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鑒定劉奎齡的木版水印繪畫作品?
在清末、民國初年以前,書畫作偽離不開毛筆,作偽者是用毛筆去臨摹、仿造。到了清末、民國初年,珂羅版(亦稱玻璃版,現在將珂羅音譯為克隆)印刷技術傳入我國,使複製歷代名人書畫作品進入一個新階段。筆者曾見過珂羅版複製印刷的唐伯虎、王石谷、黃山壽、何維璞等人的繪畫作品和林則徐、吳昌碩、梁啟超等人的書法作品,質地有絹、生宣紙、虎皮宣、粉箋等。其中黃山壽《絹本青綠山水》採用只印題字、印章和繪畫的輪廓,然後由人工敷色。對這種印刷品若不認真觀察,難以分辨真偽,可見珂羅版複製印刷的書畫作品足可亂真。迄今為止,未發現有珂羅版複製印刷劉奎齡的繪畫作品。
劉奎齡
木版水印又稱木刻水印,是我國傳統的刻版方法之一。主要用以複製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因用水墨及顏料在木刻版上印刷,故稱木版水印。木版水印在唐、宋時期流行單色印刷,至明代末年發展為彩色套印。木版印刷品無論是工筆、寫意繪畫,還是書法,水暈墨韻,如同手繪、手書,不經說明很難辨別,這是現代印刷技術所無能為力的。劉奎齡中期的繪畫作品很適於木版水印,如《梧桐松鼠圖》等。加之木版印刷與手繪相結合,就更增加了辨別真偽的難度。
梧桐松鼠圖 鏡心
儘管如此,木版水印劉奎齡繪畫作品還是可以辨識的,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
(1)繪畫
劉奎齡中期沒骨渲染加撕毛的走獸畫,只有在生宣紙上才能得到充分表現,這一點也正是木版水印最能發揮的長處。用木版水印印刷的劉奎齡繪畫作品,不失神貌。劉奎齡走獸畫基本不勾勒或少有勾勒,加上木版印刷後再由人工手繪,給辨識真偽增加難度。但是劉奎齡在撕毛時是有筆有墨,筆墨交融,如只「見筆」,或只「見墨」,筆墨分家,則要留意。另外,走獸畫的襯景,如樹木、山石等,也是辨別真偽的關鍵。劉奎齡在畫襯景時常有粗筆大抹之處,行筆流暢、奔放,不時會出現飛白筆。而木版水印畫上的飛白是人工雕刻而成,呆板乏力,缺少韻味。再有,劉奎齡在繪畫敷色時是一遍又一遍,直至滿意為止,使作品有厚度、有立體感。而木版水印印刷時雖也套印數遍,但「印」與「畫」產生的效果畢竟不一樣,故顯得輕飄。
劉奎齡繪畫作品
(2)題字
根據對劉奎齡書法的揣摩得知,他寫毛筆字時行筆較緩慢,沉穩而流暢,墨氣隨筆鋒輾轉而富於變化。而木版水印的作品則墨氣凝滯、呆板,並有在紙上漂浮的感覺。
(3)印章
劉奎齡繪畫作品所鈐的印章為石質,印泥為油制,在鈐印時由於上下左右用力均勻,故鈐出的印有力透紙背的感覺。而木版水印作品的印章則是木板所刻,質地不如石質堅硬,再者紅色為非油質的顏料,故鈐出的印亦有漂浮的感覺,印色欠渾厚。
TAG:信昶藝術品鑒定資料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