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紮根基層26年 廣元「背篼法官」背出為民真情

紮根基層26年 廣元「背篼法官」背出為民真情

郭興利(右)與當事人進行溝通協調。

這5年

郭興利平等對待每一位當事人,走遍了轄區內的15個鄉鎮169個行政村,將流動法庭設到了田間地頭、農家院落。

促法治

郭興利不僅與當地老百姓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誼,還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老百姓的法治觀念,他的案件調解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

【人物名片】郭興利

現任廣元市劍閣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開封人民法庭庭長。紮根基層法庭26年,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最美基層法官」等50餘次國家、省、市榮譽併入選中國好人,2017年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26年如一日紮根大山

「我們多動腿,群眾少跑路。」「自己的肩上扛著國徽,就意味著責任與擔當。」……在郭興利的手機和筆記本上,始終記錄著這些話。而他,從1991年踏入基層法庭工作至今,26年來,始終堅持自己多動腿、群眾少跑路理念,曾在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年代,用竹背篼背著國徽和卷宗巡迴辦案,行程超過35萬公里,辦理3300餘件案件,無一改判、信訪、投訴和不廉舉報,被群眾親切地譽為「背篼法官」。

「背簍」背出為民真情。為了不讓群眾到法庭辦事「摸黑忙趕路、兩頭不見天」,開設「夜間法庭」「假日法庭」「田坎法庭」「院壩法庭」,背著國徽和卷宗走村入戶,至今的他已然忘記自己究竟背壞了多少背篼。

在開封法庭二樓最右邊的一間辦公室里,兩個用過的背篼、兩輛破舊的自行車以及兩個沉重的國徽,還有些用舊掛曆做成的收結案登記簿,都整齊地擺放在房間內。「這些東西陪伴我很多年,有很深的感情。」郭興利把這些東西像「寶貝」一樣珍藏著,望著它們,過去的歲月曆歷在目,眼圈不禁紅了起來。

26年紮根基層,郭興利說,他靠的是信念和初心。「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靠著信念在大山中支撐26年;靠著信念的堅守,將3300多個案件辦得讓轄區幾萬老百姓都認可。

在26年時間裡,先後有27名同事與他共事,同事走了,他卻一直守在法庭。「紮根大山多年,我離不開大山,更離不開大山裡淳樸、善良的父老鄉親,更舍不下我26年來用腳步丈量的民情和民意。」郭興利說,一直以來,他深知「人民法官」這四個字的分量,已然將法官這份職業當作自己一生的事業來做。

獨創調解工作法

9月28日,天邊剛露出魚肚白,一輛汽車徑直駛入開封法庭的院落,身著藍色工裝的郭興利從車上下來,眼圈泛紅,前夜因忙工作到深夜,僅休息了2個多小時的他顯得有些疲憊。開門走進辦公室,郭興利便忙碌起來。

早上8時許,法院走進一男一女,陰沉著臉,身後跟隨著各自的親屬。

這是一起離婚案。男女雙方因感情破裂,分居兩年多,因財產分割、孩子撫養、經濟賠償等矛盾鬧進了法院。

「看在20多年夫妻感情的份上,你們雙方都退讓點。」面對當事雙方的互相指責、互不讓步,郭興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因複雜的感情糾葛,男女雙方心中的怒火併未平息。郭興利見狀,趕緊將當事人雙方分開,分別進行調解。一上午,郭興利不停地來回跑了二三十趟,其間,他還藉助當事人親人、家屬以及委託人的力量,旁敲側擊地勸說,經過4個多小時的調解,男女雙方最終達成和解,郭興利這才鬆了口氣。

基層法官幾乎每天都會面對諸如此類的很多案件,甚至還有不少老百姓之間雞毛蒜皮的事情,郭興利經過探索總結,獨創了一套很有效的「四心、三把握、兩書、一聯動」調解工作法。他介紹,「四心」是指辦案法官要有耐心、細心、熱心、公心;「三把握」是指把握前提、把握個案特點、把握調解時機;「兩書」是指《調解預約函》、《執行告知書》;「一聯動」是指建立與人民調解的聯動機制。

依靠「四心、三把握、兩書、一聯動」的工作方法,郭興利的案件調解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目前,他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已在全省法庭推廣運用。

甘當「孺子牛」

「老郭,比以前老了些。」指著牆壁上幾年前拍的宣傳畫,廣元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何偉笑道。因工作關係,他與郭興利結識快10年。

「他經常巡迴在田間地頭,農家院舍,出沒在山間小道,足跡遍及轄區的村村落落、山山水水,不僅與當地老百姓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誼,還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老百姓法治觀念。」何偉說,26年來,老郭平等對待每一位當事人,在巡迴審判,就地辦案和案後回訪等工作上,花費了大量心血,他是「背篼精神」最好的詮釋。

「『背篼精神』,不是我郭興利一個人的獨創,其實我們很多人民法官和基層幹部都有著這樣的精神。」郭興利坦言,對基層法庭來說,巡迴辦案,司法調解等,都是這種精神的具體體現,有了這種精神,就能使人民群眾真正達到滿意,使司法公正真正能夠得以實現、為民服務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郭興利的微信名叫「孺子牛」,他也這樣自許,「我是一頭劍門山區的老黃牛。」

今年57歲的他,頭髮有些花白,因工作的勞累,包里時常裝著藥品,儘管如此,仍未能阻擋他匆匆的步履。他說,自己有這樣的夢想,「繼續紮根生我養我的山區,紮根魚水情深的人民群眾中,發揚『背篼精神』和孺子牛精神,默默無聞地辛勤耕耘,為老百姓辦實實在在的事情。」

封面新聞記者劉彥谷攝影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日裔作家獲獎,不是村上春樹!石黑一雄爆冷獲諾貝爾文學獎
用心歌唱20載 「鹽都百靈鳥」教授學員2000餘名
央視中秋晚會完美落幕 情景劇《又見鐵人》演繹大慶精神
中秋夜小冰邀你接力賞月 天涯共此時 月亮和詩都有了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