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安祿山造反,是唐玄宗晚年機關算盡,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結果。

唐玄宗幾十年下來一直沒有玩脫的用人原則是因,安祿山自己在楊國忠的威脅下劍走偏鋒發動了在唐玄宗看來沒有勝算的叛亂便是果。唐玄宗對安祿山本人的判斷存在誤差,過分高估了安祿山的理智。而安祿山對唐朝的局勢存在誤差,過分高估了自己起兵造反的勝算,君臣之間互相利用又缺乏默契,就釀成了安史之亂的巨大悲劇。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李林甫得勢的時期,安祿山被李林甫完完全全的控制著,不僅身邊的親信遭到李林甫的滲透,就連心中所想之事李林甫也能揣摩個十之七八,這讓安祿山如履薄冰,何況背後還有個更加狡猾更加深不可測的唐玄宗,他才是一切的主導者,心機深沉如李林甫,終其一生也是被他牽引著走,可見此時的安祿山立足未穩又顧慮極多,是沒有膽子胡思亂想的。但是李林甫死後,廢柴楊國忠接班,他無法有效的控制安祿山,只能簡單粗暴的打壓和排擠,而唐玄宗又企圖讓兩人互相牽制,安祿山的氣焰這才開始囂張起來。但楊國忠哪怕是當唐玄宗牽制安祿山的棋子也是不夠格的,他為了能讓安祿山作實造反的罪名,不惜主動給安祿山的叛變創造種種條件,這種完全不把國家利益放在眼裡的政治流氓就讓唐玄宗的帝王之術運作困難,最後玩脫了。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唐玄宗的帝王之術,也是他治國的殺手鐧就是他那超凡的用人手腕。他對放權和控制這兩個概念的操縱非常人所能及。他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有能力的人為自己和帝國服務,又能很好的控制他們,讓他們不敢不忠於自己。到了天寶時期,唐玄宗雖然精力愈發衰減,但他的帝王之術卻已是爐火純青,而他晚年恰恰是命太長又太聰明,活成了人精,四十多年太平天子機關算盡最後卻因為和沒有自知之明的臣子之間喪失了默契,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

這種默契本質上是唐玄宗一手安排的各方勢力之間互相制衡的產物,太子和宰相,文臣和邊將,權貴世家和科舉寒門,他們之間互相牽制,達到了一種動態的平衡,而唐玄宗就像是幕後的操縱者,迫使各方勢力為了不陷入弱勢,不得不向唐玄宗本人盡忠,這就是唐玄宗和他們之間微妙的關係。而安祿山卻反其道而行之,甘於被利用本是這個雜胡小兒在唐玄宗一朝立命的根本,但安祿山卻想走另一條至少在他看來走得通的荊棘之路。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天寶年間,儘管唐玄宗已經逐漸安於現狀,懈怠下來,但是從東宮到宰相到文臣再到武將都是被各種互相牽制和眼線滲透,被這老皇帝把持的服服帖帖的,再加上李林甫能力了得,雖然權傾朝野,嫉賢妒能,但卻能很好的處理日益複雜的政務,又能有力的壓制東宮勢力,所以一切仍然都在皇帝的控制之中。這樣看來唐玄宗保住晚節本是沒有問題的。

奈何李林甫打壓異己太厲害,導致死後接班的領導班子實在不夠看,安祿山又是一個自始至終都喂不飽的亡命之徒,和楊國忠兩人各種秀窒息操作最後硬是打破了唐玄宗的如意算盤。唐玄宗的如意算盤是什麼?是對內利用安祿山去拉仇恨,讓他各種背鍋。對外則利用安祿山穩定北方戰線,進一步的,想繼續開疆擴土。而為了防止安祿山心存異志,唐玄宗至少有四層保險: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唐玄宗給安祿山兼任三個節度使職務使他坐擁共計18萬4000人的兵力,在大唐天寶年間六十餘萬的總兵力中這恰恰是一個閾值,既能最大限度發揮邊將的戰鬥力,又剛好不足以發動一場有勝算推翻鼎盛王朝的叛變。

接下來,寵幸安祿山給他各種高官厚祿乃至讓他成為楊玉環的乾兒子便是又加上一層人心上的籌碼,寄希望於餵飽這頭餓狼,這是作為感情牌的第二層保險。

而作為安祿山的同事,朔方節度使安思順和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都是安祿山的死對頭,這樣的人事安排也是唐玄宗有意而為之。如果安祿山真的圖謀不軌,這兩人不但絕對不可能和安祿山同流合污,相反必然積極投身反叛,這令安祿山猶如鋒芒在背。這就是地緣勢力上的第三層保險。

最後,在政治勢力內部,以楊國忠為首的政府班子對安祿山的厭惡是公開的,這就讓安祿山倍感孤立,只給拚命討好唐玄宗以抗衡楊國忠為首的權貴勢力,以至於自己能不能出將入相也完全沒有話語權了。這就是第四層保險。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但歸根結底,不足以和整個帝國抗衡的兵力,才是唐玄宗願意信任安祿山和放權給他的根本原因。奈何唐玄宗高估了安祿山和他身邊謀臣的理智,唐玄宗本以為安祿山被楊國忠脅迫,理該死忠自己以換取自己對他一如既往的支持和信任,同理楊國忠也是如此,這一招幾十年來從未失效。

在唐玄宗看來,安祿山叛變是必然沒有勝算的,一定是自尋死路的昏招,所以他唯一的選擇只有無條件的忠於自己,為自己賣命,這樣才有出路。然而他料不到安祿山自我感覺實在太好,在身邊謀臣的鼓吹下竟然真的就自以為優勢很大,豪賭了一把。要說他非給叛變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安祿山為了能討好唐玄宗,把包括太子在內的絕大多數權貴得罪了個遍,如此這般一旦這個七十多歲高齡的太平天子被取代,自己唯一的靠山失去後結局是可想而知的。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所以安祿山打算在皇權交替之際叛變唐朝,但是楊國忠的步步緊逼和計劃的逐漸敗露迫使安祿山不得不儘快付諸行動,此時即便是唐玄宗本人也已經預感到難以繼續駕馭安祿山,怎奈何志得意滿的唐玄宗終究還是不能輕易相信這種令人窒息的操作真的會立刻發生在自己執政的最後階段,在他眼中,就算安祿山要叛,目前這個階段他也是沒有勝算的,所以自己還有時間來應對,來補救,此時當務之急是不能進一步刺激到安祿山,但這不過是緩兵之計,實際上事到如今,安祿山自己是看很清楚的,就算唐玄宗本人目前還不會出手對付他,面對蠢蠢欲動的朝廷,他也已經是箭在弦上,真的到了不得不發的時候,這就是他僅有的機會了。

諷刺的是,安祿山發動叛變才一年身體就因糖尿病晚期而迅速崩潰,因此就算他打算繼續養精蓄銳,並且和朝廷相安無事,其實也是沒法把野心延續到唐玄宗一朝結束的。但他若是不出兵,將來便出不了兵了,那也算是懸崖勒馬。這樣看來,可以說是天不佑大唐。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所以悲劇的導火索就在於唐玄宗對安祿山的理智存在判定誤差,老皇帝確信安祿山造反是沒有勝算的,因此作為被寵幸的邊將,安祿山理當看得清局勢,不會做出愚蠢的舉動。然而在安祿山看來,自己是有一定勝算的,而且作為曾經一無所有的亡命之徒,他在找不到其他出路的情況下,也不在乎為自己賭一把。

這就導致唐玄宗覺得安祿山會審時度勢,因此不必擔心他犯傻,對他的信任也就無可附加,可是事實是安祿山並沒有他想像中的那麼自知,他覺得大唐帝國兵力安排外重內輕,且自己掌握大唐兩大精銳之一,只要以閃電戰攻陷首都,自己就能趕在其他節度使勤王以前瓦解大唐帝國。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其實都清楚安祿山的判斷是完全錯誤的,別的不說,即便是攻佔長安,也是在一連串對安祿山有利的偶然變數中才得以實現的,而且這幾乎就是安祿山的極限了,然而就算首都陷落那也遠達不到摧毀大唐帝國的程度。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反過來說唐玄宗對局勢的判斷確實是相對正確的,安祿山的底牌實在有限,事實證明安祿山起兵半年後便陷入到了多個節度使勤王軍和大量民間反抗軍的合力圍剿之中,並且後備力量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叛軍形勢很是危急,如果不是潼關一役作了大死的話,叛軍很快就將退守范陽大本營,走向窮途末路。也正是因為唐玄宗可以預見到這一點,所以他斷定安祿山不敢在沒勝算的情況下狗急跳牆自尋死路。但是他對安祿山本人的判斷卻又是錯誤的,安祿山並沒有他想像中的那樣理智,他真的就狗急跳牆了。這就是為什麼說唐玄宗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隨著安史之亂的全面爆發,四十多年太平天子可謂是晚節不保,唐玄宗一時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氣急敗壞之下終於從裝糊塗變成了真糊塗,一下子喪失了對邊將的所有信任。高仙芝和封常清說的難聽些,此時簡直就是氣瘋了的唐玄宗的出氣筒,撞在了槍口上,在這非常時期打不了勝仗還想把持救命用的軍隊?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唐玄宗極其強烈的負面情緒(尤其是對邊將前所未有的不信任)支配下他們根本沒有活路。而後唐玄宗氣急攻心,又逼迫哥舒翰主動出關作戰,想靠奪回東都洛陽來擺脫自己的政治失誤所犯下的歷史罵名。結果二十萬勤王大軍中了埋伏全軍覆沒,首都長安也跟著淪陷,原本已經開始從內部動搖的叛亂也就徹底失控了。這些雖然是安祿山發動叛亂前無法掌控的變數,但是毫無疑問對自己是非常有利的。他不僅藉此扭轉了頹勢,還迅速擴大了勝利成果,對面的唐玄宗則因此名譽掃地。

事已至此,古稀之年的老皇帝再也無法承擔最高統帥的責任,這個執政四十多年的盛世君主事到如今只給被迫拋棄百姓落荒而逃,此時成了孤家寡人的唐玄宗才終於冷靜下來重新恢復神智。楊國忠在撤出長安前曾請示唐玄宗批准焚毀國庫所有金銀珠寶,但是唐玄宗卻以叛軍不能獲利於國庫必定取償於百姓為由,否決了楊國忠的建議,並且還將國庫封存好以便叛軍接收。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表面上看是唐玄宗裝模作樣婦人之仁,但以安祿山為首的叛軍將領們可不是什麼知足的好狗,而是就像安祿山本人一樣是喂不飽的惡狼,得到國庫就會放過百姓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唐玄宗把金銀珠寶交給叛軍,實際上有寄希望於金銀珠寶這類難以分贓均勻的東西能激化叛軍將領彼此間,以及下屬上級之間的矛盾的打算。絕大多數投身叛變的兵士,尤其是安祿山僱傭的少數部落士兵,多是為了求得一筆橫財,在得到了國庫的寶物後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便失去了戰鬥的動力,果然顧不上去攔截唐玄宗了。

這不僅為唐玄宗出逃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也為帝國重振旗鼓以便二次反擊求得一絲喘息之機。可見唐玄宗在負面情緒的支配下把一手好牌打爛以至於自食其果後,走到這一步終於是恢復了神智,但為時已晚,他終究還是難逃眾叛親離的下場,以至於連楊貴妃的性命也保不住了。當太子也趁亂稱帝後,唐玄宗唯一能將功補過的也就只有乾乾脆脆的讓位於太子,毫無保留的移交一切權力,以避免內耗了。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關於讓位一詞,太子李亨是趁著唐玄宗權威下降和一發不可收拾的叛亂而趁機稱帝的,但這和發動兵變直截了當的搶班奪權還太不一樣,此時實際上是有兩個皇帝並存,而究竟是擁護老皇帝的合法性還是轉而投靠新皇帝,這毫無疑問會引發唐帝國內部的勢力分化,況且自己此時幾乎已經身敗名裂,而不少武將為了成為擁立功臣便大力支持太子主動登上皇位,在這種大背景下,唐玄宗雖然頗為無奈,但還是立刻作出了順勢讓位給兒子,迅速將一切職務和權力以及玉璽等轉移至唐肅宗手中的決定。

這種直截了當不拖泥帶水的交接很好的完成了權力的臨時更替,避免了陷入空前混亂的帝國內部進一步發生分裂的可能。而唐玄宗自己也因此爭取到了相對較好的輿論環境,為日後的太上皇生活添置了有限的一點砝碼。但是不管怎麼說,李亨當了二十多年的苦逼太子,期間沒少受武惠妃李林甫等寵妃權臣的欺負,唐玄宗對他又是各種敲打,如今唐玄宗自己成了沒有任何實權的太上皇后下場究竟如何其實是很難說的,後來我們也都知道唐玄宗的太上皇生活並不舒坦,尤其是被迫搬進太極宮後,左膀右臂都被清理出去的唐玄宗完全是形似監禁了。

安祿山為何造反?只怪唐玄宗聰明反被聰明誤

但是即便遇見得到未來的境遇,唐玄宗還是可以非常乾脆的配合自己的兒子交出權力以避免內耗,相比自己父親唐睿宗當初傳位後還繼續把持著三品以上官員任免權等各種重要特權,算是一個相對英明果斷的決定吧。這大概也就是這個五十年(44年皇帝+6年太上皇)太平天子能為大唐做得最後一件好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聊小百科 的精彩文章:

十個明朝冷知識,老朱家祖先原來是顓頊,還給神仙封官
岳家軍如何能做到「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全靠岳飛四法帶兵

TAG:閑聊小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