成是一個男孩的青春故事,跟他一起在成長中找回自我,我們也許能尋得更多共鳴和感動。

《月光男孩》劇照

「我是誰?」

青春成長類型的影片,總是圍繞著「自我」展開。在多數人十幾歲的年少日子裡,世界總是狹小而局促的,我們看不清未來,也不懂什麼是妥協和責任,只知道深陷在自己的世界裡,進而一切的不安和孤獨都被慢慢放大。

所以在很多殘酷青春主題的電影里,「死亡」出現的頻率非常之高,一個嬌艷而旺盛的生命走向終結,這種戲劇衝突也許是很多影片創作者所著迷的,比如Peter Weir的《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 ,1989),在父親的意願和自己的夢想中找不到縫隙的年輕人,選擇了自殺:

比如美國才女導演Sofia Coppola僅用29天拍攝的處女作《處女之死》(The Virgin Suicides , 1999):Lisbon一家的五個女兒正值青春,然而從最小的13歲女兒自殺開始,家裡的氣氛就越發壓抑,Kirsten Dunst飾演的Lux在一次夜不歸宿後,這四個姑娘就開始被禁止踏出家門一步,最後她們在絕望與孤獨中集體選擇了自殺。

她們的父母到最後都不明白為何愛與保護會讓女兒們走向終結。雖然影片的結局很極端,但仍會讓人產生共鳴,因為這種隔閡與矛盾是青春期共通的。

還有日本殘酷青春的代表作,岩井俊二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2001),兩個在音樂中逃離現實之痛的男孩,最後用死亡獲得解脫;

甚至是去年周冬雨、馬思純主演的話題之作《七月與安生》,也有非常明顯的殘酷青春的印記。

與殘酷相對立,青春的另一種極致是甜蜜。這類題材多被人稱作「小清新」,故事發生的舞台多是在校園,某個男孩和某個女孩的初戀。雖然情節通常不複雜,也常有「套路」,但是貴在美好,無論結局如何,過程才是最讓人心動和回味的。人們都有初戀情結,都渴望在這樣的故事裡找到共鳴,所以這類題材也一樣出了不少佳片,尤其是台灣地區,比如《藍色大門》(2002)、《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等等。

《藍色大門》劇照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劇照

《怦然心動》(Flipped ,2010)是很多人心中最經典的治癒系青春成長電影:女孩Juli喜歡上了鄰居家的兒子Bryce,並對他積極展開攻勢,但在Bryce看來,Juli的行為更像是一種糾纏,他避之不及;上了中學之後少女的心智漸漸成熟細膩,Juli對怯懦的Bryce漸漸疏遠,而後知後覺的Bryce這才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

影片出色的地方不在於刻畫戀愛場景本身,而是兩個人在戀愛中的成長、對周圍認知的變化,以及家庭教育對他們性格的塑造,看似毫無緣由的心動,其實都有跡可循。

除了殘酷與甜蜜兩種極致,多數時候青春片的主題還是在於如何打破自我與外界的隔閡,最終成長起來。這種蛻變有時來源於外力,有時發自內心。

外力可以是《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1997)里導師對問題少年的拯救。這部影片橫掃第70屆奧斯卡九項提名;

馬特·達蒙飾演的數學天才是個問題少年,那些試圖對他進行治療的心理醫生結果卻是被他羞辱和諷刺,直到羅賓·威廉姆斯飾演的「伯樂」出現:他沒有擺出一副老者的說教姿態,而是用直白、懇切的態度面對這個滿身是刺的男孩,哪怕自己被扎受傷,也沒有放棄他。最後天才少年正視了內心,不再糾結和分裂,開車去追那個他愛的姑娘。這是精神導師的力量,年少時我們能擁有的最奢侈的東西

而發自內心的蛻變可以是《初戀這首情歌》(Sing Street,2016)里音樂對窮困男孩的支撐,男主人公是生活在愛爾蘭的中學生,青春期那些糟心事他都沒躲過,但是他和小夥伴們活得一點也不消極——因為他有搖滾樂,這就是他的精神支柱,所有的痛苦都能變成創作的靈感,破舊的衣服也能搭配出搖滾樂手的時髦感,樂在悲中,滿載夢想。

或來自於人,或來自於無形之物,這類故事的主人公多以少年為主。

少女的青春成長更加細膩和難以捉摸。前文提到的《處女之死》在開頭有這樣一段對話:

「你怎麼會把自己弄成這樣?你那麼小,都還沒嘗過世間的痛苦。」

「顯然,醫生你從未當過13歲的女孩。」

一個少女的心智,複雜程度可能遠超過一個成年男子。少女心中的結往往只能靠自己去解,也就是內力,沒有捷徑。

獲得第82屆奧斯卡三項提名的影片《成長教育》(An Education ,2009)就是這類題材里最讓人產生共鳴的一部作品:16歲的文藝少女,不喜同齡男生,而是愛上了風度翩翩的中年男子,她穿著華麗的禮服出入高級的社交場所,穿著浪漫的印花裙與他去巴黎度假;

她自以為進入到了一個與自己心智、夢想相契合的世界,蛻變成了一個女人,而不再是幼稚的女孩,卻在後來發現這不過是一場騙局,夢破心碎,而這也給了她重新審視自我的機會。當她說出「 I feel old. But not very wise.」那句話時,青春痛一場,她已經變得自知和勇敢,這就是經歷它的意義。

關於青春的話題總也說不盡,關於青春的色彩總也描繪不完,因為每個人都經歷過,每個人青春的每分每秒都是獨特和不可複製的,就像初戀一樣。當我們在更大的世界裡變得成熟,回過頭再看看年少時那些事,所有的苦澀都變得甜蜜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OGUE 的精彩文章:

誰說Hermès只有「貴」? 其實它很多單品都時髦又高級
酷到骨子裡的我 也有一顆少女心
這隻包160年不變樣 全世界的時髦女孩卻搶著背
嗨聊美容014:秒懂秋日護膚 安撫秋日肌膚乾燥不適
誰說Hermès只有「貴」?其實它很多單品都時髦又高級

TAG:VOG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