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不懂得尊重,怎麼辦?

孩子不懂得尊重,怎麼辦?

文:友緣基金會

孩子不懂得尊重,怎麼辦?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孩子的成長是自我發展的過程,能分別「我」,「你」,是獨立的開始,更是互相尊重的基礎。親子之間不把幫忙、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孩子的自我界線將更有彈性。

這樣的對話您熟悉嗎?

媽媽要兒子把桌上的碗筷收一收,孩子說:「碗又不是我一個人吃的,為什麼全部要我收?」媽媽理直氣壯回答:「晚飯也不是我一個人要吃的,為什麼要我一個人煮?」,換來的是孩子:「又沒有人叫你做」的嘀咕聲。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媽媽告訴他:「我很難過」,孩子百思不解的問:「是我在考試,為什麼你難過?和你有什麼關係?」

逢年過節,要孩子拿香祭拜祖先,孩子問:「我又不認識他,我要說什麼?」

新年孩子開心地領紅包,父母希望能培養孩子的慈悲心,建議他捐款慈善單位,孩子堅持不肯,因為「我也很缺錢」

林林總總的狀況常讓父母感嘆萬分,也十分不解:自己和配偶都是不計較的人,對孩子的付出也很慷慨,為什麼孩子這麼自私、無情?從小我們被教育,要「以和為貴」、「顧全大局」,都是一家人,「你家」就是「我家」,各刪去「家」字,「你」就是「我」,「父母」就是「孩子」,還分什麼你我呢?

不過,兒童發展心理學提供另一種觀點。孩子的成長是自我發展的過程,從「角色」稱呼來認知自己開始,爸媽的孩子、弟弟的姊姊(哥哥)等,漸漸發展出明確的自我,「我是......,我要(不要)什麼,喜歡(不喜歡)」等。當一個人說「我」時,同時划出人際界線,把「他人」放在界線之外,能分別「我」,「你」,是獨立的開始,更是互相尊重的基礎。

當孩子說「碗又不是我一個人吃的,為什麼全部要我收?」等表達,也是一種界線的反應,如果父母能正視孩子也是一個人,人與人之間是有界線的,自動化念頭將轉化成:「孩子在說他的想法、他有困惑」,溝通的平台於是展開。

自我界線強的孩子,讓人覺得咄咄逼人,少了些情感,為了能與家人朋友相處融洽,需要學習讓界線多一些彈性。

一、認同孩子的想法:

「原來你是這樣想!」

「這樣的成績你滿意嗎?」

「我了解了。」

二、讓孩子有選擇機會:

「有幾樣家事,收碗筷、倒垃圾、拖地......你想選哪一個?謝謝你,我們家有你真好。」

「這次考試你最滿意哪一科?你希望哪一科能再進步一點?」

為軟化堅硬的土需要水,水是情感,不把「幫忙」,「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孩子的自我界線更有彈性,與家人、朋友的關係也將更快樂。

★本文由友緣基金會授權親子天下刊登,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關注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cn-parenting),好文章天天收得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子天下 的精彩文章:

生或不生是個人決定!如何向三姑六婆解釋你為什麼不生小孩
許瑋甯:從小家人告訴我「你沒有很漂亮」,要努力才能得到一切
幼教博士周育如:洞察孩子的小小心機
管教失控時,如何與孩子和好?
小小孩為什麼愛玩性器官?5招引導孩子度過「性蕾期」

TAG:親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