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飲酒:到底是陋習還是文化?
我國餐桌上的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餐桌禮儀更成為一種人事聚會和工作洽談的規則。禮儀用得適宜得體,不僅能表現出溫文爾雅的氣度,還會使交流更加親切順利。如果在餐桌上有失禮數,難免遭人指責,使人陷入尷尬處境,甚至影響雙方的合作關係。尤其在敬酒的習俗上,人們更加顯示出豐富的禮儀思想。
酒器
走在大街上,隨便推開一家酒店的門,酒水必然被放在尊貴顯眼的桌位上。在聚會的高潮氣氛里,推杯換盞自是必不可少的程序。然而中國人聚會喝酒,在相當一部分人中,早已演變為你敬我讓的「灌酒儀式」。更有人以酒量大而頓覺氣度非凡,面子十足,哪怕喝得神魂顛倒,也要大方而禮貌地接過他人的敬酒。豪爽的氣概真是羨煞詩仙李青蓮呀!在這樣的禮儀風尚下,如果不會喝酒,則被視為「不合禮儀」;如果喝得少了,則被說成「不夠意思」。似乎只有灌到酒滿腸胃,禮儀才會「盡善盡美」;只有醉得昏天黑地,交情才叫「情深意重」。可笑的是,堂堂禮儀之邦竟有人以喝酒來衡量人與人尊敬的尺度。
飲酒
我是個愛喝酒的人,從不視喝酒為壞事。而且我也曾在與朋友的聚會上一飲數杯,意猶未盡。大家酣暢淋漓之際也並沒有互相強迫灌酒,反而倍感親切,酒濃情更濃。因為飲酒本是一種隨心的助興方式,「酒逢知己千杯少」也是多麼快意的幸事。但倘若因為助眾人之興緻而違背己心,勉強地灌下酒,那麼禮儀就達到了嗎?交情就深厚了嗎?為圖一時之快就強人所難,難道勸酒者所謂的的「禮儀」和「交情」就是讓他人強咽辣酒,苦笑為難嗎?與其說這是傳統的社交禮儀,毋寧說是背離禮儀的粗俗膚淺的陋習。
飲酒圖
與其說成是禮儀,不如從本質上探究一下:敬酒與勸酒文化都是在不斷地確定自己的身份與位置,上級勸酒下級,既是施展權威。下級不喝就是對權威的挑戰,這種不服從會讓高位者覺得失去了掌控感,覺得"沒面子"。下級向上級敬酒則是確認自己的從屬地位,一般要多喝兩杯才能體現對方地位比自己高,而上級則可回敬可不回敬。行為並不是平等的。逼酒從來都只有長輩逼晚輩,上級逼下級,甲方逼乙方,飲下的酒精越多,權勢越小,地位越低。
飲酒圖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現在我們也不得不由灌酒風氣而思考一下我們的禮儀文化了。在國外,許多國家對中國禮儀文化甚為尊崇,但眾所周知,他們對中國人禮儀素質卻普遍流露出鄙夷的目光。鑒於這樣強烈的態度反差,我們也應該反思一下,現代人應如何繼承這些禮儀文化?
※「老鐵,沒毛病」已經讓人反感,東北直播網紅們還能走多遠?
※炊餅小販武大郎:為何能在高房價的宋朝住上二層小樓?
※歷史上兩名屠夫出身的悍將:殺豬猛,殺人更猛
※日本民眾甲午中日戰爭前心態:自身落後,為何要與強大中國為敵?
※盤點抗戰時期日軍吃過的水果:蘿蔔香蕉很常見,有時還能吮吸甘蔗
TAG:老梁觀歷史 |