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一位藝術的修行者,有神在前引路。

一位藝術的修行者,有神在前引路。

點擊上方「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我漫遊於花粉道


在生命之屋裡

由神雲伴隨


我漫遊到聖地


有神在前引路


在後跟隨


我漫遊於生命之屋裡

在花粉道上


——羅素




一場漫長的藝術修行




Wolfgang Laib(沃爾夫岡·萊布,1950年3月25日)生於德國,早年學醫,後從事藝術。是德國觀念藝術家。他的作品使用自然素材作為創作元素,且帶有濃濃的東方意念。



「花粉是植物生命的潛在開端。它是如此簡單,如此美麗又如此複雜。並且理所當然它有著多種含義。我想每個活著的人都明白花粉是多麼重要。」




每到春夏季,他都會在德國南部鄉下的花園裡,大量採集花粉,用於一系列花粉作品中。收集、篩選花粉、用紗網將花蕊和粉分開,這個從 1977 年開始一再重複進行的行為,被他視作一個「儀式」,整個採集工作更像是一次自省的機會。當我們駐足於他的作品,凝視著這個永恆不變的自然之物,感受時間的本身與自我,時空上的距離在此被悄然抹去。



1950 年 , 

沃爾夫岡·萊布(

Wolfgang Laib)出生於德國圖賓根。 幼年時,時常跟隨著熱衷於東方文化的父親,出遊阿富汗、印度、伊朗和土耳其等國家 。童年時期跟東方有關的 旅遊經驗 , 對他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 也為其將來放棄醫學、從事藝術埋下根基。 1974 年,從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後, Wolgang Laib 並沒有追隨父親的腳步從醫,而是決定成為一名藝術家。



在他撰寫畢業論文「南印度鄉村地區飲水衛生調查」期間,跟隨父親前往南印度,在印度教聖地馬杜賴開展了一項人文組織計畫。正是這段在印度鄉村的經歷,讓 Wolgang Laib 得以瞭解印度農民的簡樸生活,更對醫學研究的意義產生動搖。 




「 醫學是一門研究身體的自然科學,可是我不認同醫學對人的看法,我需要正視其他與人類生存有關的問題。自然科學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僅僅是一部分而已,並不是所有的一切 」 ,他意識到,醫學所能救治的不過是人的身體,卻無法醫治人的精神世界和靈魂。南印度的這次出行,成為轉變的關鍵, Wolgang Laib 決定通過藝術,嘗試探討醫學所無法給出的答案。



從七十年代中期開始 , Wolgang Laib 運用牛奶、大理石、花粉、米粒和蜜蠟等自然元素 , 創作了一系列具有象徵性意義的裝置作品 。他 曾在南印度祠廟中 , 見到當地人用牛奶、椰汁、糖、米粒和其他東西進行的祭嗣儀式 , 這個經歷與他後來創作的第一件作品「奶石 ( Milkstone ) 」有很大聯繫。





大理石和牛奶的合二為一






創作於 1975 年的「奶石」,由一塊 6 釐 米厚的白色大理石和人為填充牛奶組成。每天早上,藝術家或工作人員會用新鮮的牛奶,拭擦並填充大理石的表面。多年醫學院研究,讓 Wolgang Laib 經 歷過許多生死離別的場面,他卻一直受困於人的軀體與生和死的關聯中,在他看來,生命與死亡的意義在醫學中並不存在。而「奶石」正是他對這一命題的回答。



觀 眾的目光停留在光滑的表面,大理石和牛奶在日光燈的映襯下,反射出曖昧的光感,不同明度的白色得以完美融合。兩種色調一致的物體,質地則完全對立,不僅表 現出固態和液體的平衡狀態,更傳遞出一種介乎矛盾與共性的美感。時間是「奶石」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大理石和牛奶的合二為一,只是一個時間上和空間上的短 暫相遇過程。牛奶成為純淨理想的載體,以極為抽象的形式,激發觀眾的自我想像。




跟很多追求外在表現形式的藝術家比起來 , Wolgang Laib 更像是在通過藝術進行自省、自我修行 , 將自己在不同文化中感受到的啟發 , 轉化成作品 。






五座不能攀越的山




1977 年, Wolgang Laib 開 始在大自然中進行重複作業,在德國南部的郊區採摘蒲公英、松樹和榛子花粉。花粉的採集、篩選,然後用紗網再次篩選花粉,將花蕊和粉分開。當全身心地投入到 自然世界裡,作為整體的一部份,自我的意識反而被削弱了。花粉被視為生命力的象徵符號,常常以不同的展示方式,重複出現在他的創作中。



在「五座不能攀越的山( The Five Mountains Not to Climb On )」、「榛子花粉( Pollen from Hazelnut )」、「無所-無時-無形( Without Place - Without Time - Without Body )」等一系列以花粉為主體的創作中,花粉邊緣的細微不同相當耐人尋味。



花粉被散落至地板上,兩者之間時而有明顯的界限,時而邊緣模糊,營造出一種失重之感。




起初, Wolgang Laib 利用玻璃板承受花粉,同時形成切面般的清晰界限。後來他嘗試將花粉直接撒於地面,發現自然而然形成的散漫邊緣,反而強調了花粉的獨特性,也更貼合自己的想法 —— 花粉漂浮的感覺,完美呈現了物質向非物質的過渡過程



介乎矛盾與共性之間





花粉本身並沒有敘事性,但這種形式簡單的物體,卻蘊含著藝術家對信仰的思考。他認為花粉作為植物生命的開始,象徵著一種周而復始、不斷迴圈的永恆,這種潛在的可能性是既純粹、又是複雜的。在 1985 年首次展出的作品「五座不能攀越的山( The Five Mountains Not to Climb On )」中,五個高 7 公分的黃色小山,被並排放置在地面上。





Wolgang Laib 借這些微小的榛子花粉小山,喻意大自然能量的聚集,觀眾結合著作品的標題,不免聯想到宏偉的金字塔。




2011 年,在芝加哥藝術學院( The Art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的展覽上, Wolgang Laib 調整並再現了他的早期作品「無所-無時-無形( Without Place - Without Time - Without Body )」。 他將米粒堆積成兩萬五千座小山,並在其中摻入九個用黃色花粉聚成的小丘。圓錐形的米粒堆鋪滿了整個空間,黃色的榛子花粉散發出微亮的光,與一堆堆白色形成 強烈對比。米粒和花粉創造出一個冥想之所,觀感超越了語言的必要性,觀眾在甯謐的空間中,感受無色與有色、無限與有限的對立美感。




前往另一個世界的旅行



數艘黃銅製的船,它們有的被固定在牆面上,有的則被放置在地板上堆成了小山形的大米旁。這些船暗示了一次前往另一個世界的旅行,回應了金字形神塔的冥想本性。



管在表現形式上有所不同,但 Wolgang Laib 的 藝術風格和創作理念並沒有產生太大的變化。他總是將兩個完全矛盾的元素放置在一起,通過探索對立事物之間平衡共存的狀態,帶出一個「非因果思維」的概念。 自文藝復興一來,科學、因果關係和推崇邏輯的思維方式,在西方文化的物質領域中,佔據著統治地位。



但由此也引申出一個爭議 —— 對其他思維方式的包容性問題, Wolgang Laib 顯然與主流立場逆向而行。受到父親摯友的影響, Wolgang Laib 從 小就對東方的藝術、哲學、土耳其和伊斯蘭文化特別感興趣,尤其老子的「道德經」,是促使他反思和質疑西方傳統思維方式的根基。人們對事物和現象的關注,往 往會導致對整體的忽視,無法意識到隱藏在深層次、最本質的東西。正是在對事物整體與部分、現象與本質等矛盾的辯證關係中,對立的事物相互依存、共生。



金黃色的光芒




Phillips Collection創作了一件永久裝置「蜂蠟房(Wax Room)」。作品使用了約440磅蜂蠟,它們熔化後被砌於牆面和天花板上。恆溫恆濕的房間中有一個光禿的燈泡照明,使其發出金黃色的光芒。



在過去三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 Wolgang Laib 卻從被外在所影響過,堅定地圍繞著生與死、施與受、短暫與永恆的無限迴圈,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創作過程,與自我進行對話。用淺顯易懂且極易被識別的自然元素,構成長方形、圓錐體、房子、小船和密室等象徵符號,供給觀眾一個走進藝術的入口。



如今 , 越來越多的當代藝術家找到了討巧的辦法 , 將注意力過度集中於外在的表現形式 , 創意成為藝術複製的點綴 , 至於藝術的核心理念 , 卻鮮有人觸及。


Wolgang Laib 作 品中具有對立特徵的平衡之美,不僅喚醒了詩意的想像力,更引申出一個超越語言的開放性空間,任由觀眾的在其中暢遊。恰如「道德經」所言,天下皆知美 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百年後何香凝回歸母校,用畫筆呈現了一代人的氣節和風骨
除了MUJI、宜家,身邊還有很多本土原創品牌值得我們去支持!
瀕危之美:印度有一群正在消失的地下宮殿
被時代裹挾的個人敘事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