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指什麼?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7章及啟示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指什麼?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7章及啟示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此章之意是借「善行」、「善言」、「善計」、「善閉」、「善結」五者來申述體道的聖人無為自然、潛移默化的特徵。有道的聖人,在處事接物、言行舉止上,應因時順理,自然而然,至簡至易。當行則行,是謂「善行」。當言則言,謂之「善言」。有道的聖人,因明了事物自然之理,不執己見,雖言而無弊病可謫,此謂「無瑕謫」。以道待人者,眾人必群策群力,其效力而不計其利,事事物物,均有條有理,是謂「善計」。孟子曰:「固國不以山谷之險。」以道治國,人皆體德,則「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此謂「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接物必以道,如離道而求於人和者,相似以繩索捆約,終於不固而離散。以道接物者,雖千里之外必應之。是謂「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因此,有道的聖人,視物與我同體,視人與己同心,雖有人物不如己者,卻無分介之意,無厭棄之心。故以常善救助於人,救助於物。這是以己之明誘導人物仍以為明。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此謂要妙。」

舉心運念符合於道者,是謂善人。言行舉止,背道徇私者,是謂不善人。所以,不善人常以為善人為師,導己為善。善人如沒有不善人,何以稱善?所以,不善人又是善人的資本。不善人,如不尊重善人以戒除不善,善人若因已之善而厭棄不善者,那就必形成兩個極端。以已為有知於人者,是為最糊塗的人。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指什麼?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7章及啟示

啟示

1、此章是教導我們因材施教,順其自然。

2、在修心打坐時,不閉是善閉,何用閉穀道,通三關,開崑崙。從夾脊兩關,臍下元海,何竅要閉,何竅要開?終日用心用意去搬運,豈不可惜。善閉者出於自然,而關竅自然通透光明。周天自通。

3、無為之道,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體會到杳杳冥冥的大道而依舊像迷惑之人,無勝利之心。心既無,一身無不自然,同太虛而歸真空。合太上老君傳道的本意。

(接下來還要分別釋義《道德經》後54章,請繼續關注)

說明:本人研讀《道德經》並打坐煉丹多年,有所感悟,但是不敢說悟解了《道德經》,在學習《道德經》的過程中有所感悟,願與大家分享,理解的對與錯留待大家評說。如果有歧義那麼請您以道德經原文和中國道教協會原會長任法融的《道德經釋義》為依歸。本人有志於《道德經》的白話解讀和故事性解讀,如果您喜歡在淺顯易懂的故事和話語中體悟深奧的道理,請關注本人的頭條號「問道終南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問道終南山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重為輕根 靜為躁君 任法融釋義《道德經》第26章及啟示

TAG:問道終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