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的明君,這件事可以看出來

康熙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的明君,這件事可以看出來

一年之中有一個節日——除夕,這是農曆臘月(12月)中的最後一個晚上,中國人講究有始有終,因此春節的大年初一和除夕就變得尤其重要。這種傳統一直沿襲了幾千年,古代的帝王貴族更是重視除夕和年初一,但是據《康熙起居註冊》記載,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這一年的除夕是滿清入關後很特殊的一年。

滿清入關後,到了康熙繼位後,很多的祖制慣例已經完善,很多都繼承了明朝的舊俗,每年的除夕的午時,康熙都要在保和殿大設國宴,宴請賞賜當時的左右翼諸王、蒙古諸王、貝勒、貝子、額駙及內大臣侍衛、大學士等,這點在《康熙王朝》中有這個場景,康熙會在這時敬大家酒,以此表達過去一年眾大臣治理國家的感謝。

但是,康熙二十八年,突然取消了往年很隆重的國宴,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裡面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在裡面,這一年直隸一帶乾旱,顆粒無收。臘月二十六,康熙下旨召見了大學士伊桑阿、直隸巡撫于成龍等人,商量對災民的賑濟工作,這次康熙下了死命令,任何人不準貪污賑濟的銀兩。臘月二十九,康熙還是不放心,讓人特意彙報賑災的情況,得到的回復是發放的庫銀已到了災民手上。最後還是派出了山西巡撫親自到蔚州、廣昌兩縣賑給。他嚴令「務令災民得沾實惠。」

除夕的上午,雖然到了年尾,但是康熙的臉上卻沒有絲毫的笑容,感受不到節日的喜悅,他此時坐在乾清宮裡,腦子裡想著直隸一帶的災情。這時大學士伊桑阿覲見,上了一道奏摺:「四海九州幅員甚大,況本朝土宇尤極廣遠,為從來所未有。若必載載豐稔水旱不侵,實有不能。今皇上因直隸一隅,睿念焦勞,未嘗少釋,雖當歲節,日親政無異平時,臣等皆悚懼不寧。至昨御史李時謙兩疏,殊無緊要,臣等以明日元旦,其疏今晚姑送進。」

這番話的大意是,我們國家疆土很大,直隸不過一隅,如果想年年豐收是不可能的。現在皇上您因為直隸的旱災就憂鬱糾結,一直不休息,過年了仍然堅持辦公,我們很擔心。李時謙昨天上了兩個摺子,我們看了沒有大事,明天就是初一了,今晚他的摺子不要送來吧?總的意思,是勸皇上休息,好好過年。其實也有探測聖意的目的,即國宴還搞不搞了,王公大臣們在保和殿外等著呢。

但是,康熙並沒有聽大學士伊桑阿的話,很堅定地說:「仍照常送進!」那一天清朝的《起居註冊》記載了這麼一句「少頃,上問皇太后安」,就結束了,沒有多餘的一個字,這一年的除夕國宴就此取消了。

這一年的除夕,皇宮的除夕很平靜,康熙和大臣們一直忙碌在賑濟災民的事情,這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別緻的國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康熙大帝》布衣宰相方苞對康熙說了什麼,使其決意傳位於胤禛?
千古一帝我認為應該是明神宗而不是康熙
在位九十年的帝王,比康熙乾隆都長
孝庄去世,康熙悲傷欲絕不顧群臣和妃嬪勸阻,做了件「不孝」的事
瓷器鑒賞交流:康熙五彩的基本特徵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