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最會用人的皇帝,你最先想到的是誰?

中國歷史上最會用人的皇帝,你最先想到的是誰?

歷史上善於用人的皇帝不在少數,但最會用人的皇帝當屬劉邦。知人善任這個成語,就是源自於對劉邦的稱讚。這個成語的出處在漢·班彪《王命論》中:蓋在高祖,其興也有五:一曰帝堯之功裔,二曰體貌多奇異,三曰神武有徵應,四曰寬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眾所周知,劉邦年少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才混了個泗水亭長的升斗小吏,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洗牌中,他居然力挫群雄,歷盡艱辛最終建立了西漢王朝。他成功的法寶是什麼呢?一句話,張良、蕭何、韓信等人才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漢王朝建立的整個過程證明:張良在輔佐劉邦建立漢朝中起到了參謀長的作用,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大功臣。蕭何輸送士卒糧餉,支援前線作戰,起到了後勤部長的作用。韓信用兵如神,多多益善,屢建奇功,在垓下大敗項羽,一戰定乾坤,起到了總司令的作用。

看一下劉邦重用的人。曹參是沛縣的區區小吏;樊噲是宰狗的屠夫;夏侯嬰是馬車夫;周勃以編席為業,兼當吹鼓手幫人辦喜、喪之事;灌嬰是布販。至於陳平,原是魏王咎的太僕,後從項羽入關,任都尉。而韓信呢?在他寄食於南昌亭長和漂母之家時,也受盡了豪門闊少的欺凌侮辱,有使出胯下的醜名。就是這些看來出身不好的人,都能為劉邦所用卒能成就王業。

劉邦的精明之處在於用人如使器,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從劉邦的選才、用才,可以看出,劉邦是深諳用人之道的。張良,韓國貴族,生活於高層,擅長權謀;蕭何,沛縣吏,基層工作經驗豐富,極富行政組織才能,故負責糧草;韓信,項梁、項羽起事,仗劍從之,有帶兵之勇。此三傑,正是劉邦用其所長、各得其所所造就的。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劉邦的過人之處。在西漢三傑當中,除蕭何曾在沛縣與劉邦共過事,稱得上心腹外,張良家世為韓國貴族,歷來主張復韓反秦;韓信曾追隨項羽起義。張良、韓信能忠心事主、鼎力相幫,與劉邦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分不開的。事實上,在劉邦的門下,得到提拔重用的前朝舊臣遠不止張良、韓信二人。張蒼是秦王朝典掌文書檔案的御史;叔孫通是秦王朝皇帝顧問的博士;陳平曾是項羽治下的都尉。這就說明:信任,是人才幹事業的最重要前提。

坦誠相待,對於人才,他們需要的不儘是應得的酬勞,而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和信任。要尊重這些人才,惟一的辦法就是以誠相待,實話實說。劉邦就有這個優點,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如果有什麼問題要跟劉邦談,提出問題,劉邦全部都是如實回答,不說假話,哪怕這樣回答很沒面子,他也不說假話。這樣信任對方,尊重對方,得到了對方同樣的回報,同樣的信任和尊重,盡心儘力地幫他出謀劃策。這也是我們一些做領導的,非常值得借鑒的經驗。

論功行賞,劉邦奪取天下以後,根據各個人的不同功績,對功臣論功行賞,不但封賞了蕭和、張良、韓信、彭越等一批人,還封賞了他最不喜歡的人--雍齒。雍齒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明白了劉邦是真正的按功勞而不是按親疏行賞,一碗水端平後,公生明的效果就立竿見影。

論功行賞時,劉邦裁定:蕭何第一。為什麼要定蕭何為第一功臣呢?第一,蕭何是革命元老,也是建國元勛,是跟劉邦一塊兒起義的。第二,當時劉邦打進關中,軍隊衝到咸陽城裡後,那些將軍們在幹什麼呢?搶金銀財寶,或者忙著強姦女人。只有蕭何衝進秦王朝的國家檔案館,把秦朝的地圖、賬本、各種文件資料全部保存了下來。最後劉邦一統天下的時候,對整個國家的形勢,都了如指掌。從這一點來看,蕭何確實是一個治國良才,是做總理的人才,他知道這個資料的重要性。

老子道德經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世界是無限的,一個人的知識與能力是有限的,再聰明的人也不能全知全能,正是由於劉邦有自知之明,有識才之能,有容人之量,且能使人盡其才,這才有了他提三尺劍而取天下的人生輝煌,其人生智慧和管理藝術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邦 的精彩文章:

如果項羽烏江不自刎,是否還能和劉邦爭霸天下?
韓信升職記:蕭何為什麼要月下追韓信,劉邦又為何肯給他登台拜將
堪稱大秦後期支柱的章邯為何敗於無賴劉邦?
西楚霸王死得很冤嗎?不,一點都不,他死也死得霸氣!
此兩人同名同姓打敗項羽,卻在同一年裡被劉邦殺害,下場極其可憐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