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因「鋤禾日當午」一首詩,被升為宰相,卻變得窮奢極欲

他因「鋤禾日當午」一首詩,被升為宰相,卻變得窮奢極欲

導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小編還記得,上小學開始就背這首詩了,後來歷經小學、初中、高中,最後發現所有的學校飯堂里都會有這首詩,這首詩是讚美農民伯伯們,同時也是告訴我們要愛惜糧食。但你知道寫下這首詩的人後來怎樣了嗎?我想大多數人都是不知道的,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

寫下這首《憫農》詩的是唐代的李紳。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是唐朝宰相、詩人,同時他還是中書令李敬的玄曾孫。

李紳六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隨後跟隨母親遷居潤州無錫。在二十七歲的時候就進了進士,補國子助教,這已經是十分了不得了,因為當時有這樣一句話「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李紳能在二十七歲的年紀就中了進士實在是很厲害了。後來他歷任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贈太尉,謚號「文肅」。這就是李紳的人物生平了,那他是什麼時候寫下《憫農》這首詩的呢?

根據唐代范攄《雲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大致可推定這組詩為李紳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當時是李紳在路經毫州的時候,與同年的李逢吉(時任浙東節度使)登上城東的觀稼台,他看到田野里的農夫,在火熱的陽光下鋤地,於是情不自禁的吟出了這首詩,但這首詩其實還沒完,它後面還有4句,那就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後來李逢吉就認為他是在誹謗朝廷,於是私下裡偷偷的向武宗打報告(其實是他想踩著同年的頭上位),但武宗看到這首詩不怒反喜,反而升了李紳的官,把他提為尚書右僕射,也就是宰相,李紳由此一步登天,而那個同年後來被調到了雲南觀察使(降職了)。

可當上了大官的李紳,卻變得讓人有些陌生。當上大官以後的他豪奢極欲,他愛吃雞舌,所以每餐耗費活雞300多隻,院後宰殺的雞堆積如山。同時他還變得濫施淫威。根據《雲溪友議》中的記載,李紳發跡之前,經常到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家中作客,每次見到李元將都稱呼「叔叔」。李紳發跡之後,李元將因為要巴結他,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為「侄」,李紳顯得不高興,直到李元將稱自己為「孫子」,李紳才勉強接受。

由於李紳為官酷暴,所以當地百姓常常擔驚受怕,很多人甚至渡過長江、淮河外出逃難,下屬向他報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紳道:「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飽滿的顆粒總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隨風而去,這事不必報來。

他後來變成這個樣子,你有想到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話 的精彩文章:

這位女子11歲成為皇后,15歲成為皇太后,被稱為「花神皇后」
她直接由母家送進宮,歷經五朝,熬死四位皇帝,最終獲封皇貴妃
丟了江山,皇后被占,終被鴆殺,一位被詩詞歌賦耽誤的皇帝
歷史奇聞:史上最省事科舉,僅靠抓鬮選拔官員
揭秘:此人為了飛黃騰達竟扮作嬰兒,他與楊貴妃究竟是何關係?

TAG:明清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