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真功緊與松、鬆緊緊、松不離!太極拳「極剛」是煉出來的而不是「鬆柔虛空」出來的

太極拳真功緊與松、鬆緊緊、松不離!太極拳「極剛」是煉出來的而不是「鬆柔虛空」出來的

大凡談太極者無不談鬆柔,其不知太極之鬆柔亦是分階段有層次的,而不能一概而論。有的人認為太極只能鬆柔不用力,而且要大松大柔,還要空松空柔;有些人張口閉口這也不是太極的東西,那不是太極的東西,簡直非要純潔太極不可;更有甚者大講特講太極拳不用力就可打人!?似乎除了鬆軟綿柔和不用力之外,其它什麼都不是太極。

殊不知,太極乃陰陽相濟之謂,太極拳乃是剛柔相濟之拳。太極拳的「不用力」並非真的不用力,也不是不要力,只不過是拳者學會了用力之後的意力合一的一種感覺而已,是因為拳者力出自然而不覺的、熟能生巧的、不力而力的自然現象。

太極拳雖講究「四兩撥千斤」,不講以力勝但仍是力贏,亦沒有否認力的作用,乃是周身之力的協調運用的結果,是用活力不用拙力的技巧,並無玄奧和神奇,亦不過實實在在的用力的技藝。柔化雖是太極拳的特長,但不是全部,雖然講「運勁如抽絲,」但還須要「發勁似放箭」,柔只是其表,而剛必在其中,不鬆柔不太極,一味鬆柔亦非太極,只有剛柔相濟的,外柔內剛的,虛實瞬變的,化打合一的,才是真正的「太極」。

無論任何拳術,雖形異而質同,硬則易失,軟則被欺,柔中無剛則軟,剛中無柔則硬。交手時,柔中無剛其速不疾,剛中無柔其攻不堅,軟硬兼施才是真技。所以說,任何拳都不能離剛柔,只柔只剛都是錯,惟有剛柔相濟是真藝。

太極拳,若歷史地看待,乃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是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地吸納、融合、分化而完善成熟的。太極拳不是真空地帶,更不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也不可能不受他拳的影響而不吸納和借鑒。太極拳不過融內養生於手搏之術,取它拳之精華,集各家之長充實提高而完善。

太極拳亦不能違背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無所謂純與不純,更無所謂正宗不正宗;太極拳只有真假、對錯之分和層次高低之別。太極拳諸家各派,雖式有別,其法有異,風格不同,而其理則一貫,惟理陰陽、用剛柔、變虛實而已,若離拳意而為之,終不為拳。特別是技擊之道,萬拳皆通,殊途而同歸。拳不離攻防,法不離奇正,變不離虛實,用不過剛柔,練不過鬆緊,拳到高層始乃一。

太極拳之特點,總不過「內外兼修、健武一體」。雖然有人說:太極拳不過「氣勢而已,用勢即太極」,其說不錯,但並不那麼簡單,不可妄臆其意。「氣勢」即神態、神氣、神意,它能反映出一個人內在的精神氣質,內在的精神氣質,亦可轉換成為一種無形的能量而釋放,所謂「咄咄逼人」是也,「神」斂於內而射於外可入敵之髓,令敵不寒而慄、不戰而退。氣者,神也;勢者,態也。態勢者不過動靜、虛實、開合。所以,陳鑫說的「虛實、開合即為拳經」,著實有其道理。虛實、開合若再深入具體,亦不過「鬆緊」而已。松則蓄能,緊則釋能,鬆緊乃是一切運動之根本,離開鬆緊人將停止一切運動,何況拳乎?人的屈張、伸縮、虛實、開合、剛柔等等,都是鬆緊之為。

太極之理,大亦陰陽小亦陰陽。太極拳若將陰陽具化,則大亦鬆緊小亦鬆緊,無處不鬆緊,鬆緊即是陰陽,即是虛實,即是開合,即是太極。當然,太極拳之鬆緊,有其特定的拳勢要求,而不是機械的鬆緊運動,是心身合一、形神合一、內外合一的,有機的鬆緊運動,是精、神、意、氣、力、筋、骨、皮、膜、肌與手、眼、身、法、步高度融和的與協調的鬆緊運動。

所以說,太極真功緊與松,鬆緊緊松不離中,鬆緊瞬變蘊玄機,一松一緊一太極,悟透鬆緊功始成,功成鬆緊亦全非,非緊非松非非松(拳論所述之「似松非松」)。鬆緊本是一根繩,剛柔虛實鬆緊中,慢松慢緊內力堅,瞬松瞬緊力推山,能松能緊自運化,鬆鬆緊緊拳無敵。拳之鬆緊有神形之分,太極拳者乃神形合一之謂。

太極拳要以神意為先,鬆緊為要,要形神若一,內外合一,和中而濟,依而中行,本中而運,由中而發,守中而用,處處不離中,處處不失中。中即是太極。太極拳,首重內功訓練,內者中也,心也;內功者,形神合一,力由心發,勁由內換。太極之真功修鍊,萬萬不可舍本求末,只在外形上做文章;更不可離武而拳,紙上談兵。柔雖能克剛,但柔不能摧堅,摧堅還是要靠剛,剛不僅能摧堅亦能制柔,所以剛柔不可偏。太極拳雖然不能無柔,但只柔不剛,只慢不快亦不過遊戲而已,娛樂健身尚可,戰之卻難,即便戰之不敗,毫無殺傷之力,亦不能有效制敵。

太極拳是內家拳的典型代表,與形意、八卦並稱為內家拳的三大正宗流派。內家者,內功也,內外兼修,健武一體,強身禦敵之謂也,有所謂「犯者立撲」。人們形象地把內家拳功夫概括為:「太極的腰、形意的胳膊、八卦的腿」;亦或稱之為「太極的柔,形意的剛,八卦的巧」。三者缺一則內家功夫不全,或者說不是完整的內家拳功夫。太極的特點雖是柔在其外,但剛在其內。太極以靜制動,弧形走化,螺旋運轉,腰胯爭合,力發瞬間,驚彈抖顫;形意乃硬打硬進,五行變換,足蹬身縱,整體齊發,剛烈迅猛;八卦則為一式多步,讓中定橫,擰身發力,以動制靜,以巧取勝。三家雖形異而法別,然內一果同,相輔相成。早年孫祿堂先生力主太極、形意、八卦統一說;姚馥春、姜容樵二先生亦在其合著的《太極拳講義》中亦力倡三家合一。

故前輩多三家兼練,由是,孫祿堂先生在繼承武氏太極精髓的基礎上,吸納形意、八卦之精華,而創孫氏開合太極,亦稱三合一太極拳,並使其太極拳更具內家拳風格而獨具特色。即便單練太極的前人,亦非只柔,多通過大桿抖把等來彌補勁力之不足,如揚、武、陳各家前輩皆如是,特別是揚、武兩家前人練武用的大鐵槍皆有七八十斤重。

太極拳健身(包括修身養性、健體療疾。)的效果儘管明顯,然而健身並不等於拳,也不是太極拳的全部,但太極拳的健身與練武和技擊並不矛盾,作為一種拳術,太極拳並非單純的健身之術,而是在練拳中健身,健身中長功,太極拳是練能養戰能用的、健武一體的拳術,其本質核心仍是技擊,健身只不過其功能之一而已。

太極拳雖外顯於柔,但其拳仍不過是「柔練剛用,慢練快用,低練高用,背練順用」之術,只有「極柔軟然後極堅剛」,才能達「棉里藏針,棉里裹鐵」之真功。我們不否認太極拳的健身功能,也不反對太極拳鬆柔的作用,但我們只渴求太極之真功的到來,因為太極真功不僅僅只是鬆柔虛空,還要有「無堅不摧」的堅剛;我們不厚非人們把太極拳當成健身娛樂的工具,但我們不希望太極拳永久地被當成遊戲或娛樂表演的工具,我們只希望恢復太極拳的拳學本質。

因為,今之國門已開,太極拳已走向世界,太極拳的本質仍是武術而非舞術,我們不能總是拿文字或光靠嘴皮子去跟人家交流,必要時還是需要有拳腳的功夫的,武術的最終結果還是要靠真功夫說話。因此,我們練太極拳不能只求飄飄若仙的虛無,更要求得太極拳的真功真技真藝,太極拳絕不能離拳意而為之,推手更不能只做遊戲(當然,不求真功者除外)。

太極拳雖以鬆柔人手,更要柔中練剛,柔中有剛,柔中寓剛,絕不能只一味地鬆柔,也不能只慢不快(切記,快不是努力較勁求快,而只是在慢的基礎上的加速而已),更不能只化不打。真正的太極拳功夫,要柔而不軟,剛而不硬,活而不散,慢而不僵,快而不亂;要柔中寓剛,慢中見快,虛實瞬變,不動如山,動若雷霆,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高來高就,低來低應,進打進乘,退打退跟,化打不分;要練拳推手相兼,多練散推,再過渡到散手;要做到周身一家,勁由內換,虛實相生,遇力則應,軟硬不吃,剛柔瞬變,化打無形;再從我順人背,任他巨力打,四兩撥千斤,進而達「極柔極剛極堅強」和「無堅不摧」的太極拳上乘真功之境。如是,太極真功指日可還。

最後再說一句:「太極真功」是汗水和苦水的結晶!而不是上天入地,抽坎填離、循經下海之為。「極剛」是煉出來的而不是「鬆柔虛空」出來的,那些想入菲菲,不想費力和吃苦就想能輕鬆步入太極真功之境的人猶如畫餅充饑,似竹藍打水,最終依然空空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刀光劍影無寒意,以武會友熱衷腸——第十九屆陳氏太極拳高級培訓班報道之三
知行合一太極拳(3)
練習太極拳的好處及練習時應注意那些問題
太極拳家向愷然「太極拳推手研究」,發即是化,不能化便不能發!向愷然先生練太極拳之經驗分享!
陳照丕晚年太極拳見解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