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中國航天、量子軍備材料再突破 他們才是中國最寶貴的財富
經過多年的卧薪嘗膽、韜光養晦,中國軍工終於迎來了復興時刻,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軍民融合的不斷發展,人才隊伍的逐步擴大,眾多裝備科技成果不斷湧現,如今中國軍備爆發可謂已成一種基本趨勢。
而這些成就不是用來糊弄人的,中國超出預期的成就也是實實在在的。
剛剛過去的這不到一年時間,中國的重大裝備科技成果動不動就以「世界第一」的姿態集結亮相:如「墨子號」衛星、國產大飛機C919,再如高鐵列車「復興號」服役、可燃冰試采成功、量子計算機、量子雷達引領世界等等……
「厲害了,我的國。」當自主創新的速度和進度頻繁被刷新,國人的科技自信也一次次被點燃。而目前中國國防工業的任務已成為創新者,而不是模仿者,這就包括與導航、探測、指揮控制、大數據分析、作戰管理和先進航空航天材料、衛星、通信和信號情報等相關的技術。而這些的實現自然離不開我們偉大的科學家們的忘我付出。
就在「十一」國慶長假期間,在上海交大材料學院的試驗車間內,各項材料工程科研並未停歇。由王浩偉教授帶領的超強納米陶瓷鋁合金研製團隊,正在加緊攻關,並通過3D列印方式製備陶鋁新材料構件。目前,這種神奇的航天軍工材料已經用於天宮一號二號、量子衛星、雷達、氣象衛星等關鍵部件,正助推國產大飛機用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材料,並將帶動航空及其他相關領域步入更輕、更節能的新材料時代。
「《自然》雜誌剛發表了國外的相關成果,但我們這一材料測試性能指標,已比西方發達國家高出許多,是一個大的突破。」王浩偉對歷時30年研發而成的寶貝材料非常自信,這位60後「長江學者」笑著說,過去是西方對我們禁售,今後要「倒過來」——我們現在有能力對他們禁售。
眾所周知,材料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強度和剛度,陶瓷雖然很脆,一摔就碎,但是陶瓷的強度和剛度都很強。從陶瓷刀、陶瓷裝甲到陶瓷防彈衣,要論硬度,其實陶瓷比鋼鐵硬很多,鋁則是最常用的輕金屬,韌性不錯——但,剛度不足,容易變形。
因此,這次新材料的問世突破了外加陶瓷鋁基複合材料塑性低、加工難等應用瓶頸,解決了材料從實驗室走向實用裝備的系列難題。這其中,王浩偉教授就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而對於王教授的評價,其同事馬乃恆教授說,「王老師就是一個永不服輸的拚命三郎。」一個大教授樣品腐蝕都是親自做,有一次氫氟酸灑到左手導致嚴重灼傷,一個多月手纏繃帶,更要命的是,有一次當王浩偉教授發明的新材料第一次超過了設計指標,他激動萬分,突發心臟病暈倒在現場,120搶救才免遭不幸。
王浩偉講述陶鋁新材料的靜態力學性能
同時對於這一新材料的問世,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成教授認為,這一納米陶瓷鋁合金「材料性能高大上,綜合成本接地氣」,在軍民融合方面可以大有作為。王浩偉也信心滿滿地表示,「材料上天是實現『國強』,下一步還要為實現『民富』貢獻它的力量。」同時王教授也表示,「在不停的自我超越中,我感受到滿滿的幸福!現在,我經常感謝不斷給我們加壓的人,是他們才讓我們變得更好。」
沒錯,曾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下足了勁,用盡了手段對中國實行科技封鎖和禁運,包括一些國內安插勢利等。不過,西方卻低估了中國的能力,不封鎖技我們或許5年才可以攻克;封鎖技術,中國3年就可以突破。中國的科學家不服輸、不認輸,嘔心瀝血幾十載,終成一代天之驕子,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從無到有。為日益強大的祖國點贊!更為這些默默無聞的科研工作者點贊!!
※捷報!中國量子軍備再傳喜訊,實現世界首次洲際通信,四國來合作
※越封鎖越出彩!關鍵技術只美法掌握 今被中國成功打破 法國提合作
※坐不住了:8年0訂單!百億裝備大單後,中國新核堆技術再超韓國
※中國三大裝備齊發力!將改變世界裝備運輸格局,西方感嘆步伐太快
※總兵力160萬,擁核彈130枚 裝備就愛買,鼓勵女兵向全球 展實力
TAG:妞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