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們對日本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究竟了解多少?

我們對日本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究竟了解多少?

作者:趙亞夫,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歷史學博士。擔任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等

(趙亞夫老師)

我們關注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多與政治新聞相關。著眼點是,日本不僅不做歷史反省,而且惡意篡改歷史。在一般人眼裡,日本歷史教科書的名聲與靖國神社一樣臭。

近來,受日本政客有關釣魚島言論的刺激,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政論,抑或直言今天的日本就像30年代的樣子,中日必有一戰的推斷也反覆出現。那麼,今天的日本究竟與過去的日本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不能簡單地把日本的經濟衰退和政壇浮動與戰前相比,了解日本學校的歷史教科書對國民的歷史意識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或許是個不錯的角度。

歷史教科書作用於國民的歷史意識,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國民理應具有怎樣的歷史認同感,二是國民面對現實和未來理應具備怎樣的生存能力和發展視野。日本教育界為此特彆強調的是歷史感覺、歷史態度和歷史判斷。我們以往過於盯著它寫沒寫侵略事實,並不考究具體細節以及整體背景。結果是,儘管縱有正義的理由,但是因為不斷重複瑣碎的爭論,反倒使我們越來越忽略日本已有的進步,除了宣洩民族情緒外,被遮蔽的是一個現代國家所不可或缺的理性分析。

(日本歷史教科書書影)

1982年,我與金家瑞先生一同去拜訪日本史專家汪向榮先生。汪先生說:「日本是我們熟悉的陌生人。」這話至今難忘。

他的理由有二:我們對日本的了解,與日本人對我們的了解,很不對稱;在地緣上,日本離我們很近,兩國的交往史相當密切,而且也相當特殊,與我們和朝鮮、越南的關係不同;從歷史上看,日本人一向是主動學習中國的,除了科舉、宦官制度它不學,其他方面的制度幾乎都拿了去,並成功地消化成了自己的東西,而我們對它只能算是「隔海研究」。從明代的倭亂到中日大規模戰爭,都沒有促使我們把日本作為重點。早期的日本研究者中,有些影響的多是官員和新聞記者,以及部分留學生,純粹的學者極少。造成這種局面,有傳統歷史觀念的影響,有近代民族情緒的障礙和實用主義政治因素的干擾等。總之,對這個鄰近的蕞爾小國,我們不屑花太多精力。我們相信,只要中國足夠強大,日本是可以忽略的。在骨子裡,我們瞧不起日本,還因為我們認為,東亞文化即中國文化。

「自古以來」是中國人看歷史的一個思維定式。我們接受日本自古以來就是誰大服誰的論點,依照常識還習慣地把自古以來輸入日本的東西,都看成是自己的恩賜。前者是用實力解決問題,後者將日本文化置於中國文化「亞流」的位置。最典型的例子是「小日本」這個詞,除去情感的鄙視因素外,可以說的清楚的是,它領土小、人的個子小、心眼小,說不清楚的是「小日本究竟有多小」。世界範圍內,其領土大過德國、英國和義大利,它的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三位,等等。即使從自古以來出發,8世紀以後,日本一直很活躍,侵略朝鮮本也不是近代才開始的。

(脫亞入歐論創始人福澤諭吉塑像)

把日本局限在一個「戰敗」的對手、「仇恨」的對象來看,不是聰明的做法。日本的歷史教科書告訴學生,日本建國以後,就尋求最大的生存空間,古代它活躍於東亞,近代以後走向世界。它看中國是用世界眼光,以後和其他列強打交道,「脫亞入歐」依然是用世界眼光。我們怎麼不能將日本放在世界範圍內去了解它、把握它呢?不能想像,日本人教學生已在扎紮實實地謀划到50年、100年以後的事,我們還在跟它較勁眼前那點雞毛蒜皮的利益,僅因為經濟發展強勁,就說我們的未來充滿希望,而它已經毫無前途。

我看日本的歷史教科書,有種感覺,就是不能再像晚清那樣盲目自大。日本人的歷史意識中包含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如果能夠超越本國情感,去了解它做了什麼,理解它為什麼做和做了以後會怎樣,也許更有現實意義。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15級碩士研究生 雷曉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屠城之後:獨家照片帶你回顧日軍佔領下的旅順是怎樣一個人間地獄
為什麼日本總說自己是二戰中的「受害者」?
這群全副武裝的中國人聽從英國軍官指揮,鎮守威海衛:解密近代史上第一支中國僱傭軍
「華勇營」:英國軍官高度讚賞的中國「漢奸部隊」
這塊碑竟然是為鎮壓中國人的中國僱傭軍立的!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