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小兒推拿李波介紹小兒厭食症發病機理及中醫小兒推拿治療厭食
厭食症是指小兒較長時期見食不貪,食欲不振,甚則拒食的一種常見病症。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飲食餵養不當導致脾胃不和,受納運化失健。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季節,但夏季暑濕當令之時,可使癥狀加重。各年齡兒童均可發病,以1—6歲為多見,城市兒童發病率較高。患兒除飲食不振外,一般無其他明顯不適,預後良好。但長期不愈者,可使氣血生化乏源,抗病能力下降,而易罹患他病,甚至影響生長發育。
若因外感或某些慢性疾病而出現的食欲不振者,則不屬本病範疇。
一 、治療方法
1.主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面色少華,形體偏瘦或腹脹,便溏或大便秘結,舌苔白或薄膩或呈地圖舌,脈細弱無力。
2.治則:健脾助運,消食和胃
3.取穴:清補脾經 清胃經 運八卦 推四橫紋 捏脊
4.加減:噁心嘔吐加揉板門;腹痛加外勞宮。若久病傷陰或胃陰不足,出現口乾多飲,不思進食,大便乾結,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者,加清天河水。
二、 病案舉例
李某,女,1.5歲,食欲不振,拒進飲食,煩躁不安,夜眠時有哭鬧,平素易感冒。查體:面色少華,形體偏瘦,精神狀態正常,大便略干,舌紅苔白。
診斷:厭食症。治宜:健脾助運,消食和胃。取穴:清補脾經 清胃 推四橫紋 運八卦 捏脊;推拿3次,飲食有好轉,夜眠安。推4次食量增加,大便通暢,痊癒。
三、 分析
1.發病機理:
中醫學認為本髒的主要病因,由於平素飲食不節或餵養不當,以及長期偏食等情況,損傷脾胃正常的運化功能,從而產生見食不貪,肌肉消瘦,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小兒時期:「脾常不足」,飲食不能自調,食而不知饑飽。有些家長缺乏育嬰保健知識,片面強調給以高營養的滋補食物,超越了脾胃的正常運化能力,以及過於溺愛,或恣意投其所好,養成偏食習慣,或進食不定時,生活不規律等。皆可導致脾失健運,胃不思納,脾胃不和的厭食症。
2.推拿療法為一種自然療法,屬於中醫外治法的範疇,是通過刺激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使機體臟腑,經絡及氣血的功能得以調整,提高小兒機體免疫力,從而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作用。中醫認為:脾與胃互為表裡,雖各有所司,但相互聯繫。脾主運化,輸布營養精微,升清降濁,為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賴其所養。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傳與小腸,分清別濁。兩者在功能上雖各有所主,而彼此互相影響。脾為陰土,喜燥而惡濕,得陽則運;胃為陽土,喜潤而惡燥,以陰為用,故飲食失調,必傷脾胃。胃陰傷則不思進食,脾陽傷則運化失職。治療上:清補脾經,健脾助運;清胃,開胃消食積;八卦,四橫紋調和氣血,清胃食開飽脹;捏脊調和氣血,加強臟腑功能活動。
推拿療法是一種無不良反應的綠色療法,臨床療效高,手法簡單易學,重複性強,越來越受到重視,使其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小兒推拿李波老師推廣小兒推拿療法,普及小兒推拿知識,呼籲學習小兒推拿,增強孩子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