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今天的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第一階段會議結束後,習近平同與會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步出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饒愛民攝)
新世紀以來,中國從「利益攸關方」到「世界多極化中的重要一極」,再到今天「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一是為促進世界共同發展作出中國貢獻
二是為解決國際地區熱點問題提出中國方案
三是在維護我國利益和各國共同利益中展現中國擔當
獲取《瞭望》十九大系列報道,關注瞭望微信
「前所未有」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陳燕
「今天的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在全球坐標上,正在崛起的中國不但已經成為世界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接受採訪中,相關專家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當前,我國處於由大向強躍升的關鍵階段,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這一判斷體現在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等方面,這一切成就得益於改革開放,得益於和平發展的理念,得益於中國共產黨對世界潮流和時代大勢的把握。
近現代以來,中國從世界邊緣走向中心,國際角色經歷了歷史性的深刻變革: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崛起,對地區和國際事務影響力日益增大;從與國際體系聯繫並不緊密,發展為密切關注並積极參与國際事務;從過去相對不為世界所重視,發展為前所未有地為國際社會高度重視和尊重。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鬍鞍鋼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國際上主動進取、開拓創新,中外關係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快速成長期。「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正處在興國與強國交匯的歷史方位,開啟了中國全面進步的強國時代。」
何謂「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採訪中,專家認為,「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是對當前中國綜合國力的綜合描述,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比如:
在經濟上,中國GDP、貨物進出口總額、經濟增長貢獻率、外匯儲備居於世界前列;
在參與全球治理上,成功召開G20杭州峰會、加入《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人民幣「入籃」等;
在發展理念上,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同舟共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中國特色外交理念得到各國的積極響應,新發展理念得到各國高度贊同;
在民族凝聚力上,我們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矢志不渝地在世界舞台表達中國觀點、倡導中國理念、弘揚中國精神。
中科院院士丁奎嶺以我國科技發展為例說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支持,「創新驅動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國際科技論文產出數量和被引頻次以及專利授權數都位居國際前列,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創成果,一些重要學科方向和技術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許多關鍵技術和產業居國際先進水平。科技創新正在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科技創新正在實現從「跟跑」到「並行和領跑」的根本轉變。
濟南大學校長張士強認為,十八大以來中國「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為促進世界共同發展作出中國貢獻。在「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思潮上升背景下,中國堅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倡導建設開放型經濟,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再平衡,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等方面為全球發展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是為解決國際地區熱點問題提出中國方案。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同時在國際事務中堅持做主和派、促和派、維和派,凸顯負責任大國形象。
三是在維護我國利益和各國共同利益中展現中國擔當。我們對涉及國家主權、安全的核心利益問題划出紅線、亮明底線,在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必要和有力鬥爭。與此同時,我們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了更多公共產品,承擔了更多國際責任。
何以「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於膠漆,堅於金石。」今年9月,來自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人們匯聚廈門,一同見證中國引領金磚合作這個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超過52%的新興國家發展組織,開啟第二個「金色十年」新航程。這在改革開放之初,甚至新世紀之交,是很難想像的場景。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中,相關專家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引進來」、「融入國際機制」、「走出去」等戰略,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開啟了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新篇章。
尤其是2001年年末正式加入WTO,中國對外開放走向一個新高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以不斷完善。依靠外需的發展模式使中國從多邊貿易體制中受益,走出國門的「中國製造」更是成為中國最響亮的國家名片,中國也因此迎來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機遇期」。
新世紀以來,中國從世界第九大經濟體躍升至第二大經濟體。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的2013~2016年間,中國GDP年均增長7.2%,遠高於同期世界2.5%和發展中經濟體4%的平均增長水平;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
正是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中國的影響力不斷增強。胡鞍鋼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客觀地講,中國的改革開放也的確利用了世界範圍內的若干機遇,但核心還是中國領導人抓住機遇,積極引導經濟發展向「四位一體」直至「五位一體」的全面發展轉型,使得國家綜合競爭力得到了跨越式巨大發展。
他例舉了幾個方面的巨大轉變:一是中國GDP總量與美國差距迅速縮小;二是中國高技術製造業規模已居世界第二;三是中國外貿規模世界第一;四是中國成為世界最大規模的城鎮人口國家。
新世紀以來,從「利益攸關方」到「世界多極化中的重要一極」,再到今天「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表明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發生劇烈的轉變,彰顯出中國不斷提升的國際地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時殷弘教授表示,「隨著我國國家實力和國際影響的增長,加上戰略政策和政策思想的迅速優化,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正在開啟更有作為的中國時代。」
世界舞台上的「和平獅子」
「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威脅,是和平不是動蕩,是進步不是倒退。」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鄭重地說,「拿破崙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時,胡鞍鋼說,中國的強大是共同的強大,中國的強大有利於世界,打破了「國強必霸」的西方傳統政治邏輯,開闢出了一條「國強共贏」的新型世界強國崛起道路。
從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到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再到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亞信會議、東亞「10+3」機制、博鰲亞洲論壇等,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得到越來越多國際社會的認同和響應。
尤其是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中亞和東南亞時,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其倡導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為世界注入了活力。如今,不僅是歐亞經濟聯盟,「一帶一路」建設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哈薩克「光明之路」、土耳其「中間走廊」、蒙古國「發展之路」、越南「兩廊一圈」、英國「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波蘭「琥珀之路」、沙烏地阿拉伯「2030願景」、歐洲「容克計劃」等,一一實現對接。
丁奎嶺從文明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國和平崛起的本質。「中國的文化中就沒有『稱霸』的基因,中國曆來崇尚的是和諧文化。」比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朋友到來的愉悅。中華民族歷來講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他特彆強調,中國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取得這樣的偉大成就,我們靠的是合作共贏,合作的基礎是相互信任、平等相待、互利互惠,靠的是中國人民的智慧、勤勞。」
「走和平發展道路,既是中國對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發展走向的回應,更是中國人民對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的自信和自覺。」在張士強看來,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中國與世界命運和利益高度交融交匯的大勢,科學判斷人類社會的發展走向,緊扣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凝練升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
因此,他認為,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國一定會改變西方資本主義「國強必霸」的歷史邏輯,「我們要始終堅持牢牢抓住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堅持不同文明兼容並蓄、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LW
刊於《瞭望》2017年第40期
※2017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得獎的是物理學家?
※剛剛,一箭三星發射成功!中國火箭王者歸來!
※「白人至上主義」回潮的歷史與現實
※瞭望 黃河變清調查
※想告訴你,關於新書的幾件事
TAG: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