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神秘武器揭秘:比核武恐怖的「上帝之懲」

中國神秘武器揭秘:比核武恐怖的「上帝之懲」

人類武器威力看似強大,但遠遠比不上大自然的力量。一場強烈地震、海嘯、颱風就能摧毀堅固的建築,奪走無數人的生命。

當今世界,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不斷惡化,全球部分國家和地區出現嚴重乾旱、水澇、颶風、霧霾等極端天氣。陰謀論則猜測這是個別軍事強國惡意使用氣象武器的結果。

這也並非天方夜譚。歷史上不乏運用氣象武器造成特定地區氣候異常的先例,隨著氣象控制技術在軍事領域的不斷運用,傳統的氣象武器已經升級成為具有大規模殺傷破壞能力的「末日武器」,使得氣象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其民用領域已屢見不鮮,如60周年閱兵的蔚藍天空,便是驅雲減雨的成果,包括2008年奧運會,人工干預確保了開幕式當晚沒有下雨。

那麼科技的發展,真的讓人類可以「呼風喚雨」嗎?氣象科技對未來戰爭會造成多大的影響,由於氣象武器破壞力太過驚人,2010年國際公約禁止作戰雙方使用「氣象武器」,但相關技術卻沒有停止。隨著氣象武器的發展,或許真能如俄專家所言,未來氣象武器能夠瞬間讓災害頻發的國家從地球上抹去。

台灣媒體報道,大陸已經成功開發出用於實戰的氣象武器,甚至危言聳聽的表示,美國和日本對於擔心北京將來是否會使用這種控制氣象的能力,引發海嘯對付美日設在島嶼的海空軍基地,還不得而知。

西方媒體也十分重視所謂中國氣象武器的進展,究竟是誇大其詞為自己開發此類武器營造氣氛,還是別有用心製造中國威脅輿論恐怕兼而有之,筆者認為,中國對氣象武器的研發已經有一段周期了。

氣象武器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靠人工影響局部天氣以求達到某種軍事目的的一種武器。簡單地講,氣象武器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為己方作戰創造有利條件的,如造霧、消霧等;二是給敵方軍事行動製造困難的,如人工降雨、控制颱風、閃電、製造酸雨等。

儘管氣象武器在技術上和軍事應用上還存在大量問題,但中美在研究氣象武器的技術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中國在氣象戰的論文和科研成果僅次於美國。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期間的雨勢,使奧運能夠在「晴空萬里」的理想天候下順利進行,印度人一度擔心中國氣象部隊將來是否也會使用這種控制氣象的能力,引爆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或使西藏境內的所有湖泊盈滿而下,淹沒下游廣大的印度北部地區。而日本和美國,也擔心中國利用氣象武器,發動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徹底將第二島鏈摧毀。

高頻電磁波發射器矩陣

探訪空軍某研究所 氣象武器絕非危言聳聽

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首都閱兵的蔚藍天空,是驅雲減雨的成果;2008年奧運會,人工干預確保了開幕式當晚沒有下雨。科技的發展,真的讓人類可以「呼風喚雨」嗎?人工影響天氣的原理是什麼?氣象科技對未來戰爭有哪些影響?帶著這些疑問,筆者近日專門來到空軍某研究所進行採訪。

「呼風喚雨」需要前提條件

一棟平平常常的四層小樓,樓前一塊用鐵柵欄圍著的空地上有一些密密麻麻的天線、形狀各異的設備,會讓你覺得此樓與眾不同。據該所副總工程師畢波介紹,在朔風中一圈圈轉個不停的那種設備叫風標,用來測風向和風的大小;那個金屬箱子叫激光測雲儀,上面不停閃著光的兩個光學鏡頭,一個用於往雲上發射激光信號,一個用於接受雲反射的光信號,然後通過光的速度就可計算出雲高。

高頻電磁波發射器矩陣

問起人工影響天氣的原理,該所總工程師白潔告訴筆者,人工影響天氣之所以在某種情況下能夠實現,是因為大氣層中存在著巨大的能量和各種不穩定因素,如果掌握了這些不穩定因素的變化規律,在一定有利時機和條件下,通過人工催化等技術手段,對局部區域內大氣中的物理過程施加影響,用較少的能量去「誘發」它們,就會發生巨大的能量轉換,使天氣向著人們預期的方向發展。

實際上,人工影響天氣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催化劑選型、作業方法選擇,到天氣的監測預報,缺一不可,而且各項工作都要做到準確無誤。即使是這樣,在萬里晴空的天氣下,也很難做到人工降雨,對於一些系統性的強天氣,比如大暴雨、大暴雪、颱風等,人工影響天氣的作用就顯得微乎其微了。

實驗室里造「雲霧」

沿台階而上,筆者隨白潔走進一個門口標著「航空大氣光學測試與評估」的實驗室。

實驗室里除了林林總總的各種儀器設備,位於實驗室一側一個十幾立方米的封閉圓筒狀房間引起筆者的注意。白總工介紹,這是實驗用的雲霧室。在實驗室人員的當場操作下,不到半小時,原本清晰的實驗室由透明逐漸變得模糊,最後變成白茫茫的一片。白總工告訴我們,這個雲霧室模擬出的雲霧與自然雲霧非常相似,國慶閱兵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最終使用的幾種催化劑,就是在這個雲霧室中通過幾個月時間的試驗優選出來的。

2009年9月30日夜,北京大部分地區細雨綿綿。2009年10月1日凌晨2時30分,小雨停止,但陰雲並沒有散去。為減輕和消除低雲對受閱空中梯隊飛行的影響,按照空軍預定計劃,共出動數架人工作業飛機,每架飛機裝載數噸高效環保型催化劑,依次進入作業區,由該所科研人員上機操作,按照一定的速率播撒。低雲在催化劑作用下,迅速消失,這才有了151架戰鷹秒米不差、準確無誤地通過天安門上空的壯觀場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該所政委滑兵賢告訴筆者,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中,及時準確的實況天氣資料就是巧婦手中的「米」。這次國慶閱兵前的天氣資料,就是由該所自主研製並裝備空軍上百個機場氣象台站的地面自動氣象觀測系統獲得的,然後通過該所研製的新一代氣象業務信息系統和預報保障工作站,彙集到國慶閱兵人工影響天氣指揮部。依靠這些高科技手段,空軍氣象部門提前4天就對國慶的天氣情況作出了準確預測。事後證明,國慶當天受閱飛機的起降機場以及飛行航線上的天氣情況,都與預報結果相吻合。

氣象變化對軍事行動的實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氣象武器絕非危言聳聽

空軍級專家、該所所長劉健文告訴筆者,目前國際公約禁止作戰雙方使用「氣象武器」,但一些國家一刻也沒有停止奪取「制氣象權」的競爭,其中美國等西方國家尤為活躍,在美軍報告《天氣-戰鬥力的倍增器:2025年擁有天氣武器》中,明確將氣象分析與技術列為重點發展的武器技術之一,並預測其作戰力量有望於2025年在一個中等範圍(小於200平方公里)內控制戰場天氣。

1998年,英國在沿西海岸向大氣層輸入電能,使對流層中的鎂原子電離產生一個密度可變的靜電屏蔽層,以控制氣團的運動,從而嘗試對半徑5000公里範圍內天氣的人工控制。

高頻電磁波發射器矩陣

可以預見,人工影響戰場天氣技術會在未來戰場中越來越多地得到應用,以人工影響天氣為主的氣象武器,必將是未來戰爭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對此,我們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警惕。

據介紹,隨著人民空軍加緊構建「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信息化作戰體系建設,空軍航空氣象科研人員將結合衛星監測、精細化數值預報模式、資料同化等先進手段,著力加強以天基信息為重點的空天地一體化信息裝備體系的研究和發展建設,以提高對極端天氣氣候的預測預警能力,為國家安全、軍隊建設和經濟發展打造堅固的氣象安全保障平台。

中國接連亮出黑科技:一神器徹底顛覆西方認知

從最巨大的輪船、飛機到最微小的納米機器人,從最堅硬到最柔軟的材料……人類一直在努力創造著、打破著各種世界之最。

這不,2013年,「世界上最輕的材料」這一紀錄被我國科學家打破後。

2015年,我國再次刷新紀錄,製造出0.12毫克每立方厘米的最輕材料。那麼,這些超輕的材料有什麼作用呢?

圖為中國科學家研製出的氣凝膠。

凝固的煙

這種世界上最輕的材料叫氣凝膠。氣凝膠其實並不是最近才有,早在1931年,人們就用二氧化硅製造出了它。氣凝膠的內部有很多孔隙,孔隙裡面充滿空氣,所以非常輕。為了形容它的輕,人們還給它取了一個外號——凝固的煙。

把這種用鎳做成的氣凝膠放在蒲公英上,柔軟的絨毛幾乎沒有變形。

2011年,美國科學家以鎳材料做出的氣凝膠,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輕的材料。

在真空中,1立方厘米的這種氣凝膠只有0.9毫克重,比空氣還要輕。

然而,作為世界上最輕的材料,它的紀錄還沒保持多久,就被打破了。

2012年,英國和德國的幾位科學家研製出了全球最輕的氣凝膠,他們還給這種氣凝膠取了一個非常酷的名字,叫作「飛行石墨」。1立方厘米的「飛行石墨」只有0.18毫克重。

「飛行石墨」這種氣凝膠還不沾水。

超輕「碳海綿」

100立方厘米大小的碳海綿「踩」在狗尾巴草上,纖細的絨毛幾乎沒有被壓彎。

2013年3月,我國浙江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碳納米管和石墨烯製備出了一種超輕氣凝膠,取名為「碳海綿」。它有多輕呢?在真空中,1立方厘米的碳海綿只重0.16毫克,而相同體積普通空氣的重量是它的7倍左右,比同體積的氦氣還要輕。

碳海綿如此的輕,它是怎麼做出來的?

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碳海綿裡面有大量的碳納米管和石墨烯,正是這兩種物質共同支撐起了那無數個小孔隙。就像大型的體育場館一樣,先用鋼筋做支架,再用高強度的薄膜做牆壁。而碳海綿,就是利用碳納米管做支架,石墨烯做牆壁。

以前,科學家雖然能製備氣凝膠,但由於工藝的緣故,難以批量生產。而現在,我國發明的新工藝,可以批量生產碳海綿。

圖為實驗室裡面有很多這樣的碳海綿。

纖維氣凝膠

追求最輕的材料,科學家們沒有止步。2015年,我國東華大學的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帶領的納米纖維研究團隊在超輕纖維材料研究上獲新成果,他們利用普通纖維膜材料開發出了一種超輕、超彈的纖維氣凝膠,經中國計量認證結果顯示,這種纖維氣凝膠的固態材料密度僅為0.12毫克每立方厘米。這比我國之前研製的碳海綿還要輕0.04毫克每立方厘米。

氣凝膠可以作為激光材料以及各種服裝或者是航空航天方面的材料。特別的是我國的863項目的激光技術就在研究這個。而且有報道說外軍的新型軍服有使用他做填充材料,因為強度大。

最輕材料可以用來做什麼

圖為帶有氣凝膠樣品採集器。

一、清理石油污染

氣凝膠所採用的材料不同,用途也會不同。像浙江大學研製的那種名叫碳海綿的氣凝膠,彈性很好,被壓縮80%後還可以恢復原狀。它對油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目前吸油能力最強的材料。現在的吸油產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重量10倍左右的油,而碳海綿的吸油量是它自身重量的250倍,最高可達900倍,神奇的是,碳海綿只吸油不吸水。

二、吸附星際塵埃

處理石油污染只是碳海綿的一個用處,早在1999年,美國航空航天局就利用氣凝膠的特性,用它來吸附星際塵埃。

在「星塵號」上,安裝有一個氣凝膠樣品採集器,主要用來吸附彗星塵埃和星際塵埃。

當「星塵號」探測器穿過彗星塵埃時,彗星塵埃的速度很快,約為6.1千米每秒,這差不多是步槍子彈初速的9倍。如果用常規方法收集這些塵埃粒子,由於過快的衝擊速度,彗星塵埃的的外形和化學結構會發生變化,有的甚至會完全被汽化。

為了在收集時不破壞它們,氣凝膠樣品採集器使用了硅基固體材料,內部有海綿那樣的多孔結構,99.8%的空間被真空填充,當塵埃顆粒撞上氣凝膠後,其減速並最終停止的過程就像飛機在跑道上滑行制動減速一樣。

三、隔熱和隔音

氣凝膠固有的特性使它們還能成為絕好的隔熱(保溫)和隔音材料。

圖中的氣凝膠用二氧化硅做成。

在下方火焰的燒烤下,上方的的花朵無損,氣凝膠表現出了強大的隔熱性能。

圖中的黑色材料也是氣凝膠材料,一個人把其頂在頭上,上方用火焰噴槍燒烤。

圖中可見,氣凝膠的表面已經變紅,而下方的人員無恙。

除了成為最理想的保溫隔熱材料,氣凝膠還是很棒的吸音材料。比如我國2015年研製的這種纖維氣凝膠,它可以在100-6300Hz寬頻段內的高效吸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陸網 的精彩文章:

美兩大軍種重大信號:美國「山寨」中國軍改
中國軍機終於揚眉吐氣:擺脫限制成功飛上珠峰
中國軍方最頂尖技術震撼全球:竟連美軍都沒有
印度竟敢戲耍俄羅斯:普京暴怒下了這樣的命令
剛剛!中國走出通天大路!顛覆世界格局

TAG:西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