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經》中怎麼描述的魂魄
文化
10-06
「百穀之實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亂神明胎氣零,那從還老地還嬰?三魂匆匆魄糜傾,何不食氣太和清?故能不死入黃寧。」
「玄元上一魂魄煉,一之為物景罕見。須得至真乃顧盼,至忌死氣諸穢賤。」
「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反魄道自然。」
「垂絕念神死復生,攝魂還魄永不傾。」
「和制魂魄津液平。」
「高拱無為魂魄清。」
人賴百穀以養身,調五味以悅口,而大患即由此而生。葷腥臭氣足以穢亂吾人之神明,致使胎中所受先天元炁凋零殆盡,如何能得返老還童之效?魂漂魄喪,後悔何及?若能漸絕俗食,專心食氣,存養太和,則可長生。
修鍊之道,至為玄妙,陰陽不可偏勝,魂魄必宜合煉,魂魄合煉者,既是由後天之陰陽,復歸於先天之一炁。但此一炁,最不易得,有真有偽。真者,純是清靈生氣,可用;偽者,中含穢質死氣,乃大忌。
貴乎魂魄相拘者,因魂之性沒戀魄,魄之性每戀魂,不忍分離。不幸以人事之逼迫,使魂不能不升,魄不能不降,魂魄分離,則人死矣。返還之道,亦是順氣魂魄自然相戀之性而已。
人當生命垂絕之時,苟一念至誠,存想吾人身中元神,尚可多延殘喘。況如魂魄相拘之道者,豈有傾危之患乎?夫攝魂還魄,雖有作用,唯貴在平和,而不可偏激。偏則不和,激則不平。苟魂魄能和,則氣可化津,津亦可化氣,周身津氣,潤澤流通,則無不平之患。
先有為後無為,和平之極,歸於靜定,魂魄自然安定。
※《黃庭經》說練己法:口中津液如山泉,循環不休如醍醐灌頂
※古法之存神,比之觀想難之百倍效用高之千百倍
TAG:相由心生將心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