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兩大軍種重大信號:美國「山寨」中國軍改

美兩大軍種重大信號:美國「山寨」中國軍改

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2日報道,美國海軍與海軍陸戰隊新近公布了一份重要戰略,通過整合美國兩大軍種的作戰能力,共同應對日益增加的遠程導彈對美軍構成的威脅,以及在沿海和島嶼地區形成的特殊挑戰。報道稱,這個新戰略的背後,是美軍試圖利用兩大軍種共同應對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到來的挑戰。

報道稱,美國海軍在冷戰後一度「全球無敵」,以至於美海軍甚至認為不會再遭遇海上威脅。在這樣的背景下,原本負責執行兩棲登陸任務的美海軍陸戰隊也不再受海軍重視,轉而更多地配合陸軍去伊拉克等地執行治安巡邏等非傳統安全任務。但十多年過去後,隨著越來越多國家的遠程反艦導彈可以從內陸對美軍艦艇構成威脅,美國海軍不得不重新拉攏海軍陸戰隊共同應對這樣的新挑戰。

按照新制訂的戰略規劃,未來美海軍的任務不但包括爭奪制海權,同時還要掩護海軍陸戰隊登陸敵方島嶼或海岸,從而徹底消除對美軍「海上航行自由」的威脅。而美海軍陸戰隊則負責壓制威脅美國軍艦的那些敵方導彈和雷達系統,同時還需要對現有美軍兩棲艦艇進行改造,使其具備完備的防空和反艦能力,從而讓原本用於保護它們的海軍艦艇解放出來,可以執行更多重的任務。

《外交學者》網站認為,美國兩大軍種合作的根本目的是為應對中國的挑戰。報道稱,儘管該戰略沒有提及針對具體國家,只是把西太平洋、東地中海和波羅的海作為概念適用的區域,但「人盡皆知」的是,這份戰略就是對付中國。因為美國新戰略明確提到需要對付的對象具備「重大海上封鎖能力」,「可以利用在精密武器、海上感測器以及各種平台的優勢,抵消美國海軍更先進但相對有限的能力」,所有這些屬性只有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才符合。XLW

除了殲20 還在研究這個!中國為何絕不承認

現在的中國軍力其實力早已與美國持平!

美國媒體曾經報道過:中國開始組建一支現代化綜合空軍。在2020年前,中國可能擁有1000架戰機。目前中國在研發各種各樣未來軍隊的武器,進行雙軌現代化。發展新的覆蓋範圍更大的遠程作戰能力。殲-20作為中國目前已知最先進的武器,但仍然沒有正式服役,目前世界各國的武器都是生產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中國也不例外,所以中國在生產第五代武器的同時,會研製第六代,預研第七代等等。這些未來的武器一旦問世,那麼十年後的美國即將面臨嚴重的危機。

殲20最強大的不是隱身?美軍將領大呼上當!

近些年來,中國在有源相控陣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美國彷彿是沒有看到。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位於南京的雷達科研單位14所拿出了具有世界頂尖水平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

採用高、中、低脈衝重複頻率的全波形設計,具有全方位、全高度、全天候對目標的探測、跟蹤能力,像對蘇-30MKI這樣先進四代半戰機擁有絕對的先敵發現能力。

而KLJ-7A只是一款外貿型的裝備,相對於咱們中國自用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還有一定差距。以殲-20為例,其裝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更是甩世界幾條大街。可以肯定,殲-20裝備有中國最新一代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憑藉著中國電子工業的飛速發展,該雷達包含的探測模塊多達2200個,在整體性能上碾壓美國F-22的AN/APG-77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中國在掌握核心科技後將其迅速「白菜化」,這也是中國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真實原因。因為有後發優勢,中國殲-20裝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成本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

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永遠不存在「傾銷」一說,強悍的性能和低廉的價格足以將西方國家的份額擠成一個縫。一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性能如何,主要就是看T/P模塊的數量。

中國擁有逆天的2200個,美國F-22也只是2000個,鑒於F-22目前已停產,作為補充的F-35裝備的AN/APG-81有源相控陣雷達只有1600個T/P模塊。F-35與殲-20相比,探測距離減少三分之一以上。

殲-20得有源相控陣雷達對目標的探測距離達到400公里,而F-22隻是它的一半。有源相控陣雷達擁有無源相控陣雷達無可比擬的優勢,這不僅對美國的F-22、F-35形成優勢,還能與俄羅斯的蘇-57拉開不小的差距,更是壓制所有的機械掃描雷達。

探測距離的大幅提高使得使用的機載導彈有更大的用武之地,甚至顛覆曾經用導彈的認識。

就現在廣泛裝備的PL-12型雷達主動制導空空導彈,實際的射程有100公里,而限於機械掃描雷達的性能,導彈的有效發射距離只有40公里,剩餘的60公里實際是浪費了。

此前披露的PL-15超遠程空空導彈,該導彈的最大射程達到400公里,有效射程達到300公里,藉助殲-20上的相控陣雷達做眼睛,導彈的潛力將會被極大的挖掘,甚至改變空戰模式。

空中作戰集群:殲-20梯隊、運20梯隊接受檢閱。殲-20戰機艙內畫面首次曝光。

隱身性能優異:

充滿高科技的機身塗層和「詭異」的氣動外形,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及散射電磁波,從而極大壓縮對手雷達的發現距離,在對手雷達屏幕上實現「隱身」。信息採納和集成能力強大:雷達、光雷、數據鏈、機械鏈、電子對抗……

用簡潔、高效、友好的人機界面反饋給飛行員,所有的信息、電抗、武器控制全在手上。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空軍某部部隊長張昊,用這8個字來形容殲—20戰機的駕駛體驗。在7月30日舉行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沙場閱兵中,他與戰友駕駛的3架殲—20戰機,成為閱兵場上空的亮點。

作為這款第四代超音速隱身戰鬥機的首支接裝部隊,張昊與戰友們對殲—20的飛行品質讚不絕口。

與眾不同,「飛行品質都可以說做到了完美」

「加減速性能優越,中性速度穩定,正向速度穩定。無論是超音速還是亞音速,殲—20的飛行品質都可以說做到了完美。」空軍某部部隊長張昊說。

技術研究會上,他總會提醒新來的飛行員們:起飛不用壓桿,靠「意念」就可以了。

「新手如果按過去的習慣壓桿,極其敏感靈活的戰機會以難以置信的角度猛升上昂。」張昊說。

「 玩轉裝備 」

要熟練掌握每一個按鈕的操控邏輯,而平台的操縱性只是最基本的。作為第四代全候中遠程重型戰鬥機,它更大的亮點在於其強大的任務系統——

第四代戰機還具有強大的信息採納和集成能力。雷達、光雷、數據鏈、機械鏈、電子對抗……殲—20「渾身都是鼻子眼睛」,能綜合接收各種信息,再以優越的信息集成能力,用簡潔、高效、友好的人機界面反饋給飛行員。

「信息在眼前,操縱在指尖。」該部某站站長湯海寧說,所有的信息、電抗、武器控制全在手上,飛行員要熟練掌握每一個按鈕的操控邏輯,「玩轉裝備」。

揭秘飛行員隊伍

部隊地處大西北戈壁灘,一批批「最優秀的空戰精英」來到這裡。這樣一款戰機,已經突破了傳統飛機的概念,它是一部集信息交匯、信息傳輸、信息處理於一體的智能化平台——更要由信息化的頭腦來駕馭。

28歲的白龍是這支部隊里最年輕的飛行員。「剛來這裡時,見每個人桌上都是山一樣高的書籍資料,感覺不像飛行員,倒像老學究。」他說。

對於已經能夠熟練駕馭三代機的白龍,「能飛」殲—20並不困難,「能打」才是關鍵。「要學的東西太多了,雷達系統、電抗系統、武器系統,還有數據鏈中其他結點的工作邏輯……」白龍說。

作為整個作戰體系中強大的信息結點,殲—20要求飛行員不但是單架飛機的駕馭者,還要是一名具備全局掌控能力、處置決策能力的指揮員與戰術家。

「因此,我們挑選飛行員,最看重他的學習能力。」張昊說。這支飛行員隊伍中,有「軟體通」,有「編程高手」,有「金頭盔」獲得者,有「電子戰專家」……

他們的部隊地處大西北戈壁灘,一批批「最優秀的空戰精英」義無反顧來到這裡,為的就是讓國家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在自己手中發揮最徹底的作戰效能。

當初決定來這裡,白龍「沒有一秒鐘的猶豫」——從他穿上「空軍藍」的那天起,「飛最好的飛機,當最棒的飛行員」就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

如今,他的夢想「實現了一半」。「另一半,要靠今後的努力。」他說,「這裡不光有最先進的飛機,還有最先進的理念、平台和流程。

未來,我們不僅要『飛出去』,更要把先進的理念『撒出去』。」「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白龍笑著說。

中國的第五代隱形戰機殲-20已經小批量進入空軍服役。

雖然這款新的戰鬥機在技術上已經具備操作性,但它在大批量服役前仍需克服一些技術障礙。

殲20

目前開始服役的殲-20僅是小批量的,因為中國還不具備量產這款飛機使用的WS-15發動機的能力。實際上,大多數西方分析人士認為,為殲-20提供動力的是俄制的AL-31FN發動機。

但消息人士對《南華早報》說,事實並非如此。一名接近解放軍的中國消息人士對《南華早報》說:「(殲-20)還有一系列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包括WS-15發動機的可靠性、(飛機的)控制系統、隱身塗層、機身材料和紅外線感測器。」

殲20

這名消息人士說,雖然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技術問題,但中國還是決定先部署殲-20,這是因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給中國造成了威脅。

今年晚些時候,還會有更多隱形戰機加入解放軍空軍。這名消息人士說:「中國迫切需要展示自己的進步。」

雖然北京為了應對F-35,正在加快殲-20入役的步伐,但中國的這款戰機,不太可能直接與美國的F-35或與它同出一門的F-22「猛禽」隱形戰機對抗。

F-22

殲-20外形比「猛禽」更大,它更有可能是為了打擊支持空中行動的美軍加油機、空中預警機和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JSTARS)飛機而生。

在廣闊的太平洋上,燃料至關重要,摧毀一架加油機可以起到與擊落一架敵軍戰鬥機同樣的效果。

殲20

中國正在開發使用衝壓噴氣式發動機的「霹靂」-15導彈,這款導彈的射程達120英里(約合193公里)。「霹靂」-15導彈引發美國空軍高層的恐慌。

空軍作戰司令部司令赫伯特·卡萊爾說,美國迫切需要對落後的AIM-120「阿姆拉姆」導彈進行升級換代。

卡萊爾2015年在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講話時說:「我們如何反擊它?我們接下來要怎麼做才能應對這一威脅?」他隨後在接受採訪時說,反擊中國的新導彈是美國空軍的「重中之重」。

F-22

事實上,問題並不僅僅在於「霹靂」-15導彈的射程超過「阿姆拉姆」導彈,在殲-20裝備了「霹靂」-15導彈後,中國可以攻擊加油機和監視與偵察(ISR)飛機,而這些飛機對於太平洋上的空中行動至關重要。

雖然還沒有關於殲-20的具體數據,但這款飛機可能具有高速、遠程、隱形和有效載荷重的特點。更小的雷達散射截面、高超音速並攜帶「霹靂」-15導彈,可以讓殲-20對美國空軍在太平洋戰區的加油機、監視與偵察飛機造成威脅。

殲20

正如蘭德公司在2008年報告中指出的,在一次模擬戰中,中國生產的衍生版蘇-27「側衛」,可以利用遠程空對空導彈,消滅美國的加油機、ISR飛機、海上巡邏機和指揮控制飛機。

從目前公開的照片來看,中國殲20隱身戰鬥機的彈倉目前來看是裝不下AKD-20這等巨大的巡航導彈的,但是殲20隱身戰鬥機完全可以學習美軍退役F-117轟炸機,其攜帶兩枚精確制導炸彈,完成了打擊伊拉克40%以上的戰略目標。

而殲20彈倉完全可以裝載的下。為了安裝大型炸彈,殲20還可以利用原來掛載超大個頭的4個副油箱位置,完全可以掛載四枚防區外投擲武器。而攜帶4個副油箱增加了航程,彌補了發動機推力不足的弱點,令人感嘆成飛工程師的大智慧。

殲20

依照殲20隱身戰鬥機的現狀,完全具備了殲20在中程、遠程空戰中,取勝F-22隱身戰鬥機的能力。同時,殲20完全碾壓周邊各國的F-15、F-16等沒有隱身能力的戰鬥機。殲20的隱身能力得益於優良的材料運用、合理的雷達運用。

目前來看,在與美日衝突過程中,除了對日本九州島、沖繩地區進行空對地打擊,由於得到火箭軍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轟-6K戰略轟炸機,海軍潛艇發射巡航導彈的支持,美日上述地區的雷達站、機場、港口、基地等目標,極有可能在殲20隱身戰鬥機還沒有出動前就被摧毀。

殲20彈倉打開

具備隱身作戰能力的殲20配合大容積的機內和外掛油箱,制空時間遠遠超過美國空軍、日本航空自衛隊的第三代戰機。在空戰中,對付日本F-15J、F-2戰鬥機擁有完整的隱身優勢。美日由於沒有隱身優勢,將會徹底的失敗。

在對地攻擊過程中,目前中國另一款主力攻擊機殲16,能否配合殲20?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殲20的隱身優勢遠遠大於殲16,殲20最適合的任務就是在高密度的防空區內,執行踹門任務。

將地方雷達網打掉,而殲16由於沒有隱身能力,其只適合執行「炸彈卡車」任務。

殲20腹部彈倉

而殲20可以對沖繩等地執行空襲任務。如果地面、空中雷達無法在遠距離(200公里範圍內發現殲20)殲20隱身戰鬥機就可能利用防區外投擲導彈對其機場機型空襲。

而這樣的空襲,用殲16多用途戰鬥機風險要大的許多,因為日本的雷達能夠在遠距離率先發現殲16。

殲20

而如果殲20隱身戰鬥機首先發動對沖繩的襲擊,日本很快將會得到美軍的支持,美軍F22隱身戰鬥機輪訓沖繩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

但是在日本九州島周邊服役就不同了,這個距離上美軍較少,一旦出動殲20,憑藉其空戰優勢、對地攻擊隱形有事,極有可能考慮先打日本西岸目標。而對付南邊國家,則無需動用殲20隱身戰鬥機,殲20隱身戰鬥機有其戰略部署的需求性。

XLW

殲20服役後在幹什麼?俄這次說出了實話

近日,據俄羅斯科學報發表文章稱,中國殲20戰機已經服役,不過,殲20戰機當前尚未正式編入作戰序列,而是投入到和第三代半戰機的對抗演練當中。

以便能讓中國尋找出一套和隱身戰機對抗的方法,不過,殲20至今還缺乏空中加油這一關鍵作戰能力,這中情況已經讓中國軍迷感到急不可耐了。

殲20戰機當前尚未正式編入作戰序列,而是投入到和第三代半戰機的對抗演練當中

據悉,2016年年底前夕,中國空軍近百架戰機彙集到甘肅的鼎新機站(空軍基地),參與到本年度最新的「紅劍」軍演中,其中,場站內還驚現兩架殲-20。

「紅劍」軍演不同於中國空軍其他按照演習組織方的計劃推進的軍演,它是一種貼近實戰的對抗性演習,至今只進行了短短几年。

殲20至今還缺乏空中加油這一關鍵作戰能力

相對而言,「紅劍」軍演與美國大名鼎鼎的「紅旗」軍演十分類似,而「紅旗」軍演正是主要用於測試和訓練美國和盟國空中力量的對抗性演習。

這裡強調的對抗性主要體現在演習不預設演習腳本,而且演習採用「紅藍對抗」(紅方代表敵軍,藍方代表我軍)的形式來組織。

目前,中國空、海軍裝備的作戰飛機型號不下20種,空、海軍航空兵基層部隊平時很難有交流、切磋技戰術能力的機會,而「紅劍」軍演則給中國軍隊中的各路戰機和高水平飛行員展示軍事素質的機會,也能讓後勁的戰機和飛行員找到差距,迎頭趕上。

客觀上說,雖然殲-20已經入役,但距離形成初始戰鬥力還有一段較長的距離。按照國際通常的標準,這一過程可能需要2-3年時間。

殲-20在這段時間內,接裝部隊要對殲-20的各方面技術性能進行全面測試,而且這種測試最好是貼近實戰的對抗性演習,而非傳統的按演習計划進行推演的非對抗性演習。

「紅旗」軍演正是主要用於測試和訓練美國和盟國空中力量的對抗性演習

正是首先出於測試殲-20和訓練部隊的任務,將殲-20投入「紅劍」軍演無疑是明智之舉。

據稱,近些年,美軍也將F-22扮演的「藍方」角色逐漸變換為「紅方」,這表明,美軍也忌憚敵軍用可隱身的五代機來挑戰其數量占多數的F-16、F-15等四代戰鬥機。

據稱,在2016年底進行的「紅劍」軍演中,中國空軍就出動了攜帶電子戰吊艙的殲-11D電子戰機,而該型戰機被認為是美國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的中國版本。數年前,外媒透露了美軍F-22在「紅旗」軍演中被EA-18G擊落的消息。

出於測試殲-20和訓練部隊的任務,將殲-20投入「紅劍」軍演無疑是明智之舉

與此聯繫推測,中國軍方或正在以殲-20充當「紅方」來研究怎樣對付隱身戰機的方法。畢竟,中國空、海軍的戰機陣容還是清一色的四代機,還有少量剛服役的四代半戰機。

因此,殲-20對於中國軍方來說,似乎扮演「紅方」,即讓基層部隊了解怎樣反制隱身戰機似乎更能提高整體戰鬥力。當然,在對抗中,殲-20也獲得了一些反對抗經驗,也為其進一步改進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事實上,J-20戰機完全服役實際扮演的角色意義並不大。有意義的是它能幫助解放軍空軍了解隱形技術。

自中國五代戰機J20得誕生似乎就沒有得到過外界中肯,對中國自主研製能力的懷疑是西方軍事界的通病。近日有英國路透社的一篇報道更是無稽之談。

殲20可幫助中國空軍了解隱形技術

文章稱:J20的款式與俄羅斯在隱形戰機研發初期的一架樣機極為相似,這顯示俄羅斯可能曾暗中幫助中國,俄羅斯之所以幫助中國,是為了在中國這個日益強大的軍事大國的國防能力上與其它軍事大國競賽。

該評論甚至煞有介事的說「看起來他們得到了那些與米高揚有關的文件。這個飛機是俄羅斯國防部在研發隱形戰機時沒有採納的一個機型。」他說。他還表示,目前尚不明確這種技術的轉移是否合法」,這種說法是因為中國官員曾應邀參加過米高楊的首次公開展覽。

米高揚設計的隱形戰機

真是無奇不有啊,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國擁有正在服役的、可躲避雷達探測的第五代戰機,俄羅斯預計要到5到6年之後才能開始生產這類飛機。而中國J-20的試飛成功則意味著中國已經緊隨美國之後掌握了五代戰機的技術,儘管中國還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將這個機型進行完善。

對國J-20戰機於1月完成首飛試驗,俄羅斯對J-20試飛的評價一直不高,顯然在毛子口風裡,比不上他的T-50,甚至稱J-20「很難被稱為五代機」,「J-20顯然無法與美國F-22,更不要說蘇霍伊的T-50形成競爭」。

一個如此貶低J-20的專家怎麼可能會是提供技術的師傅?一個連自己都還沒有完全搞懂的技術又如何來傳授於他人?英國人得腦子是不是被此次暴動砸暈了亂說一氣。

俄羅斯認為殲20比不上他們的T-50

還是日本最近的評論比較中肯,J-20實際上與美國的F-22武器搭載情況差不多,兩枚短程空空導彈和六枚中程空空導彈。

如果J-20隻用於攔截,它將會成為何種截擊機?解放軍空軍在未來的衝突中將如何使用它?這可以從俄羅斯在整個冷戰時期,為了摧毀飛過西伯利亞的美國轟炸機所研發了大型快速截擊機得到解答。也就是說,J-20的成功將為解放軍在未來戰爭中快速截擊美軍戰機立下汗馬功勞。

殲20可能會扮演截擊機角色

事實上,J-20戰機完全服役實際扮演的角色意義並不大。

有意義的是它能幫助解放軍空軍了解隱形技術。所以,中國能夠發展專門用於打敗它的技術。如果J-20能夠作為有用的截擊機執行任務,它可以在可能的空戰中幫助抵禦美國來襲的轟炸機,甚至可以在地面和海上對美軍隱形戰機予以絞殺。

殲20還有一秘密武器:蘇35和T50都比不過

殲-20隱形戰機的性能,西方非常關注,其作戰能力應該與F22相當,按中國的傳統,殲-20肯定還有一些撒手鐧武器能夠碾壓F22才會裝備。中國的戰鬥機師法美俄,各取其長處加以綜合為我所用。美國的電子和雷達包括發動機,確實有其過人之處。

圖204客機做為J-20雷達試驗台

而俄國飛機的機動性及其在個別性能上也有牛比之處,比如等離子隱形,遠程導彈技術,超音速武器等。除了這些,殲-20也許還有一個秘密武器,全世界只有蘇-35和T-50有裝備。

圖204客機做為J-20雷達試驗台

那就是L波段前緣襟翼相控陣雷達,據說可以老遠發現隱形戰機,而且增強戰鬥機側掃角度,更大範圍發現目標。俄羅斯新型L波段前緣襟翼相控陣雷達,被西方專家稱為另類「天眼」。

早在前幾年網上有流傳中國在某試驗基地用一架圖204客機做為J-20雷達試驗台,外形奇特,五角大樓分析後認為很可能是中國師法俄國蘇-35,在測試殲-20的L波段前緣襟翼相控陣雷達,全世界只有蘇-35和T-50有採用此技術,而且俄國人一直對外不說具體數據。

L波段前緣襟翼相控陣雷達,L長波之所以可以破隱形是因為波長與飛機尺寸的一半接近時會發生諧振而破一切隱形設計,缺點是定位精度過低。俄國人為什麼熱蹤於此,不知什麼原因,不過肯定有其特色地方。

T-50與F-22雷達對比圖,前者有前緣襟翼相控陣雷達

據說F-22、F-35隱身機主要是針對X波段的火控雷達來優化的,對於波長較長的L波段的雷達波的隱身能力要打折扣,可以和隱身飛機上的突出部分產生一定的諧振,增強對隱身目標的探測能力。

同時L波段雷達波對隱身目標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在於它不在一般雷達吸波材料的最佳吸收波長範圍之內,不會因為目標使用了吸波材料而大幅降低雷達探測能力。

SU-35襟翼相控雷達

L波段襟翼相控陣雷達的最大特點是將整個雷達系統安裝在戰鬥機的前緣襟翼內,整個雷達系統本身就是戰鬥機的前緣襟翼。蘇35戰機每個襟翼內共有3個塊狀單元,內含12個發射模塊,整個系統非常緊湊。後來T-50上也有採用此技術,從世界範圍內看,這是俄羅斯的首創。

中國也覺得此技術有獨到之處,採用一架退役圖204客機,在其機身前部加裝殲-20機翼雷達做為技術驗證機,同時機頭裝上相控雷達,此機後來交付西安閻良中心進行技術驗證。

非獨中國,美國F-35也學習俄國技術,採用了類似機翼電子對抗裝備。

測試F-35設備的波音-737

這架測試F-35電子對抗設備的波音-737與中國那架殲-20雷達技術驗證機非常相似,至於各家技術誰厲害,只有內行專家才知道了。

美國對該L波段襟翼相控陣雷達系統做了深入的分析,最終認為這是一種先進的反隱身雷達,L波段雷達對探測、跟蹤、鎖定隱身戰機有獨功能。

殲-20

西方推測,中國殲-20極可能採用了L波段襟翼雷達,加上機頭下方的光電探測系統,使殲-20可以在較遠的距離發現隱形目標,為空空導彈打擊提供了足夠的預警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軍機終於揚眉吐氣:擺脫限制成功飛上珠峰
中國軍方最頂尖技術震撼全球:竟連美軍都沒有
印度竟敢戲耍俄羅斯:普京暴怒下了這樣的命令
剛剛!中國走出通天大路!顛覆世界格局
韓國又狗咬狗!文在寅又拿另一韓國前總統開刀

TAG:西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