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13世紀,笑聲可能被視為罪惡的象徵

在13世紀,笑聲可能被視為罪惡的象徵

相信「微笑」在大部份的眼中都是一種禮儀的表現。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都會以微笑示人,以表達友善溫和之意,可見微笑這一個動作對於一個人的形象來說,有著正面的調色作用。看來,並沒有人會不喜歡微笑吧?

但原來,微笑並不是一直都這麽受歡迎的。隨著不同時代的變遷,微笑的地位和含意亦有著巨大的變動。

微笑,於13世紀

事實上,在13世紀,人們並不喜歡女性的微笑。當時,人們只接受公認為貞潔女性的微笑,例如童貞聖母瑪利亞對耶穌的微笑。除此之外,女性的微笑只會被認為為危險和不體面的表現,而女性的笑聲甚至被視為罪惡的標誌。

Leonardo da Vinci-《紡車邊的聖母》 -圖片來源 twword

13世紀男性對女性微笑的厭惡,更是可以在達文西的畫作《蒙羅麗莎的微笑》的批評中一覽無遺。其中有藝術評論指出蒙羅麗莎面上的微笑有著一種吸引力,但那是一種奸詐的吸引力,由一個病態的靈魂散發而出,繼而散播著絲絲厭惡。

Leonardo da Vinci-《蒙羅麗莎的微笑》-圖片來源 hsps

微笑,於18世紀後期

在18世紀後期,很多畫像都把貴族女性描繪成淺笑的模樣,微笑才真正開始受到人們的一點接納。

發起這一場「畫像革命」的,是女藝術家 élisabeth Louise Vigée Lebrun。在1787年,她發表了一幅自畫像。畫中,她面帶微笑,並把牙齒露出。這幅畫在當時具有極大的爭議性,並遭受到各方的譴責。

Elisabeth Louise Vigee-Lebrun, Self Portrait- 圖片來源 khanacademy.org

而在1896年,電影 The Kiss中,一名女性微笑著親吻自己的戀人。電影播出後亦是惹來不少抨擊。

圖片來源 timetoast.com

雖然批評不斷,但在18世紀後期,微笑已經不再是不可觸及的話題了。

微笑,於20世紀

在20世紀開始,微笑終於開始越來越受歡迎。而廣告商在當中所起的作用是相當關鍵的。當時的廣告文化,多是宣揚產品背後的一些富歡樂色彩的故事,因而畫面上,笑容是一個必要的元素。

20世紀,正正就是女權漸漸得到社會各界關注的時候,人們開始視女性獨立為一大熱潮。這個熱潮和一些廣告有著互相呼應的作用。其中,Kodak Girl便是早期出現,能夠呼應女權的廣告之一。

《Kodak Girl》-圖片來源 Pinterest @Erica Y Canales

微笑,於今天

時至今日,微笑的作用已經和13世紀當初的意味大相徑庭了。

在今時今日的文化中,人們都視微笑為一種體面的禮儀,在公眾場合,我們都必須微笑以示得體大方。女性的微笑,亦給人和善的感覺。反之,若一個女性不微笑的話,就會被視為生氣或是不滿的表現。不過有些天生「黑臉」的女生便作出反擊,為甚麽女生一定要笑臉迎人,難道擁有一張天生的「resting bitch face」也是罪嗎?

在現代社會中,不論男性或是女性的工作中,很多時候都與微笑牽上關係。尤其當一份工作中需要和顧客交流的話,若沒有了微笑的話,可能就會被視為態度欠佳了。不過,人亦不需要刻意時常表現得笑容可掬,其實做人真誠,笑與不笑,也只是選擇而已。

文字:ELISE / HOKK FABRICA

設計:SONIA / HOKK FABRICA

本文為HOKKfabrica原創專稿,尊重作者版權,如需轉載敬請徵得作者同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f 的精彩文章:

5位時尚模特,5個刺青背後的故事
為什麽印度教的一些神佛擁有一身藍色皮膚?
百年歷史:早晨報紙的時尚
神奇女俠的前身-Miss Fury
Chanel解放了女性,但Saint Laurent卻給予了女性權力

TAG:H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