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場處理屍體的方法,最後一種竟然是做人肉軍糧!
古代的戰爭多屬於肉搏類的,一般需要很多很多的士兵組成各種各樣的方隊,既顯示本國兵強馬壯還能壯大聲勢,在戰場上什麼都可以丟,氣勢是萬萬不能丟的。現在戰爭中,各種武器輪番上陣:槍支、轟炸機、導彈甚至是核武器,古代的兵器比較落後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取勝,當然在古代也用陣法和計謀。但是主要還是靠人力。
古代戰爭參戰的人比較多,這就面臨一個問題,戰事結束後,戰場的屍體怎麼處理呢?如果放著不管的話,屍體慢慢腐爛,發出惡臭味不說,可能還會引發瘟疫等不好治療的疾病。第一種處理屍體的方法就是土埋。
兩軍對陣,由於通訊能力低下,極容易出現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潰敗局勢。既然不用再拿士兵的命去堆,獲勝方當然順水推舟,使勁兒抓俘虜。
但處置俘虜的方法就因人而異了,要是落在白起、項羽等人手中,那隻能算是倒了大霉,坑殺不解釋。
一般這種擔任打掃戰場和掩埋屍體任務的多是戰敗一方的俘虜,省時又省力。但是後來這個方法卻演變成了連活人都一起給埋了,就是所說的坑殺。通常是戰敗一方的俘虜被坑殺。坑殺就是活埋,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已經是屢見不鮮了:秦國白起就坑殺過40萬趙軍;秦末秦軍又被項羽坑殺了20萬。到現在,通過考古發掘,各種白骨坑、萬人坑也都相繼出現。
第二種可憐枯骨無人收
有戰爭就會有成敗,戰敗的一方不是被屠殺乾淨,就是逃跑或者撤退,昔日的戰友就算是死在自己身邊,也是沒有時間去處理。而戰勝的一方,會考慮要不要處理這些屍體。處理了還好,會讓死者有一個長眠的地方,如果不處理那就是屍橫遍野。不過,不處理的情況很少發生,因為不處理屍體就很容易發生瘟疫,最後損失的還是戰勝方。
第三種:築京觀
在1410年,張輔率軍對戰安南軍,並且以勝利告終,殺死2000名以上的俘虜「築京觀」,勝方想要炫耀自己的戰功,所以築京還是很常見的。
第四種:用火燒
這個火葬和現在的「火葬」可不一樣,這裡的火葬就是不想挖坑,又怕瘟疫傳染,就把屍體集中在一塊,一把大火燒了就行了。比較省事。
還有在西方這種方法比較盛行,在他們心目中火焰有凈化人靈魂的作用,這樣人就能夠轉世,或者升入天堂。
第五種:『人肉軍糧』
古代物資匱乏,即便是戰勝的一方,往往也會面臨糧草短缺,士兵食不果腹。逼不得已,有些時候,餓極了的士兵或者軍營,會以敵軍屍體為糧,以求生存。
《三國志·魏書·程昱傳》中就有過這麼一段記載:「初,太祖(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曹軍軍糧不足,便以人肉相食,吃了三日。
※韋小寶老婆你最喜歡誰?
※周傑:被黑的最慘的小朋友
※六脈神劍,吹牛有點不著邊,段譽學會是因為家族血統
※《水滸傳》人物綽號,一個比一個不要臉能吹?
※武則天養了多少面首,原來這麼做還有政治原因!
TAG:屌絲煙灰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